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2014-11-12路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

路静

近年来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检验科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益均明显提高,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明显减轻, 然而因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临床中误诊、漏诊等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延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1,2]。为对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及漏诊原因进行观察分析, 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对近年来在本院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80例患者, 男41例, 女39例, 年龄10~67岁, 平均年龄(38.21±5.37)岁, 其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9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34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7例。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仪器为Sysmex K-4500血液分析仪,使用检测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 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检测完成后, 随机抽取2张血细胞形态进行检测标本检查, 瑞氏染色, 在显微镜下对患者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

1.3 诊断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至少进行2次监护, 白细胞计数<4.0×109/L, 血红蛋白<100 g/L, 血小板计数<100×109/L。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全血细胞均减少, 小细胞尖峰显著增高, 小细胞比率>70%;血片镜检显示, 患者成熟淋巴细胞比率均明显上升。

29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 全血细胞明显减少, 小细胞及大细胞尖峰基本一致, 大细胞及小细胞比率明显>50%;血片检查结果显示有晚幼红细胞存在血液内;患者检测准确率为86.2%。

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结果显示患者全血细胞均出现明显减少, 优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大细胞比率明显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检测准确率为58.8%。

3 讨论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 同时亦是检验医学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功[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先进设备的推广, 血液分析仪在血液检测中逐渐推广应用, 血液检验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应减轻, 然而在检查中, 血常规检验中形态学观察被忽视, 导致漏诊、误诊等现象经常发生, 常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因此对血液细胞心态学误诊及漏诊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的深入,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及漏诊原因逐渐明确:①检验医学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知识面较为狭窄是导致漏诊的常见原因, 由于血细胞形态检验涉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学等, 这就对检验科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检验技术人员因受到经验不足、形态学知识不丰富等因素的影响, 常出现漏诊, 进而导致医疗纠纷。②血涂片染色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技术, 在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内已得到广泛使用, 该染色方法虽然具有操作方便、迅速等优势, 然而染色质量较差, 因此在细胞结构等检验中并不适用,而检验者操作不正规亦会导致漏诊及误诊的出现。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技术在临床中的逐渐普及, 部分检验技术人员在检验中忽视了血常规检验的形态学观察, 而由于漏检导致的医疗纠纷现象时常发生。③传统血常规检查中, 血涂片染色后均会通过镜检确诊, 然近年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 血液分析仪的推广使用, 部分实验室过分依赖血液分析仪, 仅根据仪器分类就发出血液检验报告, 导致误诊及漏诊现象的出现。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因此在血液检测中, 医护人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不断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知识, 加强检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所有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在上岗前, 均需接受培训;医院应建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专职检测人员的认可制度;加强血细胞形态学质评工作, 对于检验质量较差的工作人员应及时提出严重警告。②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染色, 对于使用快速染色法的医院, 需要定期更换分染试剂, 避免染色质量受到影响[5]。③检验技术人员在加强岗前培训, 保证其能够熟练掌握散点图及直方图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仪器异常报警代表的意义;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及联系, 对于可疑标本尽量通过临床诊断, 血液分析仪检测后进行染色镜检, 从而为临床提供形态学检查信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0.05)。

综上所述,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中血液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率, 因此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必要时可辅助显微镜及病理学检查, 从而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1]李顺义.血细胞形态学漏诊分析与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 28(2):140-141.

[2]张东华, 肖毅, 孙汉英, 等.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12):152-153.

[3]王霄霞, 夏雯丽, 杨蓉蓉, 等.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分析.临床检验杂志, 2007, 25(5):397-398.

[4]王海, 孙景春, 孙晓盈.血液细胞形态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6):972.

[5]刘思忠, 刘文海, 苏忠英, 等.血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的现状与建议.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3, 18(2):117-118.

猜你喜欢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