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遗留的“棕地”

2014-11-12林琪

环境 2014年10期
关键词:棕地拉夫填埋场

林琪

国际环境科学界将“棕地”作为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而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棕地”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改造方式。

“棕地”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Brown Field,也译作“棕色地块”,是指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再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因此变得复杂。如今,国际环境科学界将它作为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而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棕地”也有着不同的改造方式。

城市“遗产”存隐患

“棕地”大多数位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它们是工业留给城市的“后遗症”。这些留有污染物的土地,主要有重金属、电子废弃物、石化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种污染来源。若“棕地”能得到有效的修复和管理,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机会,反之则将对公众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如“拉夫运河事件”。

1942年至1953年这几年间,美国胡克化学公司在纽约州拉夫运河中弃置了2.18万吨化学废物,运河被填埋后,成了一片广阔的土地。很快,这块土地上建起了学校,建起了居民社区。随着时间的流逝,贮存在地下的化学废物开始侵蚀容器,渗入土壤,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到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化学废物已渗入居民住宅地下室并形成毒气释放。

一时间,“拉夫运河事件”轰动全美国。据统计,1974年至1978年间,拉夫运河小区出生的孩子56%有生理缺陷,住在小区内的妇女与入住前相比,流产率增加了3倍。婴儿畸形、孕妇流产的元凶,即是拉夫运河小区的前身——堆满化学废物的大垃圾场的“遗毒”。在媒体不断发掘下,公众才惊觉,全美国竟有成千上万个类似拉夫运河地块的危险废弃物简易填埋场,这些填埋场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舆论压力下,1980年美国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批准设立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基金,即“超级基金”。也正是这次立法,让“棕地”这个概念被人们所知,也为美国棕地的治理和修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去除、填埋场渗滤物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土壤有机化合物污染修复等提供了法律保障,成为棕地治理成效最显著的国家。

“棕地”改造路漫长

在国内,“棕地”的形成不仅来自于城区工业企业,还有分布在乡镇的一些重金属生产企业。近些年,由于城镇化发展迅猛,经济结构转型及传统工业废弃地不断涌现,有的企业被取缔关停,然而,企业人走了,遗留下来的污染也随着显现。这些“棕地”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土地的紧缺,各地大力促进关停、搬迁企业场地的再开发,遗留的“棕地”被一些地方政府、地产商视为“摇钱树”,未经“清毒”即就地建起了经适房或商品房。

事实上,早在2004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就对污染场地提出了要求。而将污染场地修复推向高峰的则是国家近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及修复试点示范,以及《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几个规划内容直接与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相关。

然而,修复不是简单的事,想让更多“棕地”变“绿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的过程可以说是复杂而漫长的。

对于污染场地,目前大多是政府先将地块修复,然后再出让。修复产业链长、参与机构众多、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较大,因此,在整个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如何保障场地评估的准确性、如何选择修复方案、如何防止污染土随意转移、如何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修复到何种程度算是成功,污染场地修复管理工作可谓头绪繁多。

长期从事环保政策法规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表示:“污染场地问题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也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它山之路可借鉴

纵观国际,除了美国,不少国家也比我们更早地走上了“棕地”治理之路,这其中有不少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欧洲许多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现象,土地受污染的形式多样。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棕地治理的典范,采用“分而治之”的战术。

按照土地污染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改造方式。对污染不太严重、治理相对容易的土地,经彻底清除后改变土地用途,如在鲁尔区奥伯豪森工厂原址上,新建大型购物中心,并配套建有美食文化街、体育中心、游乐园、影视设施;对于污染不严重、但治理比较困难的土地,则基本保持其原有设施与设备,用于工业遗产旅游,如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没有拆除巨型炼钢结构,而是把它保留下来并将其作为一个介绍熔炼和鼓风炉技术的历史博物馆;而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通过全面治理,改造为公共空间并向游客开放,如埃姆舍运河系统被设计成水上公园,废弃的土地变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新加坡的“棕地”大多数是污染不太严重的轻工业。其中的实马高岛,因为对垃圾填埋场的重新处理而闻名于世。总面积约350公顷的实马高岛可以填埋的垃圾总量约为6300万立方米,是新加坡目前唯一的填埋场。

曾经是废弃场堆放地的实马高岛被一条人工海堤圈起做填埋场。实马高垃圾填埋场的堤坝以沙粒筑基,然后在堤坝的两边斜坡覆盖树胶膜及石块,以防止填埋场内的灰烬及不可燃的固体垃圾渗入海中。这里仅接收垃圾焚烧电厂的灰烬和不可燃烧的固体垃圾,并对这些填埋的物质进行检测,确保无害化。此外,实马高岛周边栽种了大片红树林,既可作为监测环境的风向标也可美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实马高岛成为新加坡的休闲场所和环境教育基地。一般公众通过当地环境局及环保组织的活动,可以获得登岛的机会,而每一批乘船来到岛上的参观者,都可以听到环境局派出的项目资深人员开设的讲座。endprint

猜你喜欢

棕地拉夫填埋场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英跳水名将到手的金牌“送”中国
棕地再开发评价指标选取研究
博览会景观中棕地再开发利用的特性
美国设“超级基金”修复“棕地”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谈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管理
浅议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利用
发达国家棕地再开发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