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受理及初审阶段审查业务处理模式研究

2014-11-11陈安玥吕亮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5期

陈安玥 吕亮

摘 要:随着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未来五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于专利受理和初审阶段的工作压力也是大幅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专利受理及初审阶段审查业务模式有必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和完善。该文通过对专利受理及初审阶段审查业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针对这个环节进行优化的思路。

关键词:专利受审 初审 审查业务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17-02

1 专利受理及初审面临的挑战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认为:“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既要当好“攀枝花”,又要做好“顶梁柱”。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保护要与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相契合、相适应,要发挥知识产权的自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随着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未来五年我国申请量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制定《专利审查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过程中,以三种专利年平均增长率15%的速度增长进行保守预测,到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将达到75万余件,三种专利的申请总量将超过250万件,分别比“十一五”末期翻了一番,分别为1.9倍和2.0倍。

随着知识产权申报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于专利受理和初审阶段的工作压力也是大幅增加,笔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在专利受理和初审阶段存在如下几方面的挑战。

1.1 数量的挑战:专利申请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2013年12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年受理三种专利申请237.7万件,相比“十二五”规划的250万件,已经非常接近,预计在2014年底之前,就能到达规划目标;其中,对于发明专利申请的受理量已经达到82.5万件,已经提前2年实现专利申请75万件的目标,而且,发明专利占三种专利总量比例五年来首次超过三分之一,同比增长26.3%。

另外,在2013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2万件,占全球申请总量的比重首次超过10%,在《专利合作条约》体系中跻身至第三位。

1.2 审查能力的挑战:申请量的快速增长考验着我局的审查能力

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对我们的审查能力提出了挑战,据初步估计,未来2年中,我局需要审结发明专利申请将超过180万件,而三种专利申请审结量在整个“十二五”时期将超过800多萬件,相比“十一五”期间审结发明专利申请均将翻两番甚至还要多。

审查工作负荷快速增长与审查人力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日益突显,按照我局“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2015年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22个月的要求,要实现审查处理能力的目标,据测算,我局的审查员缺口将至少5000人。

1.3 面临国际上审查周期缩短的挑战:世界强局审查周期目标都在缩短

包括美国专利局(USTPO)、日本特许厅、欧洲专利局,为了占有更多的世界专利市场,赢得知识产权审查的竞赛,进一步缩短审查周期已经成为赢得这个竞赛的关键。其中,美国局提出在2014年实现所有新专利申请从申请日到申请人收到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时间控制在平均10个月内;日本局已经在2013年将一通周期降为11个月的目标;欧洲专利局2011年便已实现将专利审查周期降至9个月。

所以,大部分专利世界强局的专利审查周期相对我国2015年实现缩短至22个月的目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领先,为我国知识产权申请、审查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 专利审查受理及初审阶段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结合多年的专利审查实践,对我国专利现有审查制度下影响审查周期、审查能力、审查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对专利审查流程和业务的整体分析、数据比对,笔者认为在专利审查受理及初审阶段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 专利申请量大,文件扫描环节需优化

在现有的受理流程中,专利局在收到申请人申请后,首先对这些资料进行扫描,实现文件的代码化,之后便交给审查员进行形式审查和合规性审查。

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电子申请文件总数1524万件,其中表格类文件的数量为 800多万件,约占需要扫描文件数量的一半多。随着专利申请量逐年的递增,同时电子申请率也逐步提高,文件扫描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对工作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文件扫描环节中,完成单一案件文件的扫描平均费时约十分钟,如果扫描处理结果不理想或者失败,那么这个案件需要重新由审查员重新进行处理,有的案件最长需延长几天时间才能完成扫描,这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个案的审查周期。在实际审查中,由于操作或原件质量等原因,造成请求文件扫描失败现象不是个案,而是常常发生,占用审查员大量时间进行处理,极大地影响了审查业务正常执行。

由此可见,电子申请表格类文件的扫描处理,不仅增大了审查员工作压力,占用了大量审查资源,还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审查质量的提高。

2.2 专利初审环节,一般性审查智能化不足

在初审环节,要对申请是否存在明显缺陷进行审查。主要包括:是否属于《专利法》中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是否明显缺乏技术内容、不能构成技术方案;是否缺乏单一性;申请文件是否齐备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在初审环节,发明初步审查及三种专利法律手续事务处理,涉及到的文件种类多、数量大,审查内容广泛,事务繁杂。在这种情况下,审查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完成机械化、重复性高的工作,与发明的实质审查相比,不能发掘和发挥审查员创造性劳动。而通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机械化、重复性的工作如果能够大幅度降低,将能够大幅度降低审查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审查员提供辅助,减轻审查员的负荷。

另外,随着全国代办处业务的拓展,除初审及流程管理部和专利审查(北京)中心参与发明初审及三种专利法律手续事务处理以外,都由来自各个地区的不同代理人员完成此项工作。但区域分布的广泛性也随即带来大家对审查标准理解不统一、不一致的问题,这种不一致又造成所提交申请文件的千差万别,为专利实质审查产生新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审查标准、优化系统和流程等手段统一审查标准。

3 专利审查受理及初审阶段业务优化思路

要应对以上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做好知识产权服务国民经济、提供有利支撑的目标,就需要从业务审查模式、管理优化、信息化辅助等手段来寻找突破,而其根本则是进一步优化审查模式,梳理并细分受理和初审阶段的任务,向业务优化和流程重整“要资源、要效率、要质量”。

3.1 加强受理阶段扫描过程监控,优化受理审查阶段业务处理模式

对于受理阶段的文件扫描,要加大监控力度,完善局内软扫系统监控的功能,及时发现扫描中的异常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将异常反馈给审查员或管理员,将问题及时化解,减少审查员等待及后续审查时间。

同时,建议借助专利局现有电子申请客户端系统,加大电子申请提交力度,并尽量将各类文件的扫描和电子化过程,交由代理机构或者申请人完成。申请人自主完成文件的扫描后,将电子文件随申请书一并提交到专利电子申请系统,通过分散扫描压力和扫描迁移的方式,来进一步减少占用审查人员的时间,缩短案件审查周期,充分实现电子申请及各类文书的全面电子化,可以大幅减少表格类文件的扫描处理,可取消对专利请求书、中间文件、复审無效文件等67种表格的扫描。通过这种对受理环节业务处理模式的优化和变革,对于降低审查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还可以在受理环节,减少对纸质文件实现取消扫描的表格类文件包括三种专利请求书、中间文件、复审无效文件、向外申请文件、PPH文件等,共计67种。

3.2 加强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初审智能化奠定基础

在专利审查阶段,审查员目前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包括申请文件格式和内容法律合规性审查。对于申请文件格式的审查,主要是核对专利申请文件是否齐备,其格式是否符合专利撰写规定,比如:请求书中各项信息填写是否正确、齐全,是否已按规定缴纳申请费等。

对于这些数据项的审查,可以按照专利审查指南,对这类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对审查项进行标准化管理,细化数据项分类,设定数据校验标准和通过审核的规则,建立标准数据想的信息化审查模型,通过计算机对接受的待审数据进行自动化初审。对于通过初审的文件来减少这些占用审查员的重复性工作。

4 结语

综合以上的问题分析和实践体验,在专利的受理、审查环节,通过对业务的优化、规则的细化和标准化处理,能够为下一步实现专利审查模式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向业务优化、标准化要效率,让审查员集中更多智力因素于案件审查质量,通过信息化建设,将专利案件审查中的一般合规性检查交给机器自动、自主完成,帮助审查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战略性、发现性的战略性工作中去,这将是是实现我国专利审查、受理阶段业务优化的一个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 田力普.2030:我局专利审查模式的变革和展望[J].审查业务通讯,2013(10).

[2] 专利审查业务研究与实践编委会.专利审查业务研究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ISBN:751290603X,2013.

[3]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知识产权出版社,ISBN 978-7-80247-546-5 D-923.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