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养成于合理有效的活动
2014-11-13骆群
骆群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学前的启蒙教育。人们不仅关注幼儿园的条件、教育方法方式,更关注幼儿园对幼儿的细节管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以后学习优秀或取得其他成功的条件之一。
幼儿园的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餐后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及今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前一段时间所展开的活动。它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部分幼儿的“进餐”;二是部分幼儿的“自主游戏”阶段。
一、现状描述
现如今,正常是两名教师带领三十几名幼儿进餐,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对于饭量不够的幼儿,要给他及时添加饭菜,对于不肯吃饭的幼儿,要安抚她愉快地用餐,同时要教育幼儿不能挑食、偏食,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撒饭菜,不弄脏衣服,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说话;个别幼儿会不小心把饭菜弄翻了,教师还要忙于收拾被弄脏的桌面、地面等。那些吃饭快的幼儿就被忽略了:有的幼儿大声说话,这就破坏了未用完餐的幼儿的良好进餐氛围;有的幼儿到处乱跑甚至打打闹闹,这样一来破坏了幼儿安静的进餐环境,二来对幼儿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严重时会出现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痉挛症状;有的幼儿以漱口、擦嘴为由,去水池边玩水,把头上、衣服都弄湿了,这样很容易感冒;有的小朋友把椅子搬到墙边,小手不自觉地乱摸,乱撕,墙饰坏了,教室也不美了;有时还会出现打架现象:小朋友发生摩擦时,不懂得解决的方法,而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有的小朋友会把对方的手咬破或者臉抓破,老师一方面要安抚受伤幼儿的心灵,另一方面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接着要想着如何向家长解释……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这严重影响了接下来一些活动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设想与策略
有关数据显示,没有很好关注这一环节的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所以如何组织好幼儿餐后活动,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多有识之士研究与探讨的课题。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
1.努力让幼儿养成检查自己的习惯
当幼儿吃完饭把餐具放回餐桶里的时候,教师可培养幼儿自行检查自己吃饭用的桌面与地面是否干净的习惯。如果桌面或地面不小心撒上了饭菜,要求幼儿将其捡到指定的盘子里。对收拾好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不会收拾或收拾不干净的,教师指导他们收拾。这样不仅缩短了等待吃饭慢幼儿的时间,而且培养了幼儿自理的能力,同时缩短了教师因打扫吃饭场所而离开幼儿的时间。在我所带过的班级中,开始幼儿都不怎么习惯,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培养,幼儿渐渐习惯,餐后秩序井然。
2.努力让幼儿养成管理自己的习惯
两个辅导老师在餐后这段时间,要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就好多了。教师可以对本班幼儿进行分组,请吃饭快的并且表现好的幼儿轮流担当“小老师”。幼儿很乐意帮助老师做事情,他们为了做“小老师”很想表现好,也为了下次再做“小老师”而努力把事情做好。这样就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给其他想做“小老师”的幼儿一个促动。“小老师”可以一边帮助老师督促吃饭慢并且乱说话的幼儿,一边传达老师的信息,同时督查吃饭时洒落的情况。这样既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又给教师空出管理其他幼儿的时间。
3.努力让幼儿养成发展自己的习惯
对于整个组吃饭快的情况,教师可用教室里的课桌拼接成几张大桌子,摆在教室的另一边,一张桌子上放了一篮积塑玩具,一张放了一些纸张和色彩颜料笔,还有一张放了小画书,让他们吃完饭后自愿选择活动。这样,其他组的小朋友们不会再出现一边吃饭、一边说话的现象——谁也不想浪费时间,放过玩耍的机会。喜欢搭积木的小朋友搭积木,他们玩得兴致勃勃;喜欢画画的小朋友画画,在大大的白纸上面画上漂漂亮亮的五颜六色的图案;喜欢看小画书的看小画书,一个个聚精会神、憨态可爱。长期下去,既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4.努力让幼儿养成表现自己的习惯
所有活动机械地重复,幼儿也会厌烦。要想激发幼儿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参与活动、组织活动,让他们学会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老师在饭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不愿参加其他活动的幼儿讲他们喜欢的故事,并提醒幼儿在老师故事讲完后会有问题抢答,看谁能先说出: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故事中谁做了什么,小朋友该怎么做。也可以每间隔一段时间来一次诗、歌演唱会,让每一个幼儿拿出自己最棒的进行表演。再让幼儿们选出最棒的给戴上小红花,如果大家都最棒,就都戴上小红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餐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培养,同时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与探讨,让餐后各种活动的组织更加完善有效,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