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春蔬菜生产现状分析
2014-11-12赵俊王晖李亚红付思明代建菊但忠
赵俊 ,王晖 ,李亚红 ,付思明 ,代建菊 ,但忠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昆明元谋,650223;2.云南省植保植检站;3.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4.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冬春季节独特的气候和生态地理优势,使得冬春季节成为全省蔬菜生产的重要产季,冬春蔬菜在保障全国冬春淡季蔬菜上占有重要地位。云南各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冬闲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动冬季农业开发,而其中冬春蔬菜因其比较经济效益优势突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成为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
1 云南冬春蔬菜发展现况
1.1 冬春蔬菜生产区域实现全省覆盖
1985年云南热作种植规划中,冬春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开远、元江、元谋、东川等地;云南省“九五”农业发展纲要启动云南南部七州市和低热河谷区域的冬季农业开发项目,拉开了冬春蔬菜生产序幕;2000年冬季农业开发项目扩大到10个州市;2004年冬季农业开发扩大到全省范围,至此冬春蔬菜在全省开始了大生产[1~3]。
1.2 冬春蔬菜生产发展势头良好
从1985年全省冬春蔬菜开发种植不足万亩,到2013年冬春蔬菜面积41.1万hm2。冬春蔬菜经历了2000年前的探索性发展,主要以低热河谷区、交通便利的县域以及大中城市周边区域作为发展冬春淡季蔬菜和城市蔬菜供应生产基地。2000年以后,政府加大力度开发冬季农业,云南交通运力也同时得到提升,外部市场的拉动加强,云南冬春蔬菜进入快速稳步发展;冬春蔬菜经过近30 a的发展,已逐步成为我省多数农业县的支撑产业。图1中冬春蔬菜稳定在25%,占冬季农业开发的1/4,2008年的干旱使冬春蔬菜占有比例有所下降,但冬春蔬菜依然是主导产业。
1.3 冬春蔬菜丰富了菜篮子
冬春蔬菜起步阶段主要种植茄果类、豆类等喜温和耐储运的蔬菜,丰富市场花色品种和满足冬吃夏菜的消费需求。冬季农业的全面开发,蔬菜种植区域的扩大,不同海拔区域和气候带为不同种类的蔬菜提供了种植基础,蔬菜种类涵盖了大多数的叶菜、根茎、花菜类以及水生蔬菜,蔬菜种类不受季节限制,保障了居民的日常消费,丰富了餐桌。
2 我省冬春蔬菜主要生产区域及特点
2.1 云南热区是冬春蔬菜生产的先驱与核心
云南冬春的蔬菜伊始,是以开发低热河谷区域的热区和具有历史文化沉淀的聚居地、交通便利的县域开始,喜温蔬菜在冬春季节成为主打品种。
①元谋 元谋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素有 “天然温室”“金沙江畔大菜园”“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等美誉,从1978年开始种植冬春蔬菜以来,依托金沙江航运、成昆铁路、108国道,已经形成了以种植番茄、菜豆、洋葱、鲜食玉米、鲜食毛豆等为主的喜温蔬菜种植区,并形成了冬春蔬菜一级批发市场[4]。2012年冬春蔬菜种植面积0.9万hm2,占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的98.6%。随着京昆高速的全线贯通以及坛罐窑、丙巷河等水库的建设,将在种植面积上进一步的扩大并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②建水 古称临安,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种植以满足周边区域消费为主。2012年冬春蔬菜种植面积1.1万hm2,占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的52.9%,以洋葱为拳头产品,番茄、香芋、莲藕、朝天椒等蔬菜为主要冬春蔬菜。
③宾川 也是热区开发蔬菜较早的区域之一,由于地理交通,宾川在冬春蔬菜的品种结构调整上趋向于耐储运大蒜、番茄以及具有加工价值的香葱等蔬菜[5]。2012年冬春蔬菜种植面积0.6万hm2,占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的73.8%。
2.2 城市供应主体的延伸和蔬菜常年种植的推动
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全国餐桌需求量的激增,对蔬菜需求量扩大、蔬菜花色种类的需求增多,使我省夏秋蔬菜基地进一步扩大到冬季生产,逐渐形成了我省的常年菜地。
①呈贡 发展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是为了满足昆明城市主体的消费,发展冬春蔬菜就成为满足菜篮子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我省重要的外销蔬菜生产基地,是蔬菜产业链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是蔬菜种植技术的集成地。随着昆明城市主体的扩大,2011年7月呈贡撤县建区,蔬菜生产开始转向到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②通海 通海冬春蔬菜种植历史较长,1998年实行烤烟双控,给通海冬春蔬菜发展再次提供了契机,以蒜薹、洋葱、莴苣为主的蔬菜快速发展,烤烟种植区域的轮闲以及蔬菜产区的发展需要,使得通海成为我省重要的常年菜地,也是我省蔬菜产业链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是全省蔬菜的集散地。2012年冬春蔬菜种植面积1.2万hm2,占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的61%。
③麒麟 麒麟是蔬菜供应的主产区,发展冬春大蒜、叶菜类等蔬菜,以满足周边地区的消费,是解决冬淡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2012年冬春蔬菜种植面积5533.3 hm2,占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的45.4%。
2.3 冬春蔬菜快速发展区
①冬春设施蔬菜栽培区 全省冬季农业的大开发,促进了不同区域以发展蔬菜生产作为主要的冬春经济作物,在拉动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上,让各地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区位和定位。在冬春季节热量稍显不足的地方,如蒙自、开远、石屏、保山等地,以发展设施生产辣椒、黄瓜、番茄、茄子等喜温蔬菜,以及生产无筋豆、青蚕豆、青豌豆等豆类,促进了冬春蔬菜产业发展。
②冬春热区露地蔬菜栽培区 依托冬季光热资源,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和明显的边境地域优势,以勐海、勐腊、芒市为代表的南部县市,抓住边贸繁荣的时节,大力开发番茄、辣椒、菜豆等冬春蔬菜产业,促进边贸经济发展。
图1 云南省冬春蔬菜生产面积及占冬季农业开发面积比例
③冬春冷凉蔬菜发展区 叶菜等冷凉蔬菜是人们日常消费的主体,尤其是绿菜类和葱蒜等调味蔬菜以及豆类蔬菜的消费,使大理、会泽、澄江、宜良、嵩明、寻甸、昭阳等进行冷凉区域冬春蔬菜生产,成为我省重要的冬春叶菜、根茎菜、葱蒜类的重要种植区。
2.4 冬春蔬菜生产新兴区
在冬春蔬菜在蔬菜产业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丘北、砚山等传统干椒生产区域也开始加强多品种、多岔口蔬菜的发展,以进一步巩固蔬菜产业的地位;弥勒、双江、耿马、镇康等甘蔗主产区,也开始在坝区发展效益更好的蔬菜产业;墨江、丽江等旅游城市也开始依托流动人口对当地消费的促进,发展冬春蔬菜种植;姚安、陆良、禄丰等传统粮食生产区域,也开始在冬闲田上做足冬春蔬菜的文章。
3 我省冬春蔬菜生产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建议
3.1 基础设施薄弱
我省面积的94%为山地,先期的蔬菜开发多集中在坝区,冬春蔬菜面积的迅速扩大,山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对蔬菜稳定生产影响较大。合理地规划山地菜园建设,加强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提高山地地力是生产高质量蔬菜的前提。
3.2 产业链不完整
我省大部分冬春蔬菜生产主要以鲜销初级产品为主,交通运输单一和运距长远制约了我省蔬菜的快速到达消费主体城市,冷链产业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蔬菜老区和主产区。蔬菜生产过程中的附属产物较多,而集中化无害处理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冬春蔬菜的快速发展。因此延长产业链,引资建设精深加工企业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稳定大面积蔬菜生产的有效举措。
3.3 龙头带动力不足
全省现有从事蔬菜的企业32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8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仅28家,这对于一个70%蔬菜产品以外销为主的省份来说,带动力远远不够。蔬菜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对我省以家庭为单元开发蔬菜生产模式影响更大,价格波动带来的粘滞和累积效应对蔬菜生产的冲击,易产生多个周期的影响。因此加大龙头企业扶持的同时,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革新,加强企业在良心食品上的安全认知度是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冬春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
3.4 劳动力成本增加
冬春蔬菜生产已经成为经济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收入来源,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灌溉设施、地膜、农用物资、技术培训、人工等多项成本投入逐年上升,而蔬菜地头批发价格的涨幅较小,蔬菜种植户的实际纯收益对市场依赖很大,对蔬菜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建立有效的价格调控机制和蔬菜种植业保险,是降低种植户的成本风险、增加收益的保障。
[1]沈安波,莫泰尧,戴炽昌.新编云南省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2]杨一光.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李文林,朱平,程士国.云南热区宝地开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4]赵俊,木万福,李善燕.元谋冬春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北方园艺,2010(1):216-218.
[5]李良生.论滇西南热区资源开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