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4-11-13卢峰
卢峰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卢峰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重视。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通过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拟提出三项大学英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时机及策略。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语言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策略
一、引言
语言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特有的现象,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属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而存在,必然有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背景,所以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语言教学,而是一种将文化导入教学过程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由此可见,文化导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跨文化知识的导入,以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克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学生对学好英语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令人担忧。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和听力课,有些学校甚至连听力课都没有开设。因此为了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强调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如,片面强调语法、词汇、翻译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让学生反复练习某种语言结构,达到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目的,往往忽略了依附语言而存在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导致学生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英语,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例如,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The Washwoman”教学中,对于洗衣妇有这样的描述:“She could have begged at the church door or entered a home for the penniless and aged.But there was in her a certain pride and love of labor with which many members of the labor force have been blessed.”中国学生读到这里,难免会对这个老妇人生出些许同情和怜悯之心,可如果我们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就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在西方社会,老年人很崇尚生活独立,他们以自食其力为荣,洗衣妇坚强勤劳,不愿成为任何人的累赘,文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是强大而愉悦的。又如,中文中“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就可能被他们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而将“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误译为“Lovers’Day”。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际,避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误解。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时机及策略
(一)课前互动策略
课前互动策略主要针对课文背景知识介绍中的文化内容而制定。如上所述,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特有的现象,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准确把握课文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恰当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课前互动策略要求教师按照人数均等原则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次指定一个小组(任务组)完成如下任务:搜集并整理下个课时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中的文化知识点,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利用课前几分钟,请一名组员代表任务组上台发言,为全班同学做演示,之后教师对其发言进行补充,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讲授《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一课课文内容之前,首先请任务组代表上台为大家介绍有关外国教育体系的文化背景知识,展示他们的调研成果,如,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higher education等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激发任务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其他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中以词汇导入策略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Peter Trugill在其著作Socio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词汇,作为语言组成的基本单位,有内涵和外延之分。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底蕴,同一词汇在不同语言中会被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以词汇导入文化知识策略切不可忽视。比如,中国文化中习惯以姓氏后加职务来称呼他人以示尊重,如,“王主任”、“李局长”等,但英美文化中无此用法,职务仅表示工作类型而已,不能用作称谓,因此中文的“张老师”不可称呼其为“Teacher Zhang”。又如,英文谚语 “lucky dog”,“top dog”,“clever dog”分别表示褒义“幸运儿”、“优胜者”、“聪明人”,但在中国文化中,把人称为“狗”是完全不被接受的。再如,“龙”在我国被视为吉祥的神物,代表着超凡的力量,甚至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至尊的帝王象征,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我们会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有各种各样有关“龙”的成语——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等;但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龙”却是像鳄鱼类的陆生动物,能够“喷烟吐火”,是具有四足的凶残怪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完全不同。
(三)课后模拟体验策略
鉴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不能仅局限于课前、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多样的文化知识扩展活动。如,开创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充分领略并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加拿大语言教学专家H.H.Stern曾在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表示,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视听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文中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英语原版影视作品,之后组织学生比较分析其中英汉文化之异同。例如,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Marriage Across Nations”后,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Meet the Parents,通过这种模拟文化场景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作品所反映的真实社会文化中,最大限度地体验并获取文化信息。此外,课后大量阅读与文化现象相关的书籍、报刊等也必不可少,如,《牛仔美国》、《绅士英国》等书都值得一读。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语言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Trugill,P.Socio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M].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刘新星.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教文汇,2009,(6):132.
[7]姚庆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及其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09,(7):94-95.
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4JK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