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视角下教学模式探析
——以高校公共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为例
2014-11-13李雁飞
李雁飞
(洛阳师范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教学模式探析
——以高校公共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为例
李雁飞
(洛阳师范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公共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契合当下需要的课程设置新思路和教学改革新设想,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推进高校公共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并为改进其他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信息化进程,多媒体形式的信息如雨后春笋全面铺开。多媒体技术已完全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中。因此,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一个新的要求。当下高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作为培养大学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公共核心课程,其教学现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导致学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因此,高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公共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的困境
一些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对公共多媒体技术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如湖北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从调整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还有一些高校对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在课时设置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这些高校改革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存在无效教学、有限的学时内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层次性不强、缺乏专业特色、考试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等。
1.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公共《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但课程学时少,绝大多数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各个知识点讲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浅尝辄止,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实践缺位,学生实验、实践机会少,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多媒体技术发展快,教材内容陈旧,学生不能充分了解和领会新技术和新发展,无法拓展知识面。
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差异显著,如设计类专业应侧重PS、Flash等多媒体创作及工具软件,编导类专业则应侧重Premiere等视频、音频编辑软件。因此,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应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结合学生专业特色选择教材、讲授内容。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各专业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搞一刀切,教材、讲授内容、考核方式基本一致。
3.考试评价体系不健全。
一些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核采取期末交大作业、笔试加机试等考核形式。这种考核形式有一定优点,理论上能够反映学生综合掌握程度,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能体现基础理论掌握程度,存在严重的作品框架抄袭现象,同时考试试题的质量不高,考试评分不够客观,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等等。
4.学生自主学习、创意能力差。
公共《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究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实战能力。现实中,很多高校仍然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只求完成教材规定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高级技能训练,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因循守旧,在实际应用和实践中缺乏创意。
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的重点
1.构建契合各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首先,要打破以前各专业统一的课程设置的禁锢,按照专业、年级分层次、差异化地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施内容、方式、形式不同的开放性教学体系。其次,根据信息技术新发展和社会岗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探索实施多课程、选修、必修并行的学分体系。再次,凸显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感觉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2.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客户服务代表、销售代表、供应链专业人员、市场专员,他们从“数据分析”中获得的信息都是不一样的,据此安排的活动和获得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当为商业问题提供一个“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时,需要将客户作为考虑的和规划优化用户重点。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多媒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健全专业实践教学场地,配备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设备供学生实战锻炼,使学生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考察、实习,真实参与多媒体素材采集、多媒体作品创作、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等开发、推广、应用,提升专业能力。再次,积极组织开展多媒体应用专业技能设计大赛,激发学生设计和创作的热情,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实践证明,通过比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多媒体创作工具,实际效果要比课堂教学好得多。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考核是一种有效的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如通过任务驱动、实验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多媒体应用有关软件的自主学习,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要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加深学生对多媒体基本原理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多媒体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制作过程,熟悉各种多媒体开发环境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其专业技能。
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新模式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设置分层次、差异化教学内容。
一是分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结合各专业知识背景的特点介绍相关原理和技术,并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地选择教学侧重点。例如,对于语言和音乐类专业,应在声音处理技术和视频编辑方面加强学习;对于理、化、生、美术等专业,可在动画制作方面加强学习;其他专业也应相应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内容应在稳定的理论知识中结合不断更新的实践性内容,适时调整多媒体创作工具以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通过总结出基本原理和新技术、工具和方法相结合的内容,保证课程框架和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
2.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实施云课堂教学。
一是云课堂网络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完成教师设置或学生设计的问题。创建学习小组,利用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以解决问题。二是云课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或课件完成。学生依据个人专业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章节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云课堂创造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信息平台或专业工具。学生可以通过Authorware制作课件、PS处理图片等,对课堂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预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课程应侧重知识与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高校可结合实际探索实施“项目实践、企业实习实训、产学研结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学校可以依据学生兴趣和专业特长建立项目实践小组,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小组、PS设计小组、动漫动画小组、音频视频编辑制作小组、网站制作小组,等等,以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组织优秀学生走进企业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坚持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机房建设与维护,培养特长生参与科技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可以依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构建“课堂+网络+专题探究+作品制作”的实践学习模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学习效果。
4.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实现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课后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程资源共享、网上交互、课程作业、优秀案例展示、在线测验、网络答疑、信息反馈等功能。通过该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课程资源方便他们的学习,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强化了学习效果。
5.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宗旨,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应健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真实反映教学效果。一是采取灵活开放的考核评价方法,依据各专业学生实际,制定课程考核大纲。学生只要完成考核内容,如参加项目实践、企业实习实训、产学研等,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一个分数,即可完成该课程学习。如学生参加一项多媒体应用比赛项目获得一定名次即可获得相应分数,完成课程学习。二是改革期末大作业评价机制,可以构建“作品+文档说明+创意设计”的考核方式,既能反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能体现动手实践能力,从而避免大面积抄袭作品框架的可能。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课程学习结束要及时向每一个学生反馈课程学习情况,包括总体情况、各个软件掌握情况,专业技能情况,待提高的地方及不足,等等,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继续学习,查缺补漏。
[1]王美丽,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4(2).
[2]魏鹤君,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2).
[3]智西湖,等.多媒体技术基础[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