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4-11-11李龙昌张少林

吉林农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稻瘟病防治规律

李龙昌 张少林

摘要:水稻稻瘟病在世界水稻产区都有发生,是水稻生育期间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我省主要在6月中下旬水稻分蘖盛期发生,其为害程度常因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年份一般可减产10%~20%,个别严重的地块达40%~50%以上。抽穗期穗颈受害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大量白穗或瘪穗,对产量影响极大。从生产实际调查情况看,在稻瘟病的防治上,许多农户完全依赖于化学药剂,忽视施肥、灌水及株体管理等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因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稻瘟病的发生、传播、侵染与诸多因素有关,在防治上也要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1.0078

1田间病害预测及主要症状识别

由于发病时期和受害部位不同,稻瘟病的症状可分为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叶瘟和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当日平均气温达20℃时,易在村边、宅边及树荫和粪肥迹地等处发病。从稻株上来看,稻株疯长,分蘖过多,株间郁闭,叶片宽大而披重,叶色浓绿的株体易受病菌侵染。叶部发病称为叶瘟,叶片病斑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也有所不同。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典型的慢性型病斑最为常见,通常呈纺垂形或梭形,也有近圆形或长达2~3厘米的长条形,病斑中央褪为灰白色,周围边缘出现黄色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在叶上另一症状表现为: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有时与叶片颜色不易区分,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这类病斑的出现,表明稻株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均利于发病,是病害流行的预兆,人们把这类病症叫做急性型病斑。如果在田间发现病株叶部为慢性型病斑,又遇连续阴雨天气,则7~9天后田间可能普遍发生叶瘟,10~14天后病情将迅速扩展。如出现急性型病斑,而气象条件有利于发病时,则4~10天后叶瘟将流行,急性型病斑每日成倍增长时,则3~5天后叶瘟将流行。穗颈瘟发生在抽穗期,在水稻孕穗期间,如果稻株贪青,剑叶宽大软弱,延迟抽穗,穗颈瘟发生机率大。在孕穗及抽穗期,如果叶瘟继续发展,剑叶发病,特别是出现急性型病斑或叶耳、叶舌、叶节发病,则预示穗颈瘟将流行。穗颈瘟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逐渐围绕穗轴和枝梗扩展。呈褐色或黑绿色长有黑褐色霉层,变色部可长达2~3厘米。

2病原与侵染循环

稻瘟病病菌多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翌年,当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也可随雨滴流水、昆虫传播。我省一般在6~7月间降雨后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到达稻株后在有水和适宜温度条件下,萌发形成附着胞,产生菌丝,侵入寄生,摄取养分,迅速繁殖,产生病斑,病斑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继续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3气象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在菌源具备,品种感病的前提下,气象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气象因素中,以温湿度最为重要,其次是光和风。温度主要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温湿度对此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达6~10小时,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病害就易发生流行。进入6月下旬,平均气温达20℃以上,稻瘟病流行就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但在抽穗时,如果降雨天气多,气温降低在20℃以下并持续一周左右,水稻抗病性降低,穗颈瘟发生严重。

4株体抗病性强弱与发病的关系

水稻的抗病性与植株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生理生化等有关。株型紧凑。叶片窄而挺,叶表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被侵染的机会。相反叶片宽和披张度大时,病菌孢子降落其上的数量多,同时株型披散容易增高田间湿度,从而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稻株表皮细胞的硅质化程度和细胞膨压度与抗病菌侵入的能力有关,硅酸盐被水稻吸收后,沉积于表皮细胞形成胶膜,有阻碍病菌穿透、侵入的能力。稻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物的含量也与抗病关系很大,体内谷氮酸、天冬氨酸等可溶性含量高时,为病菌提供有利的营养条件,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而且稻株细胞积累可溶性氮过多时,则贪青徒长,组织柔嫩,叶片披垂也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易于感病。另外稻瘟病的侵染能否发生过敏反应与抗病性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抗病品种的细胞在菌丝侵入初期迅速发生过敏反应变褐坏死,使病菌被限制在侵染点细胞中不久即死亡,因而所引起的褐色小斑不再扩大,这种过敏反应是抗病菌扩展的主要因素。

5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5.1消灭菌源

及时处理病草和病谷,消灭初侵染源。病田应分别收割,将病草、病谷另行堆放,病草可作燃料、饲料和造纸原料,切不可用其催芽和捆秧把等。对种子进行消毒,可选用25%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6小时,或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时间为2天。

5.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科学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稻苗长势、气候条件及水稻各个生育期的生产目标确定施肥数量及种类。避免氮肥偏施、迟施和一次过量施用,氮磷钾三元素要配比合理,增施磷钾肥。要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要求,进行科学补水,促控结合。分蘖末期以前实行浅水勤灌,以利于根系生长,提高抗病力。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前,应及时排水晒田。幼穗分化至抽穗期,也要浅水勤灌,特别要防止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缺水受旱,灌浆结实期,实行干干湿湿,使水气协调,以利于养根保叶。

5.3药剂防治

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施药次数。施药的重点应放在穗颈瘟上,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着重在抽穗期施药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及时施药预防和治疗。生产中常用的药剂有三环唑、稻瘟灵、稻瘟净、异稻瘟净、多菌灵、甲基把布津等,按技术要求操作,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李龙昌,辉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稻瘟病防治规律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巧解规律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