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回归生活本体,关注非连续性文本

2014-11-13方馨

文教资料 2014年18期
关键词: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方馨

(中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83)

让阅读回归生活本体,关注非连续性文本

方馨

(中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83)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个来自PISA阅读素养测试的文本形式,其内容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不仅有助于打通生活和教学的界限,让阅读回归生活本体,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生活实践的精神。而在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的表现不甚理想。教师应厘清原有教学中的缺失,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 生活 教学策略

当前,阅读已经不再被单纯地认为一种特定的学科内容,而被融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更指出学生阅读要与生活结合,并将实用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测评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之一,而我国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面的表现稍显劣势。为此,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加强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强调阅读的生活化。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来自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是一种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完全不同的阅读材料。按照PISA的解释,“非连续性文本”(non-continuous text)是用各种符号说明事物的一种客观的说明性阅读材料,它不由段落构成,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承载信息的媒体不止是文字,还有图像甚至声音,并且这些媒体是多维分布的。它往往没有情节,跨越性大,有时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不十分连续,而由某种程度上相关联的各部分连缀而成,需要人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自行采用不同策略进入文本并获取信息、建构意义。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性、实用性、关联性、主体性等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

二、我国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在对2009年的PISA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学生在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上出现了明显差异: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距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在两种文本形式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是最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我国阅读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阅读教学内容分布不均衡。认真分析我国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偏低的原因,将有助于改进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1.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和自主性不强。相比较而言,我国中小学生偏爱阅读连续性文本。一方面,学生长期阅读连续性文本,积铢累寸,阅读视野变得狭窄,逐渐失去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另一方面,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多而杂,需要更强的信息解读力,这对学生的阅读会形成一定的困难。此外,我国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不强,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外界压力,而非出自内在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学习多止于学校,没有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2.教师教学意识与教学方法欠妥。因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不典型,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得当。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意识的空白。未能把非连续性文本纳入教学内容范畴;二是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利用不充分。非连续性文本在现有教材中还是有相应内容的,只不过量不足。但教师往往用连续性文本思维方式教学,等于浪费现有资源。尽管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过程与方法”,但多数教师还是认为知识性结论最重要,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

3.教师个人阅读素养和教学技能有待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多年来,教师习惯于阅读《教师教学用书》、课本、教学设计、教辅资料等方面的书籍,很少研究和阅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多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涉及面有限,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另外,教师之间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行为准则,如文本的解读、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习题的拟定、课外阅读的指导等,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相关技能的培养,这无疑使得教师感到无从发挥。

三、探索有效策略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我国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重视并引入了“非连续性文本”,且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学段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此举无疑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严重脱离生活、为“应试”服务这一病象。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和建议,结合上述对我国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的分析,我们应努力探索符合非连续性文本特征的,关注学生生活与未来发展的教学新策略。

1.回归生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生活中处处都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不断将这些材料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提升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药品类的说明书,并依次设计问题。还可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如班级管理工具中的功课表、作息时间表、评比栏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走廊、宣传栏中的图表等多种材料也可作为非连续性文本加以利用。另外,在现有教材未修订的前提下,教师要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读物,并努力实现跨学科整合,与其他学科配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数学课阅读统计图表,地理课学习阅读地图,品德和生活课阅读广告、宣传品等。

2.改进方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指导。这是教师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第一,指导学生反复寻找发现所需的信息。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核心,学生必须明确自己寻找的信息,再将主要信息元素与文本中的原始信息相联系,以快速锁定目标。第二,综合文本内容,得出简洁的结论。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第三,自主建构文本意义。指导学生将结论与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综合判断后组织有效的信息,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

3.提升素养,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技能。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推行中,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技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形成关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习惯,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教师要通过大量实践掌握阅读方法,摸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规律。其次,教师要训练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技能。尽快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专题研究,熟悉并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有效教学行为准则。教师可根据教学准则,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不断修正与创新,以促进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非连续性文本的引入赋予了新课标时代气息,也提出了教学实践的新命题。这个领域十分广阔,需要我们积极探求,摸索规律,实现教学从“应试”向“应世”的转变,让阅读真正回归生活本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陆璟.PISA如何测定阅读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1-03-17.

[3]傅登顺.“非连续性文本”的缺失与教学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1).

[4]黄德新.基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四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3(5).

[5]张松元.一朵奇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3(5).

[6]曹媛.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丰富多元阅读体验[J].小学语文教学,2012(5).

[7]周永俐.浅谈倡导生活化的非连续性文本[J].语文教学通讯,2012(4).

[8]李元慧.语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不可缺失[J].教育研究,2013(2).

猜你喜欢

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