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历史课堂教学结课的几种方式

2014-11-12姜胜南

关键词:结课历史教学

姜胜南

摘 要:俗语说好文章一般要具备“龙头、猪肚、凤尾”。历史课也同样如此,好的结课要像“凤尾”一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脉络、深化记忆,更可以让学生情感上受到启迪,激发学生带着悬念走出课堂,自主探究,延伸课堂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结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42-1

一、情感升华式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高考升学压力,所以就出现了功利化课堂教学。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唯高考而高考,课标没有的不讲,考纲不考的绝对不讲;课堂设计与训练干巴巴,已彻底抛弃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将三维目标窄化为单纯的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能更反映历史教学特征的目标,直接缺席于课堂教学。这种急功近利行为只会助长机械训练和“贝多芬(背多分)”现象,而远离了温润的情感教学,这必然导致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而新《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笔者认为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本质功能。所以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尽力贯彻三维目标。如果结课时情感利用合理,会起到十分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这结课时就使用这一方法: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明清之际的几位思想家的杰出思想。他们提倡个性,敬重知识,认为知识高于一切权势、贵于权势。面对权势,坚守权力;面对社会,恪守义务,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像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读书人,能够做一个像李大钊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读书人。这一小结既总结了课堂教学内容主旨,又对学生提出希望,进而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效果颇佳。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既不能发明创造,又不能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历史无用论”忽视了历史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从而教育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

二、巧设比喻式

历史这门学科讲述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人物和现象。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已经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人认为学习历史是“翻陈年老黄历”,不够生动贴切,不够形象逼真,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在课堂中老师从历史到历史,不对历史现象做必要的联系和想象,则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对历史有鲜活感,教师可以在节课时巧妙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相像地方的比喻,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同时,轻而易举地掌握某一历史现象。例如,笔者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结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段话:“甲午中日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于是西方列强把中国当成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的月饼,他们你掰一块我掰一块,最终使这块月饼变得支离破碎,这就是列强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由于高一学生仍然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里一个巧妙的比喻就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严重后果,从而为学习下一课做好了准备。

再比如,在高一的《美苏争锋》一课时,笔者作了以下结束语:“正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美国和苏联这两只猛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长期的较量,而苏联在这个过程中被拖得疲惫不堪,实力大伤,最后只落得个分崩离析的结果。”一个看似复杂的争霸现象被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轻松化解。寥寥几句话指明了苏联式争霸的失败者,最终因内外交困而瓦解,为后来苏联解体这一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网络结构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辅资料,无论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普通学生,大都喜用网络结构来构建知识体系。本人在结课时也经常使用这一简单、有效方式。它包括括号式、树状图、数轴式等。这些方式既能使教学内容中大小概念、年代分期等复杂关系得以直观展示,使之清晰明了,又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史实,也有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史实,也有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一课

四、归纳概括式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容量大、史实繁杂,真可谓千头万绪,史实记忆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能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在一些课堂小结时,笔者会使用数字、诗句等浓缩繁杂史实,帮助学生先记主体,再逐步充实,简化记忆,并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寻找记忆规律,这种做法深受学生喜爱,真正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辛亥革命》课堂小结时笔者就使用数字总结,如下:(具体史实略)一场革命、两大任务、三大目的、四个第一、五个条件、六大功绩。

总之,一个精彩的历史课堂“凤尾”能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难点浅易化、简单化;能够画龙点睛,提炼升华,使整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达到课已尽,但余音绕梁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得以无限延伸到课堂之外。endprint

摘 要:俗语说好文章一般要具备“龙头、猪肚、凤尾”。历史课也同样如此,好的结课要像“凤尾”一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脉络、深化记忆,更可以让学生情感上受到启迪,激发学生带着悬念走出课堂,自主探究,延伸课堂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结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42-1

一、情感升华式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高考升学压力,所以就出现了功利化课堂教学。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唯高考而高考,课标没有的不讲,考纲不考的绝对不讲;课堂设计与训练干巴巴,已彻底抛弃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将三维目标窄化为单纯的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能更反映历史教学特征的目标,直接缺席于课堂教学。这种急功近利行为只会助长机械训练和“贝多芬(背多分)”现象,而远离了温润的情感教学,这必然导致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而新《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笔者认为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本质功能。所以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尽力贯彻三维目标。如果结课时情感利用合理,会起到十分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这结课时就使用这一方法: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明清之际的几位思想家的杰出思想。他们提倡个性,敬重知识,认为知识高于一切权势、贵于权势。面对权势,坚守权力;面对社会,恪守义务,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像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读书人,能够做一个像李大钊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读书人。这一小结既总结了课堂教学内容主旨,又对学生提出希望,进而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效果颇佳。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既不能发明创造,又不能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历史无用论”忽视了历史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从而教育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

二、巧设比喻式

历史这门学科讲述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人物和现象。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已经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人认为学习历史是“翻陈年老黄历”,不够生动贴切,不够形象逼真,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在课堂中老师从历史到历史,不对历史现象做必要的联系和想象,则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对历史有鲜活感,教师可以在节课时巧妙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相像地方的比喻,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同时,轻而易举地掌握某一历史现象。例如,笔者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结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段话:“甲午中日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于是西方列强把中国当成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的月饼,他们你掰一块我掰一块,最终使这块月饼变得支离破碎,这就是列强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由于高一学生仍然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里一个巧妙的比喻就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严重后果,从而为学习下一课做好了准备。

再比如,在高一的《美苏争锋》一课时,笔者作了以下结束语:“正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美国和苏联这两只猛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长期的较量,而苏联在这个过程中被拖得疲惫不堪,实力大伤,最后只落得个分崩离析的结果。”一个看似复杂的争霸现象被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轻松化解。寥寥几句话指明了苏联式争霸的失败者,最终因内外交困而瓦解,为后来苏联解体这一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网络结构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辅资料,无论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普通学生,大都喜用网络结构来构建知识体系。本人在结课时也经常使用这一简单、有效方式。它包括括号式、树状图、数轴式等。这些方式既能使教学内容中大小概念、年代分期等复杂关系得以直观展示,使之清晰明了,又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史实,也有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史实,也有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一课

四、归纳概括式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容量大、史实繁杂,真可谓千头万绪,史实记忆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能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在一些课堂小结时,笔者会使用数字、诗句等浓缩繁杂史实,帮助学生先记主体,再逐步充实,简化记忆,并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寻找记忆规律,这种做法深受学生喜爱,真正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辛亥革命》课堂小结时笔者就使用数字总结,如下:(具体史实略)一场革命、两大任务、三大目的、四个第一、五个条件、六大功绩。

总之,一个精彩的历史课堂“凤尾”能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难点浅易化、简单化;能够画龙点睛,提炼升华,使整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达到课已尽,但余音绕梁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得以无限延伸到课堂之外。endprint

摘 要:俗语说好文章一般要具备“龙头、猪肚、凤尾”。历史课也同样如此,好的结课要像“凤尾”一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脉络、深化记忆,更可以让学生情感上受到启迪,激发学生带着悬念走出课堂,自主探究,延伸课堂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结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42-1

一、情感升华式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高考升学压力,所以就出现了功利化课堂教学。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唯高考而高考,课标没有的不讲,考纲不考的绝对不讲;课堂设计与训练干巴巴,已彻底抛弃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将三维目标窄化为单纯的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能更反映历史教学特征的目标,直接缺席于课堂教学。这种急功近利行为只会助长机械训练和“贝多芬(背多分)”现象,而远离了温润的情感教学,这必然导致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而新《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笔者认为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本质功能。所以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尽力贯彻三维目标。如果结课时情感利用合理,会起到十分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这结课时就使用这一方法: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明清之际的几位思想家的杰出思想。他们提倡个性,敬重知识,认为知识高于一切权势、贵于权势。面对权势,坚守权力;面对社会,恪守义务,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像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读书人,能够做一个像李大钊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读书人。这一小结既总结了课堂教学内容主旨,又对学生提出希望,进而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效果颇佳。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既不能发明创造,又不能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历史无用论”忽视了历史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从而教育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

二、巧设比喻式

历史这门学科讲述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人物和现象。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已经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人认为学习历史是“翻陈年老黄历”,不够生动贴切,不够形象逼真,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在课堂中老师从历史到历史,不对历史现象做必要的联系和想象,则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对历史有鲜活感,教师可以在节课时巧妙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相像地方的比喻,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同时,轻而易举地掌握某一历史现象。例如,笔者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结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段话:“甲午中日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于是西方列强把中国当成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的月饼,他们你掰一块我掰一块,最终使这块月饼变得支离破碎,这就是列强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由于高一学生仍然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里一个巧妙的比喻就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严重后果,从而为学习下一课做好了准备。

再比如,在高一的《美苏争锋》一课时,笔者作了以下结束语:“正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美国和苏联这两只猛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长期的较量,而苏联在这个过程中被拖得疲惫不堪,实力大伤,最后只落得个分崩离析的结果。”一个看似复杂的争霸现象被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轻松化解。寥寥几句话指明了苏联式争霸的失败者,最终因内外交困而瓦解,为后来苏联解体这一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网络结构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辅资料,无论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普通学生,大都喜用网络结构来构建知识体系。本人在结课时也经常使用这一简单、有效方式。它包括括号式、树状图、数轴式等。这些方式既能使教学内容中大小概念、年代分期等复杂关系得以直观展示,使之清晰明了,又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史实,也有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史实,也有利于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一课

四、归纳概括式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容量大、史实繁杂,真可谓千头万绪,史实记忆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能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在一些课堂小结时,笔者会使用数字、诗句等浓缩繁杂史实,帮助学生先记主体,再逐步充实,简化记忆,并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寻找记忆规律,这种做法深受学生喜爱,真正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辛亥革命》课堂小结时笔者就使用数字总结,如下:(具体史实略)一场革命、两大任务、三大目的、四个第一、五个条件、六大功绩。

总之,一个精彩的历史课堂“凤尾”能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难点浅易化、简单化;能够画龙点睛,提炼升华,使整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达到课已尽,但余音绕梁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得以无限延伸到课堂之外。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课历史教学
阅读教学三部曲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匠心独运,余韵犹存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