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4-11-12郑应珍
郑应珍
【摘 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品德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思想品德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探究性学习就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90
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往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程中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格格格不入的。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从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欲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初中思想品德已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在刚开始的时候,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感到非常高兴,但几次考试下来,才发现开卷考试并不比闭卷简单,反而更难。其原因在于,开卷考试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看谁的“背功”厉害,因而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也应由原来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其整个过程就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激活自己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思想思想品德课其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人,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更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因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会逐渐养成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同时也懂得了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二、如何落实探究式教学
1.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由教师做主角变为师生互动为主;由单纯的知识、能力的传授变为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由知识的被动的建构者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内化;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变为“体验型”、“参与型”、“实践型”。
探究型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向导”、“参谋”。教师成为“向导”,不再单纯向学生传授教材中固定的知识,而是提供相关的数据、材料、事件、问题和想法等,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准确资料,努力使学生能得到研究和探究的气氛;教师成为“参谋”,是通过教师的参与激励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与原有知识的衔接以及提供相关的方法和有价值的线索。
2.要创新探究性学习问题的设置。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首先必须考虑到每个问题的合理性。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很关键,因为这个问题的设置,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程度与现有知识的掌握,并且难易度要合理,若较为简单或较难,则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所以一般应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程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定的动力,追求更高的知识理解。其次,知识梯级状态的设置要合理,步骤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恰当合理的梯级步骤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另外,合理的梯级设置能使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得到巩固,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第三,对所提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切实检查。一个好的制度的形成,落实很重要。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式和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可根据其选定的“问题”或“议题”要求,自行组织小组,决定学习的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他们可以利用各种可行的学习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查阅文献、自学等。在合作小组的内部探究性活动中,既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又要培养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有利于扩大参与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探究性教学实践反思
1.新型课程观对我们的挑战。
新型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以前单一、狭隘的教材和传统的课堂对我们的思维束缚。与教材相关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课堂可以延伸至整个社会,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师通过整合资源、预设情境,使整个课堂贴近生活,既能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又能提升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2.传统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就是成绩;而现在新课改下探究方式的最终评价变得立体丰富起来,既有传统的考试成绩,也增加了教师对学生每学期的评议和每阶段的考查。这使得我们应转变思维方式,从各个环节去审视学生,培养一个立体真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来看,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组织形态的变革、教和学的方式的变化,就是在教学的内容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拥有一桶水。相信这一说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中仍然是正确的。所以,作为教师应着眼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课程和学生,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作好新时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遵循新课改基本原则的重要方法,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运用多媒体和小组教学等手段,培养学生联系时政分析热点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使之成为知识素养好、人格健全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