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薯扩繁技术
2014-11-11杨邦贵等
杨邦贵等
摘要: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易感染病毒,种薯退化严重,连续种植减产幅度可超过50%。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生产上常大面积使用脱毒种薯。马铃薯是长阳县的优势产业,建设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1.0065
长阳县位于清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500米以下低山地区,终年无雪无霜,热量资源丰富;海拔500~1200米半高山地区为典型的温带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不太冷;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为典型的寒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黄棕壤。土壤呈酸至微酸反应,一般pH值5.0~5.8,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4.46%。全县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农民种植经验丰富。全县海拔1400米以上耕地面积有6万亩,气温冷凉,风速大,条件得天独厚,最适于马铃薯良种的繁育生产。根据省政府2008年制定的《湖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长阳县被定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
1建立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
1.1扩繁基地建立的必要性
马铃薯产量的高低与种薯质量关系较大。在生产过程中马铃薯易感染病毒或类病毒。浸染病毒或类病毒后种薯退化严重,连续种植减产幅度可超过50%。加之海拔500米以下山区马铃薯成熟期气温高,生产上不宜自繁留种,必须从高海拔(冷凉)地区引种,而且马铃薯用种量大,常规用种每亩在150~200公斤。由此可见,马铃薯良种扩繁任务十分艰巨。基地建立后,年生产脱毒马铃薯良种1000万公斤以上,可供大田5万亩种植。按比常规用种亩增产300公斤计算,亩产值增加500元,新增社会效益1.0亿元。
1.2种薯扩繁基地
微型薯繁殖选择在海拔1400~1600米的资丘镇桃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下涉3个自然村,自然隔离条件良好,耕地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排灌方便,光照条件较好;500米之内无马铃薯和“十字”花科作物。可建设一级脱毒原种面积100亩,二级脱毒种薯500亩,标准种薯5000亩。
2 主要品种
2.1 早熟品种
2.1.1费乌瑞它 生育期60~70天。株型直立繁茂,分枝一般为3个左右,株高50厘米左右,生长势强,花蓝紫色,结薯5~6个,块茎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耐贮藏。薯块较大且匀称,呈长椭圆形,外表光滑,芽眼少而浅,皮淡黄肉鲜黄色,淀粉含量高、肉质脆嫩爽口,符合我地消费习性,商品性极高。易感晚疫病,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常规栽培以每亩4500~5000株为宜。配合早春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上市时间,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高产的可达2500公斤以上。
2.1.2中薯3号 早熟品种,出苗后60天可收获,株高60厘米左右,株型直立,分枝少,生长势强。花白色而繁茂,易天然结实。单株结薯数3~5个,结薯集中,大中薯率可达90%以上,薯块椭圆形,顶部圆形,浅黄色皮肉,芽眼少而浅,表皮光滑。休眠期60天左右。植株较抗病毒病,退化慢,不抗晚疫病,稳产性较好。
2.2 中晚熟品种
鄂马铃薯5号。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94天,株型半扩散,生长势较强,株高62厘米,植株整齐,叶片较小,花冠白色,开花繁茂。结薯集中,块茎长扁形,表皮光滑,黄皮、白肉,芽眼浅,单株结薯10个,商品薯率74.5%。人工接种鉴定,植株高抗马铃薯X病毒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抗晚疫病。淀粉含量14.5%,还原糖含量0.22%,粗蛋白含量1.88%,维生素C 含量16.6毫克/100克,亩产高可达2000公斤。
3 技术措施
3.1 原种来源
考虑适应性和经济性,依据《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NY/Y121-2006)和湖北省农业地方标准《马铃薯种薯(苗)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DB51/T 821-2008)的要求,从凯瑞百谷公司引进种薯繁殖原原种。
3.2播种前进行种薯催芽和消毒
一级脱毒种薯扩繁,每亩10000粒播种。二级种薯扩繁,选30~50克小薯整薯直播,50克以上块茎切种,单块重25~30克,每块带1~2个芽眼,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亩用种量150公斤。
3.3高厢垄作
地温稳定在5℃为适宜播期。播种采取双行高厢垄作,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亩5000~6000株;施肥按照设计产量进行N、P、K配方,一般底肥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播种时间在2~3月。
3.4田间管理
3.4.1肥水管理 第1次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齐苗后追施尿素5公斤/亩。苗高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成高垄,现蕾期进行叶面喷雾,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200克。保持田间土壤持水量60%~70%。
3.4.2田间去杂去劣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于苗期、盛花期、收获期,进行3次田间调查,开展去杂去劣工作,拔除混杂植株,异症株,包括地下块茎。保证种薯纯度。
3.4.3病虫害防治 以防治晚疫病和蚜虫为主,在出苗后30天每隔7天喷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处理。齐苗后选用不同杀虫剂严格防治蚜虫。
3.4.4病毒检测认可 在收获前,原种和生产用种薯进行病毒检测认可,申报和领取合格证。
3.4.5种薯认证 及时收获并摊晒4~7天,剔除缺陷薯及杂物。将种薯分品种、分级袋装,每袋50公斤。作好标记,用双标签标明收获期、品种、等级等,袋内外各一。最后分品种和批次进行储藏。仓库用甲醛熏蒸,撒生石灰,喷杀菌剂,防鼠害,不同品种单储,储量为仓库容量的2/3。储藏温度3℃~15℃,湿度70%,保持通风,库内清洁卫生,防冻害。
参考文献
[1] 韩志宏 隆德县马铃薯脱毒一级种薯繁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 19:93-93.
[2] 申青岭.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技术[J]. 种子科技, 2008,(02).
作者简介:杨邦贵,大专学历,长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