APP下载

没有主题的故事

2014-11-14林诗涵

读者·原创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印度教信仰经历

文 _ 林诗涵

茶座

没有主题的故事

文 _ 林诗涵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存续记忆的更好方式,所以我愿意将我的记忆变成一篇篇文字。然而,最终能够成文的却不一定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东西,因为总有一些经历,不符合任何主题,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却偏偏让人难以忘记。

这些经历有可能是有趣的。我写过一篇文章《尼泊尔的乡村教师们》,可事实上,这个国度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却是一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我不是个有足够技巧的作者,我不知道如何把他们写进一个主题里。比如说我遇见过一个客车司机,他每天在加德满都到博卡拉之间的这条时不时上演悬崖超车的路上来回奔波,心胸却和山下的峡谷一般豁达。为了摆脱印度教带来的种姓制度,他选择改变信仰,从信仰印度教改为信仰佛教,最近他觉得基督教也不错,准备改信基督教。他令我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派,虽然他有很多上帝,但他对每一个都一样虔诚。再比如说我在巴德岗遇见过一个孤儿,他带我去了他们的孤儿院,最后我给他们孤儿院的每个男孩子买了一双人字拖,每个女孩子买了一瓶头油和一个发夹。

这些经历也有可能是不愉快的。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在伦敦做义工》,描绘了我为London Crisis服务时的所见所闻。我没有写进文中的是,那个圣诞夜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位搭档。他是个工程师,业余还写写书,我们坐在厕所门口没有事情做,便从文化、历史聊到了政治、经济,最后不知道怎么就聊到了吸血鬼和幽灵。他开始绘声绘色地向我叙述他的几次“见鬼”的经历,还对他的朋友们的类似经历加以转述。最糟糕的是,他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在开玩笑。我是个胆子特别小的姑娘,听完之后我的腿就软了,之后的整个晚上都有点晕乎。本来我只打算在伦敦待6天,因为我身上没有钱了,可是我实在不敢回到伯明翰那个空无一人的房子里度过在英国的最后一个晚上,于是我把全身上下的钢镚儿都掏了出来,凑够了六人间一个床位一晚的费用。事实上,那个星期我在青旅过得也不算愉快,因为有一个西班牙的大哥总是对中国有某种敌意,每次大家一起聊天,他都搜肠刮肚想出那些不知是哪年哪月看到的关于中国的新闻,然后向我发问,比如拖欠农民工工资,接着摆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等着我回答。这些故事我更不能写进文章里,因为它们实在太偏离主题了。但是还好我有这个机会写出来,我感到很欣慰。

现在我深刻理解了“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但是生活没有。生活不是写文章,能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最后还要总结升华,生活真的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不过我仍旧怀揣美好的希望,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为我珍藏的好故事找到一个好的主题。

猜你喜欢

印度教信仰经历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喜迎春天
五四时期赴法勤工俭学青年们的信仰抉择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大工程
经历与感悟
印度教领袖要求一家生10个孩子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