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风雨一路歌

2014-11-12葛道吉苗红旗

传奇故事(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济源矿工矿井

葛道吉+苗红旗

楔子

金色的秋天,是丰硕的季节。

秋天的金色,是收获的喜悦。

济源煤业以“乌金”的形式跨进了成熟的门槛,经历了寒冷冬季的孕育——粗放笨拙的采煤形式;迎来了春暖花开的萌生——扩建矿井、科学开采;见证了火热夏季的热烈——全部实现矿井机械化,开了河南省地方煤矿高科技的先河。今天的济源煤业,拥有20亿元资产,年工业总产值15.57亿元,利税6.2亿元,员工人均年收入4.7万元。

进到了今天的秋季,是60年风霜雨雪浸润后的沧桑和美丽。

这里是太行山下原本荒凉荒芜的山坡地,这里可以见证奇迹彰显精神。老愚公在这里移山,新愚公在这里开采,开采出一代一代矿工的希望和希望中的济煤精神。

老愚公是一种昂扬精神的化身,新愚公是继承发扬这种精神的当代人。济煤领头人齐百红既是勇者,也是强者,更是智者。他用自己的胆识、坚韧、智慧和韬略,带领团结奋进的一班人,带领5000名员工从井下到地面,从煤业到能源化工、到有色金属、到纳米材料、到石材石艺甚至房地产开发等,足迹开拔到祖国的西部省份。

正所谓:胸怀有多大,路途就有多长,一路风光一路歌。

上部 拓荒路的华彩

第一篇章 拓荒

公元1953年的秋季,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各条战线蒸蒸日上的脚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满目疮痍的废旧矿井上重新建造煤矿。矿井选址在太行山下克井村东、原昌村北一带。当年的10月23日,随着一挂土鞭炮的砰啪炸响,182名刚从庄稼地里召集来的青年汉子欢呼雀跃,把笑姿放在脸上,黄黄白白的牙齿很是张扬。人们奔走相告,“河南省新乡专署济源煤矿”正式挂牌成立了。

一个黑黑井口的上方支着高高的架子,顶端有红旗飘扬,飘扬出哗哗啦啦的脆响。

铁镐、荆筐、麻绳、鳖灯,是矿工的武器装备。

弯腰、爬行、汗漫、喘息,是井下的工作写照。

从庄稼地的泥脚,再到矿井深处的黑脚,同样流着汗。矿工说,出力气咱不怕,只要有饭吃,只要能讨到老婆。

从资本家的矿井里出来,从其他行当的门槛里转来,换了环境。矿工说,公家的煤矿正规,留点汗心里舒坦。

从部队的军营里转业回来,被成批分配到矿井,身份改变了,“老转”说,新中国百废待兴,煤炭工业要先行。

住进棚户房,戴上安全帽,按钟点上班、下班、吃饭,手和脸时常黑黑的,口中不自觉哼出小曲呢!

自济源大地产生了第一对国营矿井,乌黑的矿藏便源源不断涌向地面,原始的档案资料显示:1955年原煤总产量2.6万吨,全年销售2.1万吨,实现利润16.1万元。

数字是可喜的,既促进了燃烧的文明,又获得了利润的回报。然而,数字又是可怜的,伴随的是重体力、汽绞车、牛皮包、平板车、无极绳拉手板车。每一件设备,每一个岗位,都需要重重的体力和汗水。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矿工范玉胜说:“当时在井下觉不着苦,拉煤筐、拉平板车,甚至用牛皮包提水,班与班互相竞赛,就是费“掩肩”(经加工用来保护双肩的布),三五天就磨烂了……”

建矿初期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煤矿工作、现已退休的郝占国老人说:“煤矿生产安全是第一位的,有一次井下冒顶我被掩埋,在我呼吸困难,感到绝望时,工友们把我从煤堆里刨出来了。”

1956年,新中国扬眉吐气,各条战线蒸蒸日上。济源煤矿出现产销两旺局面,并且改善了井下生产条件,增加了排水设备,修筑了地面建筑,建立健全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安全等规章制度。随之,中共济源煤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产生第一届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秦理山任党委书记。

1958年,是一个历史的年份,中国忘不了,是经济发展中浪涛拍岸的漩涡!济煤忘不了,是矿井生产中产量攀升的疯狂!为了在300米深处放一颗冲天的卫星,矿工猛增到3000余名,分别在石河村西建2号斜井和3号竖井,又在康村西北挖露天煤矿,同时对克井村老矿进行最后扫荡,别出心裁推行“长壁送巷”、“一次采全高”的开采方法。血和汗的凝聚成就了产量数字的卫星,单行道和“决策”满足了墙上的标语以及喧天的锣鼓。然而,10个井筒同时采煤的奇迹,终于挤垮了所谓的科学开采,使宝贵的煤炭资源和矿井布局遭到严重破坏!

延续到1961年,井下的“采全高”成了“采全空”。新矿井还没有建成,怎么办?济源煤矿怎么办? “大跃进”余波中的问号似乎让汗水湿透衣服的矿工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无奈的停产,给了矿工长时间“晾晒衣服”的煎熬。至1964年,连续4年亏损,加上国民经济的极度困难,让建设中的2号井和3号井进度缓慢,银行盯紧了已经发放了的120万元贷款。无奈,只好裁员。济源煤矿进入历史上第一次困难时期。

第二篇章 奋进

自然的风雨,是行路人不经意的期遇。

道路的坎坷,对行路人既是阻力又是动力。

1964年,济煤人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困境中奋进。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省冶金煤炭工业厅调整工作组进驻济煤,对2、3号井的设计、布局、储量以及井下通风条件进行调整改造。济煤人借风扬帆,奋力拼搏,把落后的体力运输、笨拙缓慢的提升系统向机械化高效率方向推进:井口坡度调整后改成环形滑行轨道,运输长巷的木道轨改成铁道轨,人力推车改成电机自动牵引车,另铺设科学合理的排水管路,配套相应的135千瓦水泵等设备。

生产力的发展使矿工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他们长长舒了口气,像剧烈运动后的缓解,突然减轻了压力。矿工们上下井见面笑笑点点头,把采煤看成了一件轻松的事!

1965年后,新中国大建设一日千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计划经济时期,煤炭和其他社会物资一样按票供应。济煤的煤炭成了紧俏品供不应求,矿工们社会地位高,个个扬眉吐气,把整个矿山感染得热气腾腾,活力无限。矿井口的小铁路轨道伸延到了济、沁、温、孟等县,小火车在古怀庆大地上嘶鸣奔跑着,跑出了济煤人的骄傲和自强。那时的济煤人看到长龙般凭票购煤排着队的车辆,心里的自豪和优越感油然而生,无意间把喜悦写到脸上,脚下的自行车蹬得飞快。小伙子时不时甩一下长长的分头,露出得意和潇洒,口中流出小曲:endprint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歌声招引无数男男女女羡慕的目光,本来贫穷自卑的农村小伙儿,到矿井一上班,回到家就浑身放光,引来媒妁的频频光顾,促成了一对对美满姻缘。那时的煤矿工人真是香饽饽。

然而,一场猛烈的“红色风暴”席卷了矿井,极左的开采伴随“标语、口号、夺权”的疯狂,十里矿井又被拖入深深的磨难之中。

1970年花开飘香的日子,济煤人重新举起当年老愚公的铁镐,擦掉脸上的汗水,谋划着济煤的未来,孕育产生了一个大的计划:破土兴建任庄新井,设计产量45万吨。在第八个年头的投产中,矿井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并与全省联网,形成正规的安全系统。任庄井一跃成为济源煤矿的主力矿井。在产销两旺的有利时机,济煤顺势而上,又先后筹建了机修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至此,济源煤矿初具规模。

第三篇章 华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条战线进入了务实、高效的发展阶段。济源煤矿倡行求是之风,坚持“采掘并重,开拓先行”的方针,集中力量对2号井进行伸延改造,使几经报废的矿井又焕发出了青春。

常言道:“吃饭穿衣亮家当”。济源煤矿的兴旺发展,首先体现在职工生活和企业文化上。当时济源流传一句话:“煤矿食堂、电厂澡堂、针织厂姑娘”,想吃好,进煤矿。职工食堂的饭菜品种花样多,仅打饭窗口就有20多个,矿工们吃得心满意足,干劲更大。有实力的济煤为丰富矿工的文化生活,组织了职工篮球队和文艺宣传队。济煤职工篮球队不光在全县夺魁,更在新乡地区甚至全省煤矿系统夺取名次,全县争相目睹济煤职工篮球队的风采。文艺宣传的阎家三兄妹的唢呐绝技,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矿工劳累了一天,他们用悠扬的唢呐声,吹散了矿工们的一身疲劳,在优美的韵律中,他们悄悄地把陶醉转化力量,暗暗发誓:明天创他个班产第一!

这是济煤 “乌金”闪闪发光的好时期,矿年生产原煤突破80万吨,实现利润129万元。找关系、托人情,能到济煤上班是一种荣耀。1986年撤地建市,焦作市升格,济源划归焦作管辖。新乡地区济源煤矿更名为焦作市济源煤矿,焦作为接管济煤兴奋不已。他们知道:济煤进入八十年代后期,矿井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任庄井实行电视模拟指挥系统,从日本引进了自动化掘进机,采用风钻打眼,激光定向。推广倾斜采煤法,用双层金属网顶,增加棚顶木柱数量,皮带打绑,多放炮及时支护,工作面改为分区通风……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推广,不光提高了效率,矿井安全得到了根本改善。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生产和经营又经历了一场新的考验。随着无序的小煤窑一拥而上,山西煤炭蜂拥下山,济煤又一次出现危机,近30万吨原煤滞销。矿党委审时度势扩展经营思路,推行“以煤为主、多种经营、模拟法人”的管理机制,自筹资金3200万元,相继建成水泥厂、磷肥厂、选煤厂、编织袋厂、铁路换装站、运销公司等生产经营单位。然而,“模拟法人”的弊端造成管理混乱,企业有效资产严重流失,出现潜在危机。

市场经济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强者自强,弱者自灭。济煤已被市场经济无情的潮水涌向了“海角”。突然,海啸暴发:1996年9月1日凌晨5时55分,任庄井发生特大突水事故,一时间通风、通讯、供电、排水系统全部瘫痪,22名矿工被困井下……

1997年抢险结束,济煤有了重新生产的希望,却没有了开采的底气。企业账面损失2772万元,潜亏额高达4053万元,资金负债率达80%,电费、工资、利贷、医药费、生活费债台高筑。矿工们没有了昔日的自豪,调动、溜号成了风气,留下来的矿工像霜打的茄子没了精神气。

——那段时日,煤矿的上空乌云翻滚,每个矿工的额头凝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济煤怎么办?矿工的出路在哪里?

下部 突出重围再创业

第四篇章 重生

1997年1月,济源市脱离焦作市归省直管,焦作市济源煤矿更名为河南省济源煤矿,隶属济源市管辖。

已在济源大地生存40余年的济煤,以一个瘫痪、死滞的状态归属了济源。同年7月9 日,任庄井抢险指挥部来了3个人:齐汝祯、齐百红、王正宽。这是济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接管济煤后特派的工作组,负责指挥抢险和恢复生产。

8月29日,阳光刺破了头顶的乌云,一片霞光洒满了矿山大地。这一天,是济煤历史上一个重要节点!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协同济源市委经过认真细致考察,宣布组建以齐百红同志为矿长的新的领导班子。新班子临危受命,要在风口浪尖上立脚,要在风雨飘摇处扎根,要在饥肠辘辘、怨声四伏的矿工以及遇难的家属面前策马起步,谈何容易!

沉湎,是一种情感,但不是高远。

高远,是一种境界,基础是情感。

齐百红上任伊始,立刻把积聚了几十年的煤业情愫释放出来。自走进河北矿业大学那天起,就和这个行业结下了缘。今天历史的机遇又选择了早有准备的他,齐百红责无旁贷。上任伊始,他首先解决矿难家属的抚慰工作,告慰死者在天之灵,处理死者身后之事。9月18日,是济源煤矿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新班子首次在长时间落寂的职工礼堂召开“从零开始再创业”的动员大会。会场两侧悬挂着醒目的条幅:

振奋精神众志成城而今迈步从头越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再创业

会场座无虚席,人行道、前后门口包括门外廊台全都挤满了人。当年的大会签到表还留存着:

2号井分配300人,实到320人;

水泥厂分配150人,实到180人;

磷肥厂分配50人,实到60人;

运销公司分10人,实到20人;

供应公司分50人,实到67人;

后勤处分配20人,实到37人;

矿医院分配15人,实到20人。endprint

此外,三里五村自发来参会的离退休老矿工不计其数。大家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齐百红,想听听他会给济煤人带来什么希望。在这份沉甸甸期望中,齐百红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开始了他的就职演说。他分析形势,正视困难,鼓舞士气,提出目标。为了让矿工们记住血的矿难,提议把每年的9月1日定为矿耻日!他激情满怀地说:我们正处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向前一步“生”,后退一步“死”。只要全矿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精神不倒,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在长时间振聋发聩的掌声停止后,齐百红提出了从零开始再创业:一年起步,两年发展,三年振兴!2000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最后引用明代胡寄垣著名的励志联鼓励大家: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从零开始再创业,新班子围绕凝心聚力、扭亏脱困的核心目标,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发扬“过紧日子”的奋斗精神,屡屡攻克资金、机制、管理、市场等难关。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且不说偿还外债,矿工吃饭需要买菜买盐,井下恢复生产需要水泵、皮带,还有电缆、铁丝、螺帽等。配件库已被抢险掏空,讨债人成批“蹲守盯梢”。钱从哪里来,银行借贷暂时没着落时,齐百红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张口,三万五万甚至几千元不嫌少;他和生意人磨缠、斗智为企业争取最大利益。齐百红知道,创业阶段必须弓着腰前行。

那年盛夏的一个日子,齐百红带领营销人员到南方城市走访客户,对客户表现了极大的诚意。他用自己的人格赢得了客户的好感与信赖,双方结成了供需合作朋友,为下步企业的发展、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作意向谈好后,齐百红为了节省资金,带着随行人员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下,每个床位10元钱,饭菜也很低廉,晚上成群的蚊子轮番袭击,根本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他让人买来方便面,借用店里的炊具,亲自给大家煮面。齐百红用无声的行动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信息:“有这样的领导,济煤复兴指日可待”。

一把手“过紧日子”的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全矿,带动全矿上下形成了一种勤俭节约的好作风。齐百红常说:“困难时期不怕吃苦,怕的是不被矿工理解。”

1999年,矿里为了改变2号井工程中的缺陷,决定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刻对2号井动手术——搞技改。不少矿工不理解,说,“蛮干,不切合实际,头脑发热”!还有老工人担心矿上赔了本,聚众到他办公室,有讨要先前欠的工资的;有拿着大把医疗发票要求报销的;还有哭丧着脸说家里揭不开锅了,要求财务上先借点钱……他苦口婆心耐着性子对老工人说:“我们的企业就像一个贫困家庭,孩子们多,况且都长大成人需要成家,家里没房是找对象的最大障碍,下决心借钱也要盖房,现在咋办?只有勒紧裤腰带全力支持,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一些中层干部也多次找到齐矿长反映,说下边很多矿工反映,不能对2号井搞技改。齐百红在巨大的阻力面前没有动摇,他力排众议果断拍板,关键时刻显出了一个企业家的眼光和魄力。

这是一步跨越!一步不被人看好的冒险跨越!也是被某些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乱折腾”!

经过三年力挽狂澜的奋战,济源煤矿的元气得到恢复,原煤产量以每年10万吨递增,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2000年,企业一举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润52.7万元。在生死存亡的涅槃中,济煤人经受了脱胎换骨的考验,兑现了“一年起步、两年发展、三年振兴”的承诺,圆满完成了国家经贸委下达的“扭亏脱困”指标。

第五篇章 开拓

济煤人用三年时间走出了沼泽地,没敢停歇,没敢喘息,可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抉择又摆在了济煤人面前。

1998年,正当企业发奋图强摆脱困境的关键时刻,国家出台了企业破产政策。鉴于济煤整体状况,1999年济煤被济源市委定为破产企业,并核定破产额为500万元。消息传开,很多赖以生存的矿工找到齐百红失声痛哭,说:“我们的企业发展了几十年,不能破产啊!今天的局面是天灾,不是我们不好好干啊!”

市里有领导给齐百红许诺:“破产后,你个人问题组织会认真考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安排。”齐百红眼睛看到别处:破产后几千名矿工怎么办?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说破产就破产,我这个矿长不成了企业的千古罪人?

破产之事一时没了下文。矿区内连续半个月不见齐百红的身影。关键时刻这个领头人到哪儿了?原来国家煤炭部在北京举办了一个矿长经理高端培训班,参加对象是全国有影响并有希望走出困境的大国企,授课人全是国内著名企业家和企业问题专家。投石问了路,齐百红回来二话不说,态度鲜明地表示:济煤不是破产,而是发展!煤矿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坚定不移走“科技兴矿”之路!并为济煤制定出了 “三个一工程”近期目标。即:到2003年,生产原煤100万吨,利税1000万元,产值1个亿。

世纪之交,煤炭市场的春天已在凛冽的寒风中悄然来临,齐百红以敏锐的嗅觉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以超人的胆略做出惊人的决定:任庄井率先淘汰传统工艺,引进综采设备;改造2号井,新建东大井为企业振兴备足后劲。两个项目需投入超过3000万元资金,当时,企业负债经营,职工挣扎在温饱线上,这样的决定实在是一个大胆的挑战!矿工摇头的居多。很快消息传开,马上有三五成群的矿工到齐百红办公室打探消息,有些老工人诚恳地劝说:“企业刚刚有了点起色,要稳扎稳打,步子走不好时千万不能跑,更不能跳。”

外界传言济煤有钱了,要投巨资上综采设备。一些常年的业务户堵上门讨要货款……面对重重阻力,齐百红毫不动摇,看准了的事决不退缩,他用自己的人格和超人的胆略拍了胸脯:所有欠款1年后兑现!

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意志,齐百红化解了内部阻力,以真诚的人格和企业家的风范赢得了综采设备厂家的破格支持!齐百红要走“科技兴矿”的路子,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经调查了解,齐百红以独具的慧眼起用了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制修厂书记范保银,委任他全权负责综采设备的安装与生产。面对全新的课题,一个土生土长的“煤黑子”要丢掉铁镐,掌控高科技,困难可想而知,但面对齐百红的信任,范保银没有退缩。他从齐百红坚毅的目光里,意识到济煤的生产已到了更新换代的生死关头,不能退也没有退路。范保银受命后,带领技术人员一头扎进矿井,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操作,一连三个月不离矿井,最后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省内比济煤有实力的同行煤矿获悉济煤上了综采,都直摇头:河南省普通的地方小煤矿要上国家大煤矿都没有普及的综采设备,不可思议!然而,济煤人以愚公的韧劲和无畏精神,凭着敢为人先的干劲冲破了樊篱的牢笼,变梦想为奇迹!endprint

任庄井煤矿传统的炮采工艺被全新的综采取缔,班入井工人由300人减到80人,单面月产由1.2万吨提高到5万吨以上。

有人说企业就像一棵树,高处有多少枝干,地表深处就要有多少根须。根须才是内功!济煤在“科技兴矿”的枝干下,新生出诸多强壮的“根须”:投资700余万元改造选煤工艺,提高精煤洗出率;投资360万元搬迁压煤村庄,开拓成巷1257米,使任庄井综采产量由40万吨提高到80万吨;投资2300万元兴建年吞吐150万吨的侯月线盘古铁路货场,解决煤炭外销的制约;投资6000万元更新矿井排水、通风、运输和U型钢支护等重要设备,确保井下作业、安全有保障;花大力气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着力抓人才引进和员工业务技能培训等。“根须”的旺盛,必定催生枝干的繁茂。

第六篇章 改制,从国营到民营

一个成功的企业,会在不断创新中否定自己,提升自己。齐百红坚信一句话,在经济大潮中搏击,墨守成规就意味着倒退。济煤进到21世纪,国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方向,出台了促进企业发展的改制政策。本来二次创业的气势如虹,又借了改制的东风,济煤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2002年3月29日,在济源市委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国营河南省济源煤矿顺应发展潮流,成功改制为“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济煤从此改“国营”为“民营”企业。

公司化民营企业,更能体现企业的自主能力与效益,更能净化企业的民营特征与管理职能。

改制后的济源煤业,围绕新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让“孩子们”摆脱束缚,分别下水捕鱼,自食其力,先后将水泥厂、制修厂、学校、医院等多种经营及服务单位从母体分离改制,在市场的前沿发挥职能,谋求更大发展;机制创新方面,加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建设,保证三会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管理创新方面,特别强化了质量和服务意识,树立用户至上理念,相继建立了武汉钢铁公司、湘潭钢铁公司、湖北鄂州电厂、河南华润电力、山东安厦集团、江苏东方电力等大型客户群体;技术创新方面,围绕机械化综采大做文章,匹配相应的高科技设施,比如电视模拟、井下全程监控等,直至创新运用;制度创新方面,设置更加精干和适应市场的管理体制,实行透明的招标采购、管理问责、节能降耗、矿长值班、机关行管人员下井锻炼等新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安全管理上实行“铁板一块”,对安全机构设置、制度建立、岗位培训、奖惩办法等方面层层落实,丁卯分明;除此,企业制定了科学有序的长远发展规划,提出“建百年企业,创百年辉煌”伟大战略构想,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004至2005年,公司一矿连续两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高产高效矿井”称号。2005年公司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称号,标志着济源煤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已上升到一定高度,具备了竞争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成就和荣誉面前,矿工们都把赞美的眼光投向了齐百红。齐百红用三级跳的政绩赢得了矿工的信服,使矿工们的收入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提高,精神得到了慰藉和释放,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在齐百红手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面对赞誉齐百红却说,应该感谢全矿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

第七篇章 人和

企业的兴旺与否,说到底是“人”的问题。齐百红做企业有刚强的意志,对职工却有百般的柔肠。职工的利益在他心里占有很大位置,工人们都记得,当年他决定要上项目遭到老工人误解和指责,他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给老工人解释,送走老工人后,忙乱之中的他没忘记家在山区的一位老矿工病故了,竟不顾工作繁忙、路途遥远,亲自带上祭品和礼金到家里抚慰。无论矿工家里的“红事”和“白事”,凡他知道的,都要亲自到场。1998年夏季的一天,他下班途中路过城区段庄村,撞见一家办丧事的场面,正好碰到熟人打招呼,得知是矿工家属,二话没说,亲自吊了唁,并封上礼金对矿工进行安慰……

二次创业的艰苦时期,公司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千方百计吸收引进本科专业学生,不拘一格用人才。拥有专业技术的青年张涛,在生产一线埋头苦干,积极创新,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公司将他从一个普通员工破格提拔为青海格尔木豫源公司副总,负责生产技术。从四川招来的青年打工仔李成全,在井下吃苦耐劳,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技能都能熟练掌握,公司对他一步步重用提拔,现为济煤6矿矿长。

2002年企业改制后,为了创新管理体制,一年三次派管理层人员到外地学习,8月份矿级领导11人赴上海、深圳等地考察学习;9月份中层领导18人赴上海、江苏工业园区考察学习;11月份有关职能处室选派20余人赴山东枣庄矿务局学习。

另外,每年都要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或选派有潜力的青年工人成批次到大学深造。仅2005年,培训取得岗位操作证的矿工达500余人;选派40余名青年矿工到河南理工大学深造;推荐14名有实践经验的青年到中国矿业大学学习。

企业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矿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工资和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对职工子女上大学深造给予了不同层次的奖励与资助。公司建造了矿工的“小康之家”安居工程。1000多个家庭喜迁新居,克井马寺街居住区18栋住宅楼,入住894户;马蓬住宅小区入住168户矿工。沁园春天高层住宅楼开发19层5栋,建筑面积49000平方米,可解决300多户矿工入住。

在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比如职工联欢晚会、各单位篮球比赛、象棋、拔河、趣味娱乐等活动,既丰富了员工文化生活,又增加了企业上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创办了《河南济煤》报,为职工专门开辟了“职工文苑”专版,极大地激发了矿工的文化自觉和创作热情。为了提升企业的文化,打造企业精神,齐百红自己创作了《济煤工人之歌》,该歌唱出了济煤人的自豪,抒发了济煤人的胸怀,展示了济煤人的理想。endprint

2012年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公司投资上百万元修建企业形象大门。公路旁的第一道形象大门,上书“济源煤业”,被誉为清华大学的“清华门”,高雅而庄重。第二道公司机关大门,与第一道门风格接近,不失威严而显得富丽、大气。形象大门的矗立,用一种别致的灰白相间的高雅色调定位,从造型、建筑工艺到整体轮廓的空间比例,都十分得当从容,缓解了整个矿山的气氛,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致,给矿山增加了色彩。

在发展的路途中,济煤从没有忘记过履行社会责任,扶危济贫、帮扶山区穷村、社会捐赠等公益活动都有济煤的身影。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公司慷慨捐献资金150万元;为了回报社会,新春元宵佳节出资为市民承办大型焰火晚会,彰显社会光明,为丰富市民的生活助兴;矿区连年举行职工迎新春元旦娱乐活动,内容多姿多彩,寓教于乐、寓乐于志。既鼓舞了职工士气营造和谐气氛,又宣传了企业形象,彰显企业活力。

第八篇章 超越·兼并重组

一个强势发展的企业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一定要有超强的意识方能在风浪中运筹帷幄持续发展。30年后煤炭资源将会逐步枯竭,济源煤业百年辉煌的气数是否能以维系?济源煤业从2004年就开始谋划企业的未来路该怎么走,以超前的战略思想提出:走“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和“强强联合”的道路。在快速发展壮大的10年间,济源煤业除了一个政策性的机遇外,其发展全凭智慧胆略和主动出击取得的。

2005年国家为了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煤炭资源不遭受掠夺式开采的浪费,下大力气关停简陋粗放的小煤窑。按照国家煤炭行业的定位,设计能力达不到300万吨的规模,就必须关停。当时济煤改造后的两队矿井仅有100万吨的设计规模。也就是说,济源煤矿是关停对象。怎么办,是壮大自己,还是让别人兼并,企业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抉择时刻。

济煤没有半点迟疑与犹豫,马上取得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一鼓作气,兼并了市内交地矿、财运矿、蟒林矿、太康矿以及济嵩矿等7家小煤矿。迅速壮大了实力,确保了公司在建项目和资源的安全,为济煤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整合后,济源煤业制定了严谨细致的《整合煤矿暂行管理办法》,花力气对各矿井改造提升,逐步全部实现“综采”机械化,不光大大提高了产能效率,而且彻底改变了矿工的生产环境和安全保障。原来的小煤矿工人自豪地说:我们终于成为“正规军”了。至此,加上公司在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县投资兴建的30万吨矿井,已达到10对标准化生产矿井。公司提出要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三个五”目标,即:年产原煤500万吨,年创产值50亿元,年实现利税5亿元。

2004年以来,在黄河之滨坡头镇投资3000万元兴建无纺布项目;在市内投资100多万元组建红万家春联厂;投资2.5亿元与河南恒通化工有限公司合资兴建联创化工公司;投资700万元与新乡共城公司合资兴建石材雕艺有限公司等企业。

根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济源煤业2004年已率先进入到了西部省份。首先投资770万元购买新疆当地一家年产6万吨的地方简陋煤矿,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对该矿进行技改,现已达到年产60万吨现代化机采矿井;在新疆投资5500万元组建鑫源化工电石厂,投产当年即生产电石3.3万吨;2007年,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在西藏、青海竞标购买、控股合资拥有3个矿业公司9个铅锌探矿权;在青海格尔木组建豫源公司,投资上亿元兴建8万吨铅冶炼项目,2012年又投资10亿元的技改扩建,一期规模可年产10.5万吨电锌、18万吨硫酸综合利用项目,2013年8月顺利点火投产。

2013年是济源煤业辉煌60年的历史节点,在风雨兼程、由小到大、立足煤业、多业并举的今天,济源煤业把她定为项目建设年,更彰显出建百年企业的战略意图。目前正紧锣密鼓在建的企业重点项目有两个,一是总投资 10 亿元的30万吨新型合成材料和投资4亿元的纳米氧化锌项目建设,计划2013年9月完成一期15万吨建设。二是总投资两亿元的小浪底北岸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2013年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审批程序,2014正式开工建设。

按照多业并举战略的落地实施,加上“立足煤”的10对现代化矿井,济源煤业驾驭市场的“航母”已经打造成功,十二五规划实现“三个五”的目标一定会成为现实。

第九篇章 站在一个甲子的节点上

60年是个历史节点,是济煤人走过一个轮回后新的起点。这个甲子年里,公司组织了老干部、老职工座谈会,有当年的全国煤炭战线群英会的劳模,有省、市、矿级劳模,有老行政干部、老矿工以及现任班子成员数十人。分管生产、经营、项目开发的矿级领导分别向老干部、老矿工通报了工作,齐百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的各种情况。这些见证了济煤发展历史的老工人们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全体班子成员,更感谢好班长齐百红同志。济煤能走到今天,没有齐总的胆略、智慧、超强能力和无私奉献,没有领导班子的全力配合,很难有今天的兴旺发达……

苗维宝,1958年参加工作,1982年他带领的掘进队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还出席了全国煤炭战线双先会。座谈会上他带着愧疚的神情说:“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齐百红高瞻远瞩决定要建设2号井东大井,我由于目光短浅,头脑发热地带领老矿工到齐百红办公室指责、设阻……齐总是个胸怀大志的好领导,这多年来从没有给我们计较,还在很多方面处处关照我们。公司有了今天的发展强大,多亏他当年的英明决策。”

杨型安,1947年在焦作煤矿参加工作,1953年济煤成立调回来。提起齐百红,他竖起大拇指说:“齐矿长是煤矿最大功臣,有思想,有谋略,大公无私,是我最敬佩的人。上综采是济源煤矿重大决策,不是齐百红,别人想都不敢想。当时齐矿长征求意见让谁来牵头。我主动推荐了当时正在矿机修厂当副书记的范保银。范保银既是内行,又是实干家。齐矿长经过了解,很快任命范保银全面负责综采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生产。实践证明,决策对了,用人对了,事业才能顺利发展。”endprint

济煤风风雨雨走过了一个甲子年,齐百红坎坎坷坷绘出了一份济煤蓝图。齐百红出任于济煤危难之际,从企业改制做起,兼并重组、实现矿井机械化、立足煤跨越煤,迈出一步步坚实的步伐,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重振雄风。矿工经常说:“是齐百红挽救了煤矿,让我们有了能直起腰说话的底气!”

齐百红却说:“企业是大家干出来的,是全矿干部职工挽救了煤矿,应该感谢为煤矿发展做出贡献的每一位矿工,包括煤业集团的每一位班子成员。”

提到班子成员,齐百红如数家珍般说道,王树林、张 佩、苗红旗、张社文、邢占洪、刘远近、赵宗山、杨建华等,他们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整个企业就像一台大机器,我们的班子成员就是机器运转中每一个环节的轴心。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是企业真正的功臣。”齐百红如是说。

济煤人经过痛苦的挣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他们的成功之路在业内引起了众多的关注,被 同行称之为“济煤现象”。

2013年的4月,河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召开的矿井机械化先进经验交流会在济源召开。全省近40家地方煤矿的有关人员参观了济源煤矿综合采煤设备,有赞叹声也有质疑:小煤井上大规模的采煤设备,划算不划算?小煤矿储量有限,这样做好像用大马拉小车?

对此,齐百红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煤炭储量是按落后工艺计算的,使用综采设备可把储量增加一倍以上。采煤工艺先进了,增加了回采率,产量高,用人少,效益明显。用大马拉小车,大大增加了煤矿的安全系数,招工困难不存在了。实践证明,地方煤矿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省局领导薛纯运巡视员对济源煤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济源煤业率先在全省地方煤矿实现机械化,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不要怕储量小,有了先进工艺储量会增加。不要怕大马拉小车,只有安全了,才是最经济的。济源多用设备少用人,观念很正确!

第十篇章 没有尾声

60年春秋笑谈风雨变换,百年辉煌再现雄关漫道。

面向未来,济煤人敢向蓝天长啸;任重道远,喜看济煤人策马扬鞭。

从负重拓荒、兴旺济煤、到“9691”矿难,再到“从零起步”、“三年脱困”、“三个一工程”、“三个五目标”直至“百年辉煌”,济煤人走过了漫长的巷道与阳光下的坦途,先后获得了“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河南省‘五一劳动奖”、“河南省民营企业纳税百强企业”、“河南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70多项荣誉。69名先进个人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奖章、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漫漫60年,沧桑、美丽而健壮。一个轮回,成就了一个坚强与成熟;一个甲子,创造了一个辉煌与奇迹。济煤人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更得益于迎风击浪把握航向的坚强团队。

旗舰已经出航,前面是太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济煤人一定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激情,创造一个百年的奇迹,创造一个玉川大地的振奋,创造一个满头银发而青春焕发的二次轮回!endprint

猜你喜欢

济源矿工矿井
济源体彩实体店全城“选美”
金牌挖矿工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矿工老李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