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2014-11-12张兴祥
张兴祥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在该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感染),另一组为对照组(未感染),每组有患者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是否伴有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术后白蛋白水平等指标,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GCS评分<8分、患者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手术后白蛋白<35 g/L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GCS评分、患者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等都是影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办法防止患者颅内发生感染。
[关键词]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a)-0037-02
目前,脑外伤患者的比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交通事故、施工安全等原因逐渐增加。对于患者颅内血肿,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手术,但现行医院中无论是传统或微创手术,手术后患者都会发生感染,患者治疗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患者会引起患者死亡[1]。为了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该研究对在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10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感染),另一组为对照组(未感染),每组有患者50例。这些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患者的年龄在3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岁。这些患者中脑外伤有62例,脑肿瘤8例,脑血管畸形15例,脑出血15例。
1.2 患者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从患者手术前开始对患者GCS评分、手术时间、是否伴有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次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
1.3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①临床上患者出现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②患者的体征指标:病理均呈阳性;③实验室检查:患者血白细胞升高且>10×109个/L;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0×107个/L;脑脊液葡萄糖水平降低<0.45 g/L;④脑电图显示颅内感染弥漫性异常;⑤CT或MRI检查显示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⑥患者CSF细菌培养呈阳性。实验中,患者检查指标满足以上4~5项临床上就能够诊断其为颅内感染。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是否伴有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术后白蛋白水平等指标,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8分、患者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手术后白蛋白<35 g/L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
[因素\&\&观察组\&对照组\&χ2\&P;值\&术前GCS
评分
手术时间
切口脑脊液漏
手术次数
术后白蛋白
\&<8分
≥8分
<4 h
≥4 h
有
无
1次
≥2次
<35 g/L
≥35 g/L\&20
30
14
36
45
5
10
40
39
11\&9
41
40
10
10
40
43
7
9
41\&5.876 6
27.314 2
49.494 9
43.717 4
36.057 7
\&0.0153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颅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这些都是是神经外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开颅手术是根除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很高,其死亡率能够达到5%~20%。临床上,其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2]。
由于人体头皮软组织、颅骨及硬脑膜及软脑膜的存在再加上人体脑组织内血脑的隔离作用,使得正常人体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远远低于人体其他器官。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使外界环境等因素与患者脑组织直接接触,导致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此外,患者脑室系统防御薄弱,对病原体入侵的抵抗能力低,在各种诱因下容易发生感染。该次实验中,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8分、患者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手术后白蛋白<35 g/L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对于手术后白蛋白<35 g/L的患者,由于患者抵抗力能力低,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也存在一定障碍,使得手术后组织愈合较慢,从而增加了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而对于患者手术次数≥2次,因为患者需在初次手术的基础上接受第2次或第3次手术创伤,对脑组织创伤更大,使脑组织有机会接触更多病原微生物,患者更易出现颅内感染。而对于手术时间≥4 h患者,因手术时间越长,手术的复杂性越大,使患者脑组织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内病原微生物接触,从而增加了发生脑组织的感染率。
临床上,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对于患者的预防,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医护人员要选择能够透过患者血脑屏障好的且效果较好的抗生素。此外,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医护人员要结合病原学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但是,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前就已经使用了许多抗生素,且医护人员对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呈现阴性,使得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的选择出现一定困难,此时,医护人员可使用临床疗效较好的抗生素,如罗氏芬等。但是,对于用药后患者感染不见好转患者,医护人员要立即更换抗感染药物,多检测患者测CSF中的白细胞数。此外,对于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预防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检测患者痰液、CSF、血液等指标。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进行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时,患者进行的手术方式、是否引流等因素都会引起患者颅内感染。因此,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避免术后颅内感染。
[参考文献]
[1] 裘天仑,金国良,王晓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6(19):2553-2555.
[2] 宋琦,王永和,曹培成,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3):181-184.
[3] 程启龙,朱广廷,宋国红,等.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54-55.
(收稿日期: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