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高校学生宿舍常规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2014-11-12陈凡孟庆鹤
陈凡,孟庆鹤
(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的重要场所,管理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合格人才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学生宿舍楼一座座拔地而起,而高速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滞后,加之九零后学生相继步入高校,管理对象的思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断变化,给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现状
目前关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模式相对多样化,因各高校办学环境、学校性质、学生宿舍管理部门隶属关系、以及基础条件的不同等方面影响,宿舍管理运行模式差异较大,主要概括为三种模式,一种为物业托管模式,一种为自主管理式,还有一种为物业托管和自主管理相结合模式[1]。为了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各高校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宿舍区行为规范、住宿纪律、安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些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生活娱乐空间和时间。大学生在读期间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部分学生在学校宿舍管理方面还存在认识误区,易引起逆反情绪,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学生行为,改善校园文化,但也无法从根本上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等自律行为,甚至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工作中不能认真落实管理制度,造成管理效率不高,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管理育人的目标[2]。
管理对象的多样性造成管理难度提升。现今学生大多是九零后的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相对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自律意识;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较弱,内务整理混乱;在社会交际、同学交往过程中不够成熟,不善于调节情绪,容易出现心理疾病,还可能出现不理智行为,甚至因为一些小事而引发恶性事件,这些都给当下的学生宿舍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3]。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进宿舍的影响和结果分析
(一)结合我校宿舍管理现状
结合三明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现状,以三明学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前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研究对象。三明学院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为物业托管和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中宿舍维修、水电等项目为物业托管,宿舍日常管理为自主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机构设置如图1,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结构信息表如表1。
图1 学生宿舍管理机构设置
表1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结构信息表
通过图1和表1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宿舍归口学生处管理,学生自律委员会在管理科指导下进行全校文明宿舍创建工作。宿舍管理中心协调管理物业公司和宿舍管理人员,物业公司负责水电、家具等宿舍日常维修,宿管人员负责学生宿舍的清洁、日常管理工作。整体来看,宿管人员总共25人,男性13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相对偏高,高中以上学历总共2人,总体文化层次较低,部分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不能和学生有效沟通,平均从业年限四年以上,从事日常管理和处理宿舍突发事件经验相对丰富。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提出及实施状况
高校师生关系良好的状态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缺乏这一条件,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目标都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不仅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还会促进大学生健康身心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当前师生关系现状的了解和认识都不容乐观,认为师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师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1.2%,认为“较冷淡”的却占到61.2%之多,认为师生关系无所谓的占27.6%。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教学和管理模式使师生交往少,课堂上平等沟通少,相互信任度降低。造成这种现象有环境因素、教师因素、管理模式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
鉴于以上情况,我校提出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在学生思想进步、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能力、心理状态、挖掘学生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形式不拘一格,方法多样化,对地点、环境无要求。遵循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当面指导与书信、邮件、电话、短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召集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积极联系学生,通过深入教室、学生宿舍等,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个别指导和谈心活动。对在指导学生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应及时与辅导员沟通情况、密切配合,主动协助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且学校通过文件规定每周三下午为固定指导时间,其他时间自行安排。
(三)导师制实施前后宿舍管理效果对比分析
本文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宿舍日常管理数据,对导师制实施制前后随即抽取各100间宿舍作为样本,各抽取6次(3个月)通报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对晚归、内务未整、文明宿舍、违规电器使用和宿舍突发事件等数据对比分析,揭示导师制实施前后的宿舍管理变化。结果见表2。
表2 学生宿舍管理结果分析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导师制实施前后,在内务整理、违规电器的使用和晚归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内务未整理违规电器的使用和晚归人次分别下降了15.41%、4.84%和6.00%。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之后,在宿舍常规管理中能取得这样的管理效果主要是因为各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大部分以宿舍为单位,且每位导师最多不超过4间指导宿舍,这样为导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思想动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打下了基础。师生长期的交流和引导无形中使学生在行为规范、遵守校规校纪、文明礼仪等方面得到较大的进步,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保障。
三、结论
(1)学生宿舍的管理既要靠严明的纪律约束又要有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为创造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目前的高校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导师制的实施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平台,让彼此更加深入了解,有利于增加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模式和人本管理模式的有效结合。当今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特点,90后大学生除了崇尚自由民主外,还需要不断的人文关怀,严格的管理制度前提下,部分管理人员的冷漠和交流障碍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给宿舍管理带来麻烦[4]。导师制的实施恰恰能够很好解决这组矛盾,导师定期到宿舍和学生座谈,了解生活、学习情况,如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化解矛盾,满足了学生的人文关怀需求。
(3)有利于文明宿舍创建。和谐的居住小环境是文明宿舍创建的根本保证,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宿舍成员间的感情,使宿舍小环境和谐发展。
[1]谭长福.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12):76-79.
[2]张春.高校辅导员文明宿舍工作建设的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2012(12):112-123.
[3]郑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65-66.
[4]高延安.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学术探索,2012(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