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为何多抑郁
2014-11-11
不久前,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曾多次入围奥斯卡奖的好莱坞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因抑郁自杀身亡。抑郁似乎成了喜剧明星的魔咒,国外有喜剧之王之称的金凯瑞、幽默大师“憨豆先生”曾患有抑郁,国内葛优、周星驰等笑星亦曾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喜剧演员在带给人们欢笑时,自己却郁郁寡欢?心理专业人士的分析,或许能帮大家一探究竟。
那些被抑郁缠身的喜剧演员
据报道:以《心灵捕手》夺下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的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8月12日自杀身亡,其公关发言人表示“他一直被忧郁症所苦”。
喜剧演员被抑郁所伤,并非个案。以《变相怪杰》成名的喜剧之王金凯瑞曾患过重度抑郁,他说,变相怪杰也改变不了悲伤。因演《憨豆先生》主角而闻名的英国喜剧明星罗恩·阿特金森也患过抑郁症,他说,“连金钱也不能让我快乐。”国内的喜剧演员也不例外:周星驰被传有抑郁,据说是源于完美主义的压力;葛优曾表示,“焦虑症让我到现在都睡不着”……
把欢笑带给观众,背后却要咀嚼痛苦,这似乎成了很多喜剧演员的宿命。的确,职业与人的性格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具有某种性格特点的人会更喜欢、更适应某种职业,而这种职业一直要做的事情、一直要扮演的身份,反过来又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及其他心理特征。
“这种喜剧才能完全来源于绝望”
喜剧演员多被抑郁缠身,有的是有遗传因素。比如,卓别林,他母亲就有精神疾病。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心理学因素。
从人格因素看,环性气质的人更容易患有抑郁障碍。由于喜剧演员的职业要求,使得演员们在长期的表演生涯中易形成环型性格、环性气质。环性性格,又称外向性格,指的是富于同情心,多行动而好幻想,兴趣广泛,情绪不稳,或过于喜悦或陷于忧郁。环性气质的人外向、活泼,喜欢与人交往,但是,一个人时更容易感到寂寞和孤独。
人格心理学通过职业情趣量表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得出结论:适合做喜剧演员的人,需要在平凡生活中具有某种敏感性,对于别人忽视的细节,他却能受触动,并捕捉到其中的趣味。另一方面,他需要有一种独有的应对风格,常常用欢笑或嬉笑去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困境,以便能创造出喜剧作品。此外,很多喜剧作品展现的往往是生活中常有的困境、局限、失败,为了让观众觉得好笑、情绪达到极致,演员必须表现出夸张或是出乎意料的效果,为此,他们对自己的演技往往要求尽善尽美,甚至达到苛刻的地步,也因此承受了很多压力。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就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从社会环境因素看,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如金凯瑞有着不愉快的童年。他的爸爸51岁时失业,导致家里陷入窘困。他的妈妈也一直身体不好,长期卧病在床。金凯瑞不得不在16岁时辍学。为了使躺在床上的妈妈舒服一点,他表演着撞墙、从楼上摔下来的滑稽动作。尽管从小就展现了喜剧天赋,但家庭生活导致的阴影也一直在他心中,伴随他成长。金凯瑞说:抑郁症袭来时,你就会感到很绝望,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抑郁症患者何以演出那么多优秀喜剧的疑问,金凯瑞一语道破天机:这种喜剧才能完全来源于绝望。
用“欢笑驱散悲伤”其实是逃避痛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将人格划分为3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而“自我”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用自我理想来确立行为目标,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这三部分在人格构成中,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和所遵循的运作原则,因而往往相互矛盾、冲突,而自我作为中介,便不得不处在本我的驱使、超我的谴责、现实的限制的夹缝之中陷入“一仆三主”的人格困境。
喜剧演员在生活中也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而必须在演出中将欢笑带给观众,将负性情绪压抑在心底。喜剧演员的“本我”不断地受到压抑,在“超我”的规范下,“自我”在舞台上不断展示风采。这种用“欢笑驱散悲伤”的方式,其实是逃避痛苦、压抑悲伤。长此以往,会使一个人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生活。健康的方式是直面悲伤、接纳悲伤,允许自己有时是悲伤、低落的。
“二人转”演员小沈阳也曾经直言,“我们搞‘二人转的,都是台上人来疯,实际在台下不大活泼,不大爱说话的。”近日,同是赵本山徒弟的宋小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承,他和很多师兄弟虽然在舞台上是“人来疯”,但在生活中都是安静沉闷的。(据《人民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