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分析

2014-11-12孟娜张孝茹苏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眼外伤硅油虹膜

孟娜 张孝茹 苏红

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玻璃体积血等病的治疗, 是治疗眼后段复杂视网膜疾病不可替代的手术方式, 其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高眼压。严重而持续的高眼压可引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甚至丧失[1]。现将2009年3月~2013年5月于本院行PPV后发生高眼压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75眼)中男48例(48眼), 女27例(27眼)。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2.6岁, 术前检查排除高眼压。原发病分别为:视网膜脱离52例(52眼), 眼外伤12例(1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6眼),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玻璃体积血5例(5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手术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完成,采用标准闭合式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除术。根据病情需要联合晶体切割、巩膜冷凝、眼内光凝、惰性气体或硅油眼内填充术等, 术后常规应用消炎、散瞳、止血药物治疗, 硅油或气体填充者需俯卧位休息。

1.3 检查项目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都进行常规眼科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眼压(术后1周内、术后2周、1个月)。诊断标准:术后任何时候测量眼压>2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均诊断为术后高眼压。

2 结果

75例(7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 高眼压21例(21眼), 发生率28.0%。其中16例(16眼, 76.2%)高眼压(26~52 mm Hg)经及时治疗(局部、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前房穿刺等措施)后眼压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5例(5眼, 23.8%)高眼压(35~60 mm Hg)仍需药物维持治疗, 但眼压能控制在25~30 mm Hg以内。全部患者中硅油填充45眼, 其中16眼(35.6%)发生高眼压, 气体填充10眼, 1眼(10.0%)发生高眼压。无晶体眼6眼, 2眼(33.3%)发生高眼压, 眼外伤12眼,2眼(16.7%)发生高眼压。

3 讨论

高眼压是玻璃体切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和引起视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PPV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为25.7%~52%[2], 本组发生率为28.0%。术后发生高眼压的机制可能与术后炎症反应, 俯卧体位引起的晶体虹膜隔前移关闭房角, 睫状体充血、水肿, 炎性物质, 玻璃体残片, 血细胞阻塞小梁网, 硅油注入过多, 眼内气体膨胀引起的眼内容物增加, 瞳孔阻滞等因素有关[3,4]。本研究中硅油填充和无晶体眼发生高眼压的比率较高, 分别为35.6%和33.3%。硅油不仅可以引起术后早期高眼压, 而且硅油颗粒进入前房以及周边虹膜前粘连可以导致慢性高眼压。无晶状体眼中硅油或气体与瞳孔缘虹膜紧贴, 增加瞳孔阻滞的危险;术后残留的玻璃体前界膜或纤维素性渗出及气泡堵塞房角;硅油易进入前房阻塞房角;无晶状体眼可促进硅油乳化。

PPV后高眼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硅油填充和无晶体眼是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高危因素。为减少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术后严密监测眼压,早期发现高眼压并及时应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以提高玻璃体切除术的成功率, 避免长时间持续高眼压引起不可逆的视功能丧失, 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

[1]黎晓新, 王文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6-99.

[2]沈丽萍, 卢红, 楼定华.玻璃体切除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2):106-108.

[3]孟丽珠, 陈松, 韩泉洪, 等.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眼科新进展, 2010, 30(6):537-546.

[4]晁炜静, 刘苏冰, 戴荣平, 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早期高眼压的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5):318-320.

猜你喜欢

眼外伤硅油虹膜
《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出版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眼外伤流行病学分析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硅油“谋杀”发际线?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