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的运行与思考
2014-11-12夏妍
夏妍
摘要:在《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的推动下,全国科技场馆事业发展迅速,一些综合性的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建起,科技馆建设呈现强劲发展势态,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科技场馆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依旧不能满足公众特别是基层公众的科普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科普需求与日俱增,这种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以流动科技馆作为流动科普工作的载体,在全省县(市、区)实施流动科技馆巡展,加强了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活动氛围,特别是在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动科技馆 工程 运行 思考
1 概述
近年来,山东省科普工作坚持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总抓手,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积极推动全省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公益性科普场馆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市、县两级科普场馆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县一级科学普及的深度和广度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公众的科普需求。整合现有条件下的科普资源,建立了流动科技馆,启动实施了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推动和活跃了基层科普工作,扎实推进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
2 实施“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的必要性
2.1 科普政策是工程实施的有力支撑
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曾经讲话:科协组织要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抓手,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科普法》规定“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四部委的《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指出集成优化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普基地等各项科普设施的科普展览和教育资源,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的中小学,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符合当地需求的流动科普设施。长期以来,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要求必须着力创新科普展教模式,进一步提高民众科普素质。
2.2 全省科技场馆的实际状况是工程实施的基础
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下,公益性科普场馆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到2010年底,山东省有建制的科普场馆共有20家,其中包括省科技馆、省地质博物馆、省博物馆三家省级场馆。另外还有9家市级科技馆,3家县级科技馆,5家企业科技馆。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省是一个具有9000万人口的经济大省和战略强省,区区20家科普场馆是远远无法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的。尤其是市、县两级科技场馆建设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现有的科普基础建设离满足广大公众的科普需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并且,这些现有的科技场馆还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科普资源匮乏、科普形式落后、科普设施老化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加强基层科普基础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教育体系,把基层科普发展与科教规划融为一体,从而通过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3 大众的科普需求是工程实施的基点
当前社会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公众对科普的需求也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的科技馆建设尽管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相继建成开放了一些省级及以上综合性科技馆,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基层(市、县级)科技馆数量少,基层科普设施不健全,科普资源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公众的科普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另外,一些县市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受到区域、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当地人民很难接触到科普资源,也就很难从科普中受益。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是广大科普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必须立足本职,以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索创新科普方式,争取扩大科普社会化程度。
3 “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的规划与运行
3.1 流动科技馆的建立及资源配置
以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基础,整合科普资源,充分发挥综合科技馆的展品资源丰富和科普大篷车的灵活性大的特点,突破了科普大篷车受车体的空间限制和资源不够丰富的局限,开发了便于运输、拆装、布展的科普展品,建立了流动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的优势在于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展品更新快。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在资源配置上,建立了含150余件展品的立体科普展品库,数字课件科普资源库,制订了流动科技馆资源配置计划。每套流动科技馆科普内容包括:立体科普展品50~60件,涉及电磁科学、光的奥秘、生命探秘、力学体验等;约20台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数字科技馆,每台计算机包含约50个数字课件,涵盖生活百科、人文社科、科技世界等板块;科技体验项目约30件(套),包括益智玩具、拓扑游戏等体验项目;平面科普知识展览展板60~80块,涉及专题展览,如:甲型流感预防、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生命健康等展览。
3.2 工程的策划及实施
山东省科协、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共同为工程主办单位,以“科学、体验、流动、共享”为主题,建立了多套独立的流动科技馆科普设施,以巡展为主要形式,推动和活跃基层科普工作,扎实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全省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以每套流动科技馆每年巡展4~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巡展1个半月至2个月,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省140县(市、区)全部巡展目标。
3.3 工程的运行管理
一是成立展厅辅导员队伍做好展品讲解、知识答疑、观众疏导等展览服务。二是展品维护维修。山东省科技馆具体负责展品的维修、调换和更新,组织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展品维修维护专题培训,保障展品正常运行。三是观众组织。县(市、区)科协牵头联合教育、团委等部门制订公众参观计划,特别是学校团体参观计划。四是提供展览中转保障。选择具有易损货物运输经验的专业运输单位负责展览中转期间的展品运输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展览布展撤展方案、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布展撤展,做好区域间的展览中转工作。严格执行“谁承办,谁负责”的展览安全责任制。严格审查展览前的安保方案,确保展览安全。五是建立巡展宣传总结制度。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工程实施的社会影响。及时通报巡展信息,对展览进行总结。组织召开阶段性工程实施总结经验交流会,对巡展单位进行考核、评估,积极推广优秀展览范例。
4 工程实施的思考
实践证明,“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是新形势下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是服务基层科普公众的有效形式,大力发展流动科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进一步深化 “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凝聚力量和智慧,积极探索流动科普发展之路。
4.1 建立流动科普工作机制
加强流动科普的宏观指导,整体谋划,特别是科协组织要进一步完善流动科普工作体系,使其和常规性科普一样具备管理的行政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流动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让流动科普更好的发挥科普能效,更好的为基层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服务。
4.2 集成开发流动科普资源
培养流动科普人才研发队伍,注重科普资源开发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基层公众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及青少年课程教育理论,结合流动科普工作实际,进行重点创作选题规划,正确面对基层公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开发具备科学性、互动性、趣味性和耐用性的创新型流动科普资源设施,及时更新和完善工程科普资源配置,不断满足基层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4.3 创新流动科普的组织形式
积极探索深化流动科普组织形式,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及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力度,营造全省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的环境,推进科普资源的高效利用,活跃基层科普氛围,满足基层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扩大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和传播的惠及程度。
参考文献:
[1]张青.遥感技术在三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05-25.
[2]刘军.流动科普展览的发展与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0-
12-05.
[3]翟树刚.注重流动科普资源建设 提升共享水平和创新能力[J].科技视界,2013-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