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实践调查与思考
2014-11-12刘利鸽刘红升
刘利鸽 刘红升
摘要:通过对某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管理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持高度肯定态度,而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则呈现明显差异;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主观意愿非常强烈,而参与案例教学的行为表现却不容乐观。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转变角色,创新设计,精挑细选优质案例,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参与意愿
1 背景
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之特点。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教学实践的案例教学法在被广泛应用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之后效果与反响甚好,现已被国内诸多高校普遍应用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被视为成功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成为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1-3]。管理领域的教研人员也已围绕案例教学开展颇多研究。有研究认为,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整合管理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4]。更多研究探讨了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高质量案例库,缺乏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经验等,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编制和构建适合教学的高质量案例库,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为案例教学提供专用的教学设施等[3-7]。综观已有研究,虽然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在研究方法、视角及内容等方面仍有不足:已有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调查数据的定量研究很少;已有研究多从学校和教师视角出发,少有研究从学生角度来讨论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实践问题。本文则纳入并侧重从学生视角出发,定量分析学生关于案例教学的态度和行为,基于数据分析结论提出改善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2 数据和方法
所用数据来自2011年于西安交大城市学院进行的“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践调查”。调查以2009级经管类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金融、国贸、营销、行管和公共事业管理等12个专业。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学号尾号为“3、6、9”的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10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本文基于简单描述统计,分析学生对管理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态度,把握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关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情况。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 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持肯定态度,92.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重要或很重要;91.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是必要或很有必要的;96.5%的学生认为管理学课程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法;72.4%的学生表示喜欢案例教学法(详见表1)。学生普遍肯定管理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表现出明显的喜欢态度,意味着案例教学法拥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有利于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
表1 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
■
3.2 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绝大多数学生(96.3%)认为教师在管理学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教师几乎都能经常(57%)或偶尔(42.8%)开展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是否围绕知识点选取合适案例”、“分析案例时教师是否给予引导”及“教师是否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分别有97.5%、89.3%和93.4%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详见表2)。这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案例选取、分析引导和总结点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教师关于案例讨论的要求明确吗”和“是否喜欢教师所选案例”, 分别有66.9%和58.2%的学生选择“明确”和“喜欢”,持肯定态度者的比例有明显下降(详见表2)。这要求教师在明确案例讨论要求和选取高质量案例方面多下功夫,以提升案例教学效果。
表2 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
■
3.3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前提。表3和表4分别反映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行为。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主观意愿:95.8%的学生表示愿意在课前围绕案例材料做好准备,88.5%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与分组讨论;对于“是否愿意主动回答案例后所给问题”,只有37.4%的学生表示“愿意”,明确表明“不愿意”者高达11.1%(详见表3)。这表明: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烈的参与意愿,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案例教学的目的和重点,还没有完全从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思考者。
表3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主观意愿
■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行为表现:绝大多数(92.6%)学生能够参与案例教学,但是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只有22%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方面,不足一半(43.9%)学生在课前围绕案例材料做了准备;回答问题方面,只有38.9%的学生主动回答过案例后提出的问题(详见表4)。较多(83.2%)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仍有困难,这可能与学生自身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以及教师缺乏及时、正确、有效引导有关。可见,学生客观上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不乐觀,参与案例教学的能力也有待增强。
表4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行为表现
■
综上可见,案例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主观参与意愿较为强烈,但是客观参与行为不容乐观,主观意愿和客观行为间有显著差异,值得师生双方深入思考。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①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在管理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具有非常广泛的受众基础,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持肯定和喜欢态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土壤。②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选取案例时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案例分析中能有效引导,案例讨论后能及时总结;管理学案例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对案例讨论的要求不够明确,所选案例与学生喜好结合得不够紧密,可能抑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参与行为和参与效果。③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状况: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状况可概括为非常强烈的参与意愿和略显消极的参与行为并存。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准备、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方面从主观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但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与其强烈的参与意愿不相符,较高比例的学生未能在课前做足准备,未能主动回答案例后所设问题。因此,创新案例教学设计,优化案例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参与行为和意愿相一致,是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
4.2 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切实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师生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动、参与”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①端正态度,转变角色。教师和学生均应全面正确地认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原则、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应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本转变师生双方角色,教师由传统的课堂独霸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②创新设计,优化过程。教师要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及师生特点,创新案例教学设计,优化案例教学过程,对每个环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有预计和预案,例如,课前如何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其做足课前准备,真正参与其中;课中如何活跃气氛、协调关系、控制异常,以确保案例讨论得以顺利进行;课后如何点评与总结,以帮助师生共同提高等。③精挑细选优质案例。案例教学中教师所选案例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所选案例与学生兴趣不相符合,那么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势必不高。教师应分析学生需求,使精挑细选的案例符合广大学生的兴趣,從而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此外,教师应与时俱进,第一时间更新案例,用新鲜炙热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④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在素质教育时代,课程考核绝不能仅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而应引入更为完善的课程考核方法。如果教师能将学生平时参与案例教学的真实情况转换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的话,必将调动其参与热情,提高其参与程度,确保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另外,对于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认真思考及回答问题者,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迸发更强烈的参与热情,产生更积极的参与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政辉.案例教学法探源[J].中国大学教学,2009(9):89-92.
[2]王虹.简论管理学案例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55-
156.
[3]朱华桂.也谈管理学案例教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7(S2):164-166.
[4]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6):170-171.
[5]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09-111.
[6]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43-144.
[7]杨峰,王艳花,员晓哲.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81-82.
课题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第六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就业竞争与职业发展的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12018)”。
作者简介:
刘利鸽(1981-),女,河南许昌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博士;刘红升(1977-),男,河南新郑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