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4-11-13
大学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杨 楠 秦小燕 杜慰纯
从通识教育起源和背景出发,结合对读者的一对一深访调研结果,论文阐述了大学生对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认知,同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通识教育实践为例,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给出展望与建议,以期与图书馆同仁共同关注和探讨。
大学图书馆通识教育信息素养实践探索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并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要使学生对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有深刻理解,意识到自己是文明传统的产物并且生活在文明传统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和素养,能够建设性地参与社会发展;要使学生具备卓越的文本阅读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以及批判性的多维思考能力;要使学生具备多学科视角和国际化的视野[1]。
进入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近些年来,通识教育在中国各大高校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使得通识教育得以迅速开展。国内一些高校借鉴了欧美高校、香港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通识教育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大学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能发挥哪些作用?这些值得我们图书馆人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以传统信息检索课为统领,以图书馆为阵地,我们图书馆人可以为通识教育搭起一座稳固、坚实、美丽的“桥”,建设一个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后花园”。
1 大学生对于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认知
大学作为人才汇聚之所,理应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示范区。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大学的心脏,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校信息文献交流中心,是师生的学习研究中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舞台,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 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笔者针对所在课题组承担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改革”,对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0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深访,通过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图书馆的认知度随着其年级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受访者一致认为图书馆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陪伴作用,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的大书房、第二“居所”、第二课堂。
受访者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度过,除了借阅图书之外还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查资料、完成作业及进行小组研讨等。图书馆环境优雅舒适,设有便于学生科研小组进行研讨的小开间和专门的研究室;图书馆资源丰富,各类图书触手可及,数字文献海洋任读者遨游。所有这些成为学生们喜爱图书馆,愿意将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度过的理由。同时,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刚刚离开家庭和父母的温暖怀抱走入大学校园,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已然成为学生们慰藉心灵的温馨港湾,在这里开阔视野,通览天下,与圣贤对话;在这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追逐前辈的足迹,探寻未知的世界。
1.2 大学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大有可为
通过一对一深访,笔者发现,大数据时代,飞速增长的海量信息使广大读者充满希望也倍感迷茫,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同样面临着如何高效准确获取有用信息资源的困惑。图书馆如何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是我们今后图书馆同仁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
受访者们更看好图书馆的平台效应和文化特色,更看好图书馆在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中的阵地和引领作用,希望图书馆依托自身固有的厚重历史感、人文艺术品位和广博的信息资源支撑体系,积极融入到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各个环节。图书馆可以根据院系教授推荐书单、学生社团荐购书目,逐步建设通识教育经典文库,如中国古典文化与经典导读、外国文化与国际视野、逻辑分析与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世界公民与公民教育、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人际沟通与情商培养等;图书馆可以开设通识教育角或者专区;举办“悦读汇”、书友沙龙、读书会,好书分享会,通过举办类似于“读好书、好读书”活动,激励学生在快餐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静心研读经典作品,陶冶情操;图书馆可以网站上开辟专栏,为读者建立“书窝”、快乐读书坊;举办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跨地区的各种讲座,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举办论坛、名家面对面、真人图书馆、研讨沙龙等等。图书馆为了真正融入通识教育,可以和学校管理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学生社团等协同合作,为学生们举办各种形式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以上这些环节中,图书馆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用图书馆人的智慧与包容串联起各方优势力量,积极为学生做实事,把通识教育的实施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常规工作和锐意创新工作,努力服务好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同时,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受访者提出,希望图书馆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多样式、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形式,即: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专业的不同、科研进程的不同、文献调研需求的不同,利用全媒体形式,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课程录像、动态教学视频、游戏教学等,把信息素养教育无缝嵌入到院系专业课当中,融入到基础课大课堂中,使图书馆在信息时代能够灵活转型,谋求与院系的协同发展与成长,实现互惠多赢。同时使馆员在服务教师和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通识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使大学生读者们逐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
1.3 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面对的挑战
在对读者进行一对一深访的过程中,一些受访者提到了工科特色比较强的高校,通识教育对于学校各个部门都存在一个借鉴、摸索、学习、本土化和总结完善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通识教育的理念层面而流于形式,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大学的做法。针对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受访者具体指出了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资源建设方面还有待改善,经典好书总量不足、覆盖面不宽、复本量少;第二,网站建设、馆藏揭示还需要同步听取广大读者建议;第三,经典导读、好书推荐等工作还需要常态化、持久化,要不断推出各种形式新颖、内容活泼、充满正能量的通识教育阅读活动,以“中国梦”为主旋律,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发展特色和学生学习生活,以我们“北航梦”为导引,来开展不同主题的读书会、阅读新知计划,以调动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意识;第四,吸纳学生代表进入图书馆管理层,定期举办读者交流互动会,听取来自读者的声音,图书馆需要由馆员主导转变成教师、学生需求驱动、读者做主的图书馆;第五,图书馆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服务的点滴小事做起,谋求创新,提高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完善图书馆的亲和、友善、大气、包容的特质,为全校师生做好信息文献保障和知识服务工作[2]。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国内首批985、211重点高校,多年来一直将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对于北航这样以理工科闻名的大学,如何对理工科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决定了北航通识教育的成败。理工科学生不仅应具备宽专结合的自然科学知识与专业知识基础,还应深谙理想与现实、个体与团队、技术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哲学、历史、文学及艺术修养。太多的科技界领袖及精英已经让我们认识到,追求理想、坚持操守、精通哲理、知晓历史、品味名著、赏析艺术是他们所共有的品质特征。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开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香港和内地已有多所院校进行书院制的探索与实践,如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
北航从2012年开始试运行书院制。成立了启明书院、航天书院、知行书院、汇融书院四大书院,包括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宇航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高等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学生。
2.1 启明书院
启明书院以融合、交流、自主、创新为育人理念,围绕通识教育开展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启明书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各个层面都能得到极好的锻炼:在个人层面,培养道德思辨能力,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格修养,对自然和人文有批判性的理解,身心健康,提升美感品味;在专业层面,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富于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培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在群体层面,培养学生公民责任心,提高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有适当的口才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书院推行导师制,聘请校内外老师、学者及各领域成功人士作为书院专职、兼职导师,对书院学生从专业学习、人文素养、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体或单独指导;积极推进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意愿,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支持;以小班为单位,建设班级文化,开展班级命名活动,为小班配备导师;积极争取与国际学院合作,参与学生处组织的对外交流学习活动。
2.2 航天书院
航天书院是在学校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背景下,由三个极具专业特色并有着优良传统的学院——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宇航学院和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组成,学生总数920余名。
航天书院教育理念是培育“四种能力”,即获取和掌握有价值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有效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院搭建“两个平台”:“发轫学生创意创新中心”——书院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基地;“为民书斋”和“士锷书斋”——书院学生和教师思维交流、思辨的聚集地。书院以学校育人理念及目标为根本,突出并强化书院自身文化理念——杨为民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技创新精神。
2.3 知行书院
知行书院集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四个文科学院之力于一身,以服务于北航精品文科战略、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目标,旨在培养面向未来、视野广阔的文科通才,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北航文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模式,共同提升北航文科的整体实力与社会影响力。
知行书院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人文素养为轴线,充分利用社会科学试验班通识教育课程和各类学术活动的优势,组织师生进行研读、讨论、交流等各类活动,重视对中外文明、文化的传承,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和人文氛围。知行书院以“中西汇通,修身立人”为院训,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教授学生高深学识并重为宗旨,在追求“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力图让学生不断增进学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还注重“大写之人”的养成,引导学生关注德行之养成,礼仪之训练,知识视野之扩展与艺文鉴赏力之培养,使学生发现和完善内在之德,从而更为优美地生活,并积极地服务社会。
2.4 汇融书院
高等工程学院在建立时就参考并借鉴了源于古代中国、兴于近代欧美的书院制度,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理念中,创新了书院制通识教育模式,实现了多专业学生集中学习生活、本科生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倡导以德育人,关注人文素养,为“两领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学院依托十年来扎实稳
健、卓有成效的精英人才培养经验,为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培养力度,于2012年将书院制培养模式辐射全校,正式建立“汇融书院”。在书院制办学中,汇融书院延续着日臻成熟的通识教育模式,将工科人才培养与博雅教育的思想有机融合,除了关注扎实的数理功底、深厚的专业素养,还重视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使其摆脱心灵束缚、树立健全人格、理解社会责任。为此,更在全面落实高素质人才培养“一制三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逐步实现了对学生工作新的“一制三化”,即生活导师制、思想思辨学分化,社会公益常态化与创新培养全程化[3]。
3 北航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实践
3.1 沙河分馆的积极尝试
北航沙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距学院路校区约26公里,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在规划功能分区上,有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教学实验区、后勤基础保障区、国家实验室和专家公寓区等。北航沙河校区自2010年第一届学生入住至今已近4年时光,目前有2012级和2013级本科生近8000人[3]。
沙河图书馆分馆与学院路总馆共同为沙河学生提供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全天候数字资源服务以及BALIS联合体免费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服务。为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在通识教育中准确定位自己,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挖掘自身潜力,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沙河图书馆依托学院路总馆的全力支持,并广泛吸取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先进建设理念与成功经验,陆续建设了“开放会客厅”“法学特色图书课堂”“文化艺术墙”,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读者之家”“温馨书窝”。学校领导也把图书馆作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最佳场所,积极鼓励图书馆的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文化教育优势,为学生打造更舒适的阅读空间和交流互动空间。利用“法学特色图书课堂”,由图书馆牵头邀请了很多知名学者和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举办主题各异的讲座和沙龙,学生在浓浓书香中与大师、名家对话;“我与校长面对面”已经举办两期,怀进鹏校长在图书馆“开放会客厅”“法学特色图书课堂”与学生促膝交谈,就理工科为主背景下的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创新创业等议题,与同学们进行广泛深入沟通。同学们建议加强文理对话,减少院系隔阂,增进不同学科间学生的沟通融合,持续发展驻校艺术家计划,增进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4]。
在以上这些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沙河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和互动交流的平台,为读者与校长、读者与名师、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图书馆提供了更温馨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赞赏。
3.2 多层次、多样式、全方位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
在IT技术飞速发展,移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大数据时代”“全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的信息检索课越来越受到冲击与挑战,我们的信息素养教育何去何从?北航图书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北航图书馆在保持原有的针对本科生低年级、高年级及研究生分别开设公共选修课“信息检索与网络应用”的同时,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以及研究层次的不同,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强调上机实践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大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与导师互动、与学长互动、与课上同学跨专业互动,就某个案例通过小组竞赛来查找文献,摆脱以往老师一人独霸课堂的局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质疑、交叉融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另外,任课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融会贯通掌握各种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技巧,从中文数据库、外文文摘型数据库入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浏览不同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动向,洞悉世界同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与顶级教授“对话”,极大激发了学生们投身科研的热情;鼓励学生优势互补,以团队形式完成文献调研大作业;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尝试申请各类基金项目,参加冯如杯、挑战杯竞赛,在科研实践中科学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成为信息时代的达人。
其次,进一步优化、完善读者培训体系和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的立体化培训模式,如一小时专题讲座、新生入馆教育讲座、院系或课题组特约专题讲座、新教师图书馆利用讲座、数据库推介讲座等,把异彩纷呈的培训讲座嵌入到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旨在立足图书馆定位,围绕图书馆资源、服务,辐射全校范围,更好地推进通识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利用各种学术资源进行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最后,北航图书馆还针对一些院系的特殊需求,如“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及“973”“863”等大型国防军工课题,抽调专人组成学科服务小组,进
行专项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实际上是以资源和服务共同“嵌入”到课题组中,成为课题组的一个信息参谋和信息助手,而这种嵌入程度的深浅取决于我们与课题组成员的默契程度,取决于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学术水平以及帮助课题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对于学校、院系、课题组和图书馆,这种合作是一种多赢的策略[5]。
4 大学图书馆融入通识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4.1 更新观念,积极变革
在通识教育前进的路上,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信息服务窗口,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挑战自我;需要转换思路,走出图书馆的小圈子,寻求多方合作共赢;需要放弃安逸舒适的幻想,积极投身到变革的浪潮中,积极变革,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执行力,身体力行践行图书馆人对大学和社会的承诺,努力做好信息服务中的每一件“小事”,在每一件“小事”中锐意创新,这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动图书馆馆员能力的提升。
4.2 关注新技术,研究新一代读者
当前,图书馆正借助IT技术的帮助,经历着资源从产生到组织方式再到检索方式的“革命”。各种移动设备的应用已经被年轻读者所喜爱和接受,近年来,游戏式学习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基于手势的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慕课)技术、3D打印技术以及可穿戴技术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图书馆应关注新技术,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与好奇,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新一代读者的脚步。
新一代读者,数字生存能力强,他们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IT设备,喜欢网上冲浪;注重体验,习惯视觉信息丰富的环境,擅长图像文字声音的混搭,青睐可视界面、流媒体、游戏,需要提升多种媒体素养;他们总是连着网,不断在手机、笔记本电脑、PAD、IM间切换,热衷微博、微信、人人网、电子邮件、社交、游戏、维基;乐于即时响应,每天24小时期待信息、交流和娱乐[6]。以上这些应引起我们图书馆人的高度重视,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情商与技商,以各种方式与读者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需要,在通识教育中继续凝练图书馆的美好特质,并进一步丰富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新内涵、新禀赋,使其在转型中发展和壮大。
5 结语
通识教育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不再是个新名词,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大陆、香港多所知名高校先后依照西方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培养方案所实施推行的本科教学改革,进一步表明通识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中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一种新的参照体系和目标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必须根据这一目标,审时度势,重新进行图书馆角色定位,完善图书馆职能,整合优化图书馆资源,进行多维度协同创新,从图书馆服务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出发,从教学科研需要出发,认真研究通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努力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激励馆员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谋求图书馆与周边环境更广泛的合作,交叉融合,为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做出图书馆人应有的贡献。
[1]崔佳,倪代川.基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现代情报,2012,32(12):124-125.
[2]杨云云.通识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2):126.
[3]邸琳子.推进“长城行动计划”系列专题会之二:通识课程建设研讨和推进会[EB/OL].(2012-09-28)[2013-12-01].http://news.buaa.edu.cn/dispnews.php? type=4&nid=91378&s_table=news_txt.
[4]杨莉,郭晶.图书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31(3):72-73.
[5]袁曦临,范莹莹,陈霞.大学图书馆嵌入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74-77.
[6]陈武,姜爱蓉.构建以自助服务为导向的现代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93-96.
杨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100191。
秦小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员。北京,100191。
杜慰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北京,100191。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Integration in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Yang Nan,Qin Xiaoyan,Du Weichun
From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general education,combining with the readers’qualitative research of face-to–face in-depth interviews,this paper stat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understanding about university library integrating into general education,while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general education,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to the librarians concerning relative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practice of Beihang University Library.
University library.General educ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Practice exploration.
G258.6
2014-04-16编校:刘明)
*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41290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