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城 之 死 探 因
2014-11-13隋双双
隋双双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江苏 南京 210097)
顾 城 之 死 探 因
隋双双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江苏 南京 210097)
顾城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精神极度分裂,加上本身具有的狂暴倾向容易使他在情绪激动的时刻做出丧失理智的事情。顾城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于自己妻子的婚外情不能容忍,而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双重打击使他的死亡情节更加浓厚,所有这些造成了顾城杀妻后自杀的悲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顾城的自杀与诗无关,他的死主要是伦理和个人性格的问题。
分裂 自私 理想主义
1993年10月8 日,中国的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童话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向自己的妻子举起了斧头,而自己也在伤害了妻子之后上吊自杀。事发之后,海内外一片哗然,无论是新闻界还是文学界对这一事件都保持了密切的关注,对于顾城之死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断,使顾城之死因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同于海子等为诗学理想而献身的诗人,顾城仿佛是个异数,他的死应该与诗歌理想无关。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精神极度分裂,本身具有的狂暴倾向容易使他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做出丧失理智的事情。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于妻子的婚外情无法容忍,而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双重打击使他的死亡情节更加浓厚,所有这些造成了顾城杀妻后自杀的悲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顾城的自杀与诗无关,他的死主要是伦理和个人性格的问题。
顾城——分裂的诗人
顾城是一个天才诗人,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父亲顾工曾经怀疑“他的大脑和眼睛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特异功能”,看书的时候“常常一个通宵就能翻完厚厚的一本”[1],而且对于故事情节把握非常准确。在诗歌创作方面,顾城更是堪称天才,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写现代诗,很年轻就已经就写出了被传诵一时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名句。且不说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被人传诵一时的诗句,光是其诗歌就有很多佳作:“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还有“太阳是我的纤夫/他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等。顾城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天才的色彩,他的创作时间是在“白昼午睡和黎明欲来没来时”[2],写诗的时候用枕边的纸笔 “将迷迷蒙蒙中幻化出来飞舞起来的形象、景象、演绎、思绪……组成一个个词汇,一个个语句,他的手摸着笔,摸着黑(写时常常是不睁眼的),涂记下来”[3]。当朦胧诗开始流行的时候,顾城成了万众瞩目的天才。
诗人较平常人来说,会更有激情,也更加敏感。但顾城的情感和激情仿佛比一般人强烈得多,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狂暴和神经质的色彩。很多人认为顾城精神存在问题,顾城的父亲称,顾城在很小的时候曾经看到“文革”中部分人对于贴大字报的人进行殴打,这个场面对于其幼小的心灵造成刺激和伤害。顾城的母亲说顾城“他小时,曾从窗台上倒栽葱般摔了出去,脑部受过伤,有时精神失控”[4]。“在家的时候,他偶尔也会激动起来,只是偶尔为他妈妈一两句话把杯子推翻,可那只是刹那间,很短,他又像孩子似的请妈妈原谅”[5]。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顾城还有狂暴的一面:出手打岳母;为了一点小事与父亲打得头破血流;对妻子实行暴力……这些无不显示出顾城的暴力的倾向。诗人疯狂的情感爆发,理智不复存在,如果本身具有的狂暴倾向同时爆发,使疯狂的念头付诸暴力的实践,可以说悲剧难免。顾城生命最后的所作所为即是疯狂念头与暴力行动的同时爆发。情人的出走让顾城内心充满了绝望,勉强平静下来后,妻子的追求者马上到来,他的内心变得惶惶不安,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妻子坚持要开车离开的时候,处于疯狂状态的顾城采取了暴力行动。与其说顾城有精神病,而从医学上寻找病理,还不如将这种精神的分裂归为顾城的分裂性。天才既有天才的一面,又有怪诞的一面,每一面都超乎寻常人,而在于顾城,他的性格分裂程度比较高,是一种天才与歇斯底里的状态。
顾城——自私的孩子
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拥有一颗儿童似的心。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就承认自己是一个“被妈妈宠坏了的孩子”,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曾坦言,他认为自己的心理年龄从未超过十几岁。所以,他的日常生活全部靠妻子。一次因为护照过期,无法乘飞机离开,又因为警察态度恶劣,谢烨感到非常恼怒。清醒之后,她的感受就是祈求丈夫在自己需要的时刻安慰自己,这是非常滑稽的,其中的失望与自嘲之意不言而喻。在生活中,谢烨一直充当母亲的角色,包容顾城这个任性的孩子,但如果有一天,这种包容与照顾的心不复存在,那么任性的孩子应该到谁的面前耍自己的孩子气呢?
有如此美好心灵的“童话诗人”却也是相当自私的,有了孩子之后,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妻子为了他,只好将孩子寄养到当地毛利人家里。同时,作为一个现代人,顾城却有着类似于封建式的男女思想。他的理想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两个女人放到一处,使她们和谐相处,这样自己就建成了一个理想的女儿国。于是,他将自己的情人李英接到激流岛,与妻子三个人共同生活,并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妻子和情人变成了好朋友。在这一切都圆满之后,他却深刻地感到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局外人,两个女人的友谊仿佛把他排挤到一旁。他只能对妻子埋怨道:“你知道李英的事没有伤你……你让她来比我还积极呢……后来你们是朋友,多好啊……我倒成了多余的人了……”谢烨积极地接李英来或许有她自己的另一种打算,但是,这种能够容忍自己丈夫的情人和自己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无私还是让人惊讶。
妻子谢烨无私付出,容忍顾城的情人和自己同住一个屋檐下,但是,顾城却容忍不了谢烨有追求者。得知谢烨与追求者相互喜欢的时候,顾城坚持离婚,理由是谢烨虽不嫉妒他与情人的关系,但他嫉妒谢烨另有所爱。他与谢烨的追求者不是同一种人,无法同时生活在一起。顾城无法忍受妻子移情别恋,但要求妻子接受自己的情人,这反映了顾城的自私。
顾城——渴望死亡的理想主义诗人
顾城作为一个诗人,具有浓厚的死亡情结,他自己承认,从十七岁开始,他就有死亡的想法,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他屡次想到自杀,并做出了一定的实践,但都被阻止。女诗人蝌蚪曾研究怎样自杀才是最好的,最后也选择了自杀。顾城夫妇曾经与蝌蚪夫妇一起游玩,相处了一段时间,从蝌蚪处,顾城受到启发,他认为像蝌蚪那样自杀也是不错的。
在顾城死前的一段时间里,情人李英的离开对于顾城造成相当大的打击,他认为李英具有自己理想的女儿性,是自己的一部分。但是她却趁顾城不在的时候与一个练气功的老头私奔,从此销声匿迹。这对于顾城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造成顾城精神的一度崩溃。他向往的妻子与情人友好相处,自己也身在其中的其乐融融的女儿国随着情人的离开而倒塌,精神的理想乐园从此失去,顾城处于绝望之中。正在这时,包容自己的妻子也另有所爱,并且可能要离开,顾城的现实生活就仿佛失去了顶梁柱,没有了支撑,这对于没有多少日常生活能力的顾城来说几乎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就这样,顾城的精神和日常生活都处于崩溃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顾城最终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谢烨在散文中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仿佛成了两人最终结局的谶语:“外边,爬墙虎的叶子正在一片一片飘落。也许有两片叶子会同时落下,那还将是快乐,是我们最后的游戏。 ”
[1][2][3]顾工.顾城和诗.墓床.作家出版社,1993:364,365,365.
[4]刘志武.顾城魂断奥克兰真相.利斧下的童话.上海三联书店,1994:6.
[5]谢烨.我与顾城.墓床.作家出版社,199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