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在万家灯火里闪烁
2014-11-12李汉超
李汉超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文本当中,能读到一首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这诗在你的眼前亮过之后,还能够让你的心隐隐作痛,那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疼痛是记忆的内核,人类总是对疼痛保持着深刻的记忆,这应该是人的本能的一种反应。诗人们常常将疼痛融入在诗行之中,试图让读者产生疼痛感,从而引发回应和共鸣。有些诗人一生都做不到,尽管写了很多诗,但读者一首也记不住。有些诗人一首诗足以俘获你的心,让你时常捧起,反复咀嚼回味。我就读到过这样一首好诗,它就是叶丽隽的诗歌《在黑夜里经过万家灯火》:
车灯亮着,前面坡地上,黑夜留出了
小块的空白……在森林公园,一切
都静下来了,夜鸟、树桠间的风
以及山脚下
一个城池的灯火——
我曾置身其间啊,多少个夜晚,多少年
没有呼应地微弱与单薄
都静下来了,而我无端啜泣
站在寂静的白云山顶
回望阑珊处,这些辉煌或卑微的闪烁
仿佛灵魂,今晚
我一一经过,一一经过
叶丽隽,女,1972年生于浙江丽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美术专业,曾任过教师等职。高中起习诗,诗歌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江南》、《诗潮》、《扬子江》、《天涯》等刊物和诗歌年度选本。出版诗集《眺望》、《在黑夜里经过万家灯会》等。
叶丽隽是诗坛近年来升起的一颗新星,她以柔软、温婉而隐痛的诗句打动着读者,像江南绵绵的烟雨,悠悠缓缓地浸润着人的心灵。这首诗一共只有12行,两小节,读来也有这种感受。如此静谧的万家灯火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诗人空旷而孤独的内心,闪烁着隐痛的光芒和力量。
诗的开头两句,“车灯亮着,前面坡地上,黑夜留出了/小块的空白……”,简明而干净的叙述将我们带进特定的背景之中,而“车灯”使“黑夜”留出了“空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省略号是提示和强化。接着,“在森林公园,一切/都静下来了,夜鸟、树桠间的风/以及山脚下/一个城池的灯火——”,以“静”为中心,运用三个意象来说明:“夜鸟”不再鸣叫,“风”歇在树桠间,就连“一个城池的灯火”也在山脚下静止了下来。这里的“森林公园”,是诗人观察事物的一个点,可能诗人就独坐在冷漠的石凳上,或斜靠在车座里,陷入了深深的冥想之中。一个破折号标识着诗意的转折,前面的“静”是为了引出随后诗人内心的波澜:“我曾置身其间啊,多少个夜晚,多少年/没有呼应地微弱与单薄”。虽然长时间置身在这么安宁静谧的环境里,“我”的内心竟然没有与之“呼应”,而任由内心躁动,多可惜呀;就因为没有“呼应”,“我”的内心才显得“微弱与单薄”,才这么渺小与虚无。而这样的安宁静谧却是强烈与丰富的,内心与氛围形成了矛盾和反差。在自省的内心里,诗人表达着自己的思考和隐痛。
诗人第二节,诗意进一步推进。“都静下来了,而我无端啜泣”,在这么安静的夜晚,在这么安静的地方,“我”没有理由地“啜泣”。诗人哭得这么动情,有谁知晓她内心的隐秘和痛苦?“站在寂静的白云山顶/回望阑珊处”,回望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多少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冷暖炎凉,酸甜苦辣,都在诗人敏感而柔软的内心“辉煌或卑微的闪烁”。“仿佛灵魂,今晚/我一一经过,一一经过”,诗人将这闪烁的“灯火”比喻成自己的灵魂,新颖独到,寓意深刻。“一一经过”,两次反复,表明诗人对往事回忆的认真,不愿漏掉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片断,而这种回忆是嵌进灵魂的、刻骨铭心的,绝不是随意发生的。
综观全诗,“黑夜”、“万家灯火”都成了一种隐喻,成为了诗人身处俗世之中内心隐秘和隐痛的代名词。诗人的内心是挣扎的,诗人的灵魂是不安的,因为她的心中有了太多的疼痛。她的这些疼痛,不是撕心裂肺的那种,而是隐隐约约让你牵肠挂肚的那种。叶丽隽曾说过,“心灵是孤独的猎手”,她的许多诗歌都是心灵的猎手捕获到的珍贵的猎物,并一一呈现给读者。诗人高春林说:“在叶丽隽那里,自然之物像是她诗的通道,她能够轻易地抵达语言的内部,对着事物,甚至是自己的情绪、良知、信念,而缓缓地低语。时而幽暗、低沉,时而在鸟鸣和水声中变轻。”
叶丽隽有着江南女子典型的的娇小玲珑,含蓄细腻,身上散发着独特的诗意和魅力。她谦逊地说,她只是作为细节和插图而存在,虽是一颗尘埃,却不抱怨自己的微小。有了这种心态,为人,做事,写诗,终会到达极致。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