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 —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
2014-11-12潘苗张黎张晓虹
潘苗++++++张黎++++++张晓虹++++++梁蕴谊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具体变化情况。方法 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9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的尿清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70例,微量蛋白尿组60例,大量蛋白尿组64例;并选择70例经体检健康状况良好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检者体内的内脂素、脂联素具体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另外对所有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等先关指标进行具体检测,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的具体血清脂联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极有可能参与到了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联合对参者的具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可能会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内脂素;脂联素;变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011-03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与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有密切的关系[1]。为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具体变化情况。现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在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9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96例,女性98例。将这194例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有70例,60例为微量蛋白尿,另外还有64例为大量蛋白尿组。并同期选择我院经健康体检正常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3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
1.2 标本采集和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经8~12 h的过夜空腹后,于清晨起静脉抽血测定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三酰甘油含量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项目的具体含量。另取静脉血2~3 mL 静置之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清,进行标记后贮存在低温冰箱中,同批测定各受测人员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含量。连续3 d记录所有人的24 h 尿量,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观察分析所有检测指标的数值分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各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变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研究可知,内脂素与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程以及各检测指标的含量呈线性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存在慢性炎症,体内的内脂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的正常者,而正常蛋白尿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微量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均大大高于这两组患者的含量水平。所以说,内脂素与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关系。
人体内的内脂素与糖类和脂肪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免疫和调节炎症应答的作用,在2型糖尿肾病中有重要作用[2]。内脂素可以在肾小球足细胞和近曲肾小管细胞中合成,还可以促进血糖的快速吸收,可见,2型糖尿肾病患者体内的内脂素可以由肾细胞来产生,并具有较为重要的旁分泌作用。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与2型糖尿肾病有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与炎症反应可能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脂联素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基质蛋白结合起来,附着在受到损伤的血管内皮,参与到保护肾小球的过程[3]。所以,当2型糖尿肾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升高时,极有可能是机体在进行代偿机制和自我保护反应,或者是肾功能的改变影响到了脂联素的分泌和排泄过程。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最主要的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之一,是一种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激活炎症反应,并直接作用于出球小动脉[4]。综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变化与患者的病情紧密相关[5]。综上所述,联合检测以上三者的具体含量水平,具体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内皮损害情况以及肾功能进展情况,为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梅华.蔡克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68-470.
[2] 周丽华,林小红,孟晓军,等.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1, 28(2):279-280.
[3] 荀靖琼,顾颖萍,王丙国,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40(2):168-170.
[4] 陈春莲,苏桂兰,刘树娇,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2616-2619.
[5] 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源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986.
(收稿日期:2013-11-23)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具体变化情况。方法 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9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的尿清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70例,微量蛋白尿组60例,大量蛋白尿组64例;并选择70例经体检健康状况良好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检者体内的内脂素、脂联素具体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另外对所有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等先关指标进行具体检测,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的具体血清脂联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极有可能参与到了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联合对参者的具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可能会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内脂素;脂联素;变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011-03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与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有密切的关系[1]。为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具体变化情况。现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在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9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96例,女性98例。将这194例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有70例,60例为微量蛋白尿,另外还有64例为大量蛋白尿组。并同期选择我院经健康体检正常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3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
1.2 标本采集和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经8~12 h的过夜空腹后,于清晨起静脉抽血测定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三酰甘油含量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项目的具体含量。另取静脉血2~3 mL 静置之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清,进行标记后贮存在低温冰箱中,同批测定各受测人员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含量。连续3 d记录所有人的24 h 尿量,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观察分析所有检测指标的数值分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各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变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研究可知,内脂素与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程以及各检测指标的含量呈线性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存在慢性炎症,体内的内脂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的正常者,而正常蛋白尿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微量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均大大高于这两组患者的含量水平。所以说,内脂素与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关系。
人体内的内脂素与糖类和脂肪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免疫和调节炎症应答的作用,在2型糖尿肾病中有重要作用[2]。内脂素可以在肾小球足细胞和近曲肾小管细胞中合成,还可以促进血糖的快速吸收,可见,2型糖尿肾病患者体内的内脂素可以由肾细胞来产生,并具有较为重要的旁分泌作用。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与2型糖尿肾病有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与炎症反应可能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脂联素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基质蛋白结合起来,附着在受到损伤的血管内皮,参与到保护肾小球的过程[3]。所以,当2型糖尿肾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升高时,极有可能是机体在进行代偿机制和自我保护反应,或者是肾功能的改变影响到了脂联素的分泌和排泄过程。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最主要的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之一,是一种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激活炎症反应,并直接作用于出球小动脉[4]。综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变化与患者的病情紧密相关[5]。综上所述,联合检测以上三者的具体含量水平,具体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内皮损害情况以及肾功能进展情况,为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梅华.蔡克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68-470.
[2] 周丽华,林小红,孟晓军,等.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1, 28(2):279-280.
[3] 荀靖琼,顾颖萍,王丙国,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40(2):168-170.
[4] 陈春莲,苏桂兰,刘树娇,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2616-2619.
[5] 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源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986.
(收稿日期:2013-11-23)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具体变化情况。方法 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9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的尿清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70例,微量蛋白尿组60例,大量蛋白尿组64例;并选择70例经体检健康状况良好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检者体内的内脂素、脂联素具体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另外对所有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等先关指标进行具体检测,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的具体血清脂联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极有可能参与到了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联合对参者的具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可能会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内脂素;脂联素;变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011-03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与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有密切的关系[1]。为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具体变化情况。现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在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9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96例,女性98例。将这194例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有70例,60例为微量蛋白尿,另外还有64例为大量蛋白尿组。并同期选择我院经健康体检正常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3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
1.2 标本采集和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经8~12 h的过夜空腹后,于清晨起静脉抽血测定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三酰甘油含量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项目的具体含量。另取静脉血2~3 mL 静置之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清,进行标记后贮存在低温冰箱中,同批测定各受测人员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含量。连续3 d记录所有人的24 h 尿量,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观察分析所有检测指标的数值分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各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变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研究可知,内脂素与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程以及各检测指标的含量呈线性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存在慢性炎症,体内的内脂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的正常者,而正常蛋白尿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微量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均大大高于这两组患者的含量水平。所以说,内脂素与脂联素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关系。
人体内的内脂素与糖类和脂肪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免疫和调节炎症应答的作用,在2型糖尿肾病中有重要作用[2]。内脂素可以在肾小球足细胞和近曲肾小管细胞中合成,还可以促进血糖的快速吸收,可见,2型糖尿肾病患者体内的内脂素可以由肾细胞来产生,并具有较为重要的旁分泌作用。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与2型糖尿肾病有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与炎症反应可能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脂联素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基质蛋白结合起来,附着在受到损伤的血管内皮,参与到保护肾小球的过程[3]。所以,当2型糖尿肾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升高时,极有可能是机体在进行代偿机制和自我保护反应,或者是肾功能的改变影响到了脂联素的分泌和排泄过程。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最主要的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之一,是一种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激活炎症反应,并直接作用于出球小动脉[4]。综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变化与患者的病情紧密相关[5]。综上所述,联合检测以上三者的具体含量水平,具体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内皮损害情况以及肾功能进展情况,为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梅华.蔡克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68-470.
[2] 周丽华,林小红,孟晓军,等.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1, 28(2):279-280.
[3] 荀靖琼,顾颖萍,王丙国,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40(2):168-170.
[4] 陈春莲,苏桂兰,刘树娇,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2616-2619.
[5] 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源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986.
(收稿日期:201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