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新树种引种及造林技术
2014-11-12朱建英潘肖儒李德湘叶正凯
朱建英+潘肖儒+李德湘+叶正凯
摘 要:该文在介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引进的光皮桦、杞木等新树种特性及表现的基础上,总结了造林技术,以期为困难地段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皮桦;杞木;引种;造林;景宁县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63-03
1 景宁畲族自治县自然条件概况
1.1 地理位置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畲族的主要发祥地,地处浙江省西南端,东邻青田、文成,南衔泰顺、福建省寿宁县,西枕庆元、龙泉,北连云和、莲都,距省会杭州约380km,是温州港口与浙西南的后花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11′~119°58′,北纬27°39′~28°11′之间。全境东西长73.3km,南北宽58.8km,总面积1 950km2。
1.2 地形地貌 景宁畲族自治县属浙南中山区,地处洞宫山脉中段,2条基本平行的支脉,自县境西南向东北递倾,瓯江支流小溪自境西南向东北贯穿,将全县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群峰重叠,沟壑深邃,坡谷交错,峻岭连绵,构成“两山夹一水”的地形。境内海拔1 000m以上的山峰有779座,主要有上山头、山洋尖、白云尖、仰天湖等,其中上山头为全县最高峰(1 689.1m)。中部沿溪两岸有宽窄不等的河谷盆地,南部有海拔1 000m以上的高山小盆地。低海拔区域山体坡度较大较陡,中、高山地块较平缓连绵起伏,适合规模开发。
1.3 气候条件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中亚热带的浙西南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平均降雨量为1 267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夏季多梅雨和台风,秋季多干旱;年无霜期为241~196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28.5h,为浙江省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之一。常有暴雨、冰雹、大风和“倒春寒”、“五月寒”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1.4 水文水系 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溪流均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河流切割严重,主要是瓯江水系和飞云江水系:瓯江支流小溪发源于庆元县大毛峰山麓,由西向东北贯穿景宁全县。瓯江流域在境内流长124.6km,流域集雨面积1 725.5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8.5%。
1.5 土壤条件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壤主要是由凝灰岩、花岗岩等酸性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壤砂砾性强,土层浅薄,普遍偏酸。土壤类型有4个土类、10个亚类、27个土属、52土种,以红壤土、黄壤土和水稻土为主,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98.68%,潮土仅占1.32%。红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750m以下的中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4.65%,以黄红壤亚类为主;黄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750~800m以上的中高山区,占42.21%,以黄壤亚类为主;水稻土分布在各沿溪谷地及不同海拔的山坡梯地上,占11.82%;潮土分布于小溪两岸滩地,主要由近地溪流洪、冲积物发育而成。
2 新树种引种试验基本情况
2.1 立地条件情况 现有林地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植树造林,而芒干山、抛荒低洼农田等立地条件差地段,形成年年种树不见林的局面,植树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量小。因此,如何提高芒干山、抛荒低洼农田等困难地段的造林成活率,成为林业生产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适于困难地段的造林树种少,广泛查找栽植芒干山、抛荒低洼农田等树种资源,并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地理气候特点,选择引种光皮桦、杞木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知,这2个树种有许多的优良特性,如速生性、抗逆性、耐低洼性、干性表现较好。
2.2 区域情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沙湾、英川、梧桐、标溪、大地、家地、毛洋、秋炉、鸬鹚等9个乡镇,总面积68 908.2hm2,其中林地面积55 462.73hm2,地势以中高山为主,高山乡镇村数量较多;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资源总量较少,是该县生态建设的薄弱地区,但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是传统的用材林主产区。
3 新树种引种表现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新树种引进试验 芒干山、抛荒低洼农田等困难地段进行2个新树种引种造林试验,其中在英川区域梅宗村、双坑口选择薄弱地段进行杞木造林试验;在沙湾区域的金兰、金林村,选择薄弱地段进行光皮桦造林试验。
3.2 2个新树种的引种表现
3.2.1 光皮桦 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在珍贵树种造林项目中,光皮桦树种栽植占有很大比例,从引进种植表现看,光皮桦在芒干山种植成活率、保存率达93%以上,可以正常生长。因此,充分利用大面积的芒干山种植光皮桦是非常可行的。
3.2.2 杞木 景宁畲族自治县杞木种植6a最大胸径8cm,平均胸径5cm,说明杞木的适应性强,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也能快速生长。
3.3 2个新树种物候期观测及生长量调查 2个引进新树种树龄较小,没有开花结果,只能从树木萌芽、展叶、停止生长、黄叶、落叶5个时期进行观察(表1)。通过对新树种生长量的调查可知,新树种表现出明显的速生性。通过栽植后的表现可以看出,新树种适应性也较强,适宜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区域生长。
表1 2种新树种物候期观测
[观测期\&光皮桦\&杞木\&萌芽\&3月下旬\&3月下旬\&展叶\&4月上、中旬\&4月上旬\&停止生长\&8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黄叶\&10月下旬\&10月下旬\&落叶\&11月上、中旬\&11月中、下旬\&]
注:各树种观测树龄均以栽植2a以上进行观测。
3.4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实践证明,造林最好采用容器苗,如果不是容器苗,起苗后要及时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栽后及时灌水是保证苗木成活的重要因素,应用以上措施使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要防止苗木失水。
3.4.1 造林地段选择 针对新树种的特性,选择芒干山、抛荒低洼农田的地带进行造林。endprint
3.4.2 细致整地 在造林前对定植带全面深翻30~40cm,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树木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率。采用穴状整地,按株行距定点挖穴。林带应靠沟边、农田、路边。
3.4.3 挖坑施肥 在春季植树前挖宽深均60cm的定植坑。在造林前施用土杂肥5~10kg/株、复合肥0.1kg/株,与土混合施入挖好的树穴内。
3.4.4 起苗 为提高栽植成活率,在起苗时要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主根长度达到20cm以上,并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断根、劈裂根和过长的侧根。苗木起运中要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起苗后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要进行假植。
3.4.5 栽植 适宜栽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栽植深度以苗木原苗圃深度为原则,在较干旱地段,苗木可适当深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4.6 混交模式 采用不同树种间混交或带状混交,株行距分别为2m×3m、2m×1.5m、3m×1.5m。光皮桦定植在北向,杞木定植在南向,以利于树种采光。
3.4.7 林带抚育管理 (1)树木栽植后统一涂白处理,以减少树干蒸发失水,防止牲畜啃食树皮。(2)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提高树木的生长量,浇水后要中耕保墒。(3)及时抹芽,树头冠下整形带以下,树干中部、基部萌发的枝条及时剪除。(4)有树干抽干现象的及时剪去抽干主干,保证树体所留第一侧枝在同一水平面。
3.5 病虫害防治 若是吃叶子的虫,可用农药毒性比较强的内杀虫剂喷施叶面;如树上长瘤,可用粉剂茵类喷施叶面来防治病虫害,使光皮桦、杞木造林基地健康成长。
3.6 预防冻害 因光皮桦、杞木树体高大,如栽植过密,就会使树干细长、不粗壮,当海拔超过900m,若碰到类似2007年底的雪霜冻灾害自然天气就会使皮桦、杞木树体的树木折腰,造成皮桦、杞木基地的灾害。因此,要及时处理好基地内的密植苗,保持一定的疏密度,使树木长的粗壮,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取得的初步成果
生态薄弱地区将作为沙川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为加快沙湾、英川、路兹、葛山等生态薄弱地区的迹地更新和生态治理,2010年县政府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沙川现代农业综合区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2011-2015年,县财政投入600万元,当年补助380元/667m2,第2~3年抚育各补助100元/667m2;在沙湾、英川区域发展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基地667hm2。同时,将该区域进行沙川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建设。
5 开展新树种引种试验的重要性及长效机制
5.1 开展新树种引种试验的重要性
5.1.1 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林地是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全县有林地面积150 313.07hm2,农村居民人均集体林地面积0.89hm2,森林覆盖率达77.9%,活立木蓄积量7 614 639m3,其中生态薄弱区域面积15 333.33hm2。加快生态薄弱区域造林,把林地产出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5.1.2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新树种造林,充分发挥该县自然优势和林地生产潜力,培育优质高效的商品林资源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彻底改变该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现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5.1.3 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林业的需要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既属于大农业,又是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山区,困难在山区,希望也在山区,而发展山区经济的依托是林业。通过新树种造林项目的实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体系,是把林业建成高效益的绿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重要产业的需要。
5.1.4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人们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要求保证丰富的林产品供应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成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快生态薄弱区域造林,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地建设和保护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全县上下要认清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迅速掀起生态薄弱区域造林热潮,高标准抓好低产林改造工作。
5.2 建立长效机制
5.2.1 建立组织,落实责任 为提高新树种造林质量,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基地、项目、科技、干部四进村的联系挂钩制度。
5.2.2 编制方案,认真实施 各相关乡镇规划要先行,做好作业设计,经县林业局审批后,尽早组织实施。
5.2.3 加强造林施工质量管理 各有关乡镇要加强造林施工质量管理,落实专业队造林,实行“一造管三年”的合同化管理,施工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并接受和配合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
5.2.4 强化技术服务 依托科技,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提高林业发展科技含量。良种壮苗是绿化造林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造林成效的关键,因此为确保种苗质量,提高造林成效,种苗由造林主体委托乡镇林业工作站统筹安排,严禁不合格苗上山造林。此外,林业科技人员要深入造林现场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2.5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林地条件,实行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突出特色,做到科学规划,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林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兵,宋丽华,马国彬,等.银川地区14种绿化树种的引种试验初报[J].农业科学研究,2007,3.
[2]张德全,石敬爱,孙景民,等.关于林木引种技术的探析[J].防护林科技,2005,S1:104-105.
[3]李静,尚洪学,高立刚.林木引种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3.4.2 细致整地 在造林前对定植带全面深翻30~40cm,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树木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率。采用穴状整地,按株行距定点挖穴。林带应靠沟边、农田、路边。
3.4.3 挖坑施肥 在春季植树前挖宽深均60cm的定植坑。在造林前施用土杂肥5~10kg/株、复合肥0.1kg/株,与土混合施入挖好的树穴内。
3.4.4 起苗 为提高栽植成活率,在起苗时要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主根长度达到20cm以上,并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断根、劈裂根和过长的侧根。苗木起运中要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起苗后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要进行假植。
3.4.5 栽植 适宜栽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栽植深度以苗木原苗圃深度为原则,在较干旱地段,苗木可适当深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4.6 混交模式 采用不同树种间混交或带状混交,株行距分别为2m×3m、2m×1.5m、3m×1.5m。光皮桦定植在北向,杞木定植在南向,以利于树种采光。
3.4.7 林带抚育管理 (1)树木栽植后统一涂白处理,以减少树干蒸发失水,防止牲畜啃食树皮。(2)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提高树木的生长量,浇水后要中耕保墒。(3)及时抹芽,树头冠下整形带以下,树干中部、基部萌发的枝条及时剪除。(4)有树干抽干现象的及时剪去抽干主干,保证树体所留第一侧枝在同一水平面。
3.5 病虫害防治 若是吃叶子的虫,可用农药毒性比较强的内杀虫剂喷施叶面;如树上长瘤,可用粉剂茵类喷施叶面来防治病虫害,使光皮桦、杞木造林基地健康成长。
3.6 预防冻害 因光皮桦、杞木树体高大,如栽植过密,就会使树干细长、不粗壮,当海拔超过900m,若碰到类似2007年底的雪霜冻灾害自然天气就会使皮桦、杞木树体的树木折腰,造成皮桦、杞木基地的灾害。因此,要及时处理好基地内的密植苗,保持一定的疏密度,使树木长的粗壮,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取得的初步成果
生态薄弱地区将作为沙川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为加快沙湾、英川、路兹、葛山等生态薄弱地区的迹地更新和生态治理,2010年县政府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沙川现代农业综合区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2011-2015年,县财政投入600万元,当年补助380元/667m2,第2~3年抚育各补助100元/667m2;在沙湾、英川区域发展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基地667hm2。同时,将该区域进行沙川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建设。
5 开展新树种引种试验的重要性及长效机制
5.1 开展新树种引种试验的重要性
5.1.1 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林地是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全县有林地面积150 313.07hm2,农村居民人均集体林地面积0.89hm2,森林覆盖率达77.9%,活立木蓄积量7 614 639m3,其中生态薄弱区域面积15 333.33hm2。加快生态薄弱区域造林,把林地产出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5.1.2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新树种造林,充分发挥该县自然优势和林地生产潜力,培育优质高效的商品林资源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彻底改变该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现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5.1.3 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林业的需要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既属于大农业,又是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山区,困难在山区,希望也在山区,而发展山区经济的依托是林业。通过新树种造林项目的实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体系,是把林业建成高效益的绿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重要产业的需要。
5.1.4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人们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要求保证丰富的林产品供应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成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快生态薄弱区域造林,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地建设和保护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全县上下要认清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迅速掀起生态薄弱区域造林热潮,高标准抓好低产林改造工作。
5.2 建立长效机制
5.2.1 建立组织,落实责任 为提高新树种造林质量,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基地、项目、科技、干部四进村的联系挂钩制度。
5.2.2 编制方案,认真实施 各相关乡镇规划要先行,做好作业设计,经县林业局审批后,尽早组织实施。
5.2.3 加强造林施工质量管理 各有关乡镇要加强造林施工质量管理,落实专业队造林,实行“一造管三年”的合同化管理,施工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并接受和配合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
5.2.4 强化技术服务 依托科技,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提高林业发展科技含量。良种壮苗是绿化造林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造林成效的关键,因此为确保种苗质量,提高造林成效,种苗由造林主体委托乡镇林业工作站统筹安排,严禁不合格苗上山造林。此外,林业科技人员要深入造林现场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2.5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林地条件,实行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突出特色,做到科学规划,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林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兵,宋丽华,马国彬,等.银川地区14种绿化树种的引种试验初报[J].农业科学研究,2007,3.
[2]张德全,石敬爱,孙景民,等.关于林木引种技术的探析[J].防护林科技,2005,S1:104-105.
[3]李静,尚洪学,高立刚.林木引种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3.4.2 细致整地 在造林前对定植带全面深翻30~40cm,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树木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率。采用穴状整地,按株行距定点挖穴。林带应靠沟边、农田、路边。
3.4.3 挖坑施肥 在春季植树前挖宽深均60cm的定植坑。在造林前施用土杂肥5~10kg/株、复合肥0.1kg/株,与土混合施入挖好的树穴内。
3.4.4 起苗 为提高栽植成活率,在起苗时要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主根长度达到20cm以上,并对根系进行修剪,剪去断根、劈裂根和过长的侧根。苗木起运中要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起苗后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要进行假植。
3.4.5 栽植 适宜栽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栽植深度以苗木原苗圃深度为原则,在较干旱地段,苗木可适当深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4.6 混交模式 采用不同树种间混交或带状混交,株行距分别为2m×3m、2m×1.5m、3m×1.5m。光皮桦定植在北向,杞木定植在南向,以利于树种采光。
3.4.7 林带抚育管理 (1)树木栽植后统一涂白处理,以减少树干蒸发失水,防止牲畜啃食树皮。(2)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提高树木的生长量,浇水后要中耕保墒。(3)及时抹芽,树头冠下整形带以下,树干中部、基部萌发的枝条及时剪除。(4)有树干抽干现象的及时剪去抽干主干,保证树体所留第一侧枝在同一水平面。
3.5 病虫害防治 若是吃叶子的虫,可用农药毒性比较强的内杀虫剂喷施叶面;如树上长瘤,可用粉剂茵类喷施叶面来防治病虫害,使光皮桦、杞木造林基地健康成长。
3.6 预防冻害 因光皮桦、杞木树体高大,如栽植过密,就会使树干细长、不粗壮,当海拔超过900m,若碰到类似2007年底的雪霜冻灾害自然天气就会使皮桦、杞木树体的树木折腰,造成皮桦、杞木基地的灾害。因此,要及时处理好基地内的密植苗,保持一定的疏密度,使树木长的粗壮,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取得的初步成果
生态薄弱地区将作为沙川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为加快沙湾、英川、路兹、葛山等生态薄弱地区的迹地更新和生态治理,2010年县政府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沙川现代农业综合区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2011-2015年,县财政投入600万元,当年补助380元/667m2,第2~3年抚育各补助100元/667m2;在沙湾、英川区域发展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基地667hm2。同时,将该区域进行沙川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建设。
5 开展新树种引种试验的重要性及长效机制
5.1 开展新树种引种试验的重要性
5.1.1 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林地是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全县有林地面积150 313.07hm2,农村居民人均集体林地面积0.89hm2,森林覆盖率达77.9%,活立木蓄积量7 614 639m3,其中生态薄弱区域面积15 333.33hm2。加快生态薄弱区域造林,把林地产出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5.1.2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新树种造林,充分发挥该县自然优势和林地生产潜力,培育优质高效的商品林资源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彻底改变该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现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5.1.3 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林业的需要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既属于大农业,又是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山区,困难在山区,希望也在山区,而发展山区经济的依托是林业。通过新树种造林项目的实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体系,是把林业建成高效益的绿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重要产业的需要。
5.1.4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人们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要求保证丰富的林产品供应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成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快生态薄弱区域造林,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地建设和保护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全县上下要认清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迅速掀起生态薄弱区域造林热潮,高标准抓好低产林改造工作。
5.2 建立长效机制
5.2.1 建立组织,落实责任 为提高新树种造林质量,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基地、项目、科技、干部四进村的联系挂钩制度。
5.2.2 编制方案,认真实施 各相关乡镇规划要先行,做好作业设计,经县林业局审批后,尽早组织实施。
5.2.3 加强造林施工质量管理 各有关乡镇要加强造林施工质量管理,落实专业队造林,实行“一造管三年”的合同化管理,施工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并接受和配合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
5.2.4 强化技术服务 依托科技,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提高林业发展科技含量。良种壮苗是绿化造林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造林成效的关键,因此为确保种苗质量,提高造林成效,种苗由造林主体委托乡镇林业工作站统筹安排,严禁不合格苗上山造林。此外,林业科技人员要深入造林现场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2.5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林地条件,实行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突出特色,做到科学规划,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林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兵,宋丽华,马国彬,等.银川地区14种绿化树种的引种试验初报[J].农业科学研究,2007,3.
[2]张德全,石敬爱,孙景民,等.关于林木引种技术的探析[J].防护林科技,2005,S1:104-105.
[3]李静,尚洪学,高立刚.林木引种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