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4-11-11施焰
施焰
摘 要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多样的薄弱或缺失问题,这是由大学生自身和国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帮助大学生培养并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从学校、政府、家庭和大学生个人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信仰使人产生精神上的依托,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和理想的归宿。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后备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当代大学生普遍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认同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并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来指导学习生活,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上存在信仰薄弱或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大学生信仰多元化趋势出现,大学生在多样的信仰当中徘徊不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比重降低,有的甚至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外,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二,部分大学生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的成效,只看到眼前的资本主义发展现状较中国相对发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命运抱以怀疑态度,甚至放弃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
第三,部分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作一种教条。不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时生搬硬套,不是内化为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而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课业负担,这直接影响了我国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第四,部分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不能辨别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盲目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政治灌输。以至于他们不明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信仰。
2 产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本身就不只是一种‘现实的,它是执掌着传统,超越着现实,而旨归于未来的”,①其缺失与弱化有其特定的时代性和历时性。归结起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身处其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加上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入,无法树立起比较正确的共产主义信仰。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理性辨识能力,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大学生的观念中,需要反复使大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将这种意识上升为大学生的价值观,但大学生只将学习成绩和专业基础知识放在学业的首位,忽视了对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并且大学生只能在政治理论课上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将此以课业考核作为最终目标,在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进行灌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实际进行生硬吸收,无法内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无法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内在要义,也就无法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是国内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党内的不良现象的刺激。部分党员干部在职期间没有抵御住资产阶级的腐化思想的入侵,在本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进行钱权交易,生活腐化,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败坏了党内的廉政风气,使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对党的信任,降低了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多种不良信息也跟随网络在大学生当中掀起巨大冲击,缺乏理性辨识能力的大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资源中迷失方向,而网络中的各种思想观念充斥着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理念,对于大学生的信仰选择造成多样化的趋势,有些网络上为了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不惜扭曲价值观,给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创造难题。再次是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大学生对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再一次产生疑问,市场经济下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影响了部分大学生,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让部分大学生摒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三是国际环境的影响。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不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人开始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信心,怀疑社会主义是否能战胜资本主义,甚至开始认为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怀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只从表面现象出发,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是由于苏联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目标才导致解体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此进行大肆渲染,放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弱势面,使用文化殖民手段,企图对我国实行颜色革命,并且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阻碍我国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利用大学生辨识能力弱的特点向其传播歪曲的社会主义信息,刻意夸大社会的不公现象,渲染他们的优越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企图分化瓦解中国的意识形态,传播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让大学生放弃共产主义追求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3 解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正确途径
解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依靠单方面的力量就能解决,必须结合学校、政府、家庭、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才能合力完成。
在学校中,首先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内容的深入教育,改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政治理论课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克服教条主义,使政治理论课更加通俗易懂,并且能结合时代特性,帮助大学生认清时代特征,注重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样,“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②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做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成“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③其次要创建有助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的社团,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充分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深刻领会并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批判精神,将外在的马克思主义理念内化为个人的信仰。再次要发挥各党员干部和各个任课老师的模范作用,优化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队伍,各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高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挥教师和学生中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达到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得到稳固。
在政府方面,首先应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其次应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社会环境,整顿网络媒体中的不良社会风气,宣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剖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树立大学生的时代紧迫感、民族危机感和历史使命感,鼓励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梦”的实现相联结,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将这种理想的实现归结到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让当代大学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再次加强各地包括政府部门、高校在内的多个部门针对高干分子、领导干部、大学生骨干进行集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的更加灵活的教育方法,凝聚社会的主要力量焕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新的生机。
在家庭上,大学生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父母应切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进而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言行,言传身教,组织有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家庭集体学习和相关的户外实践活动,从家庭方面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予以教育和培养。其次,父母不能只关注大学生的在校成绩,而更应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冲击,帮助大学生认清时代的特征和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朝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高度上来,鼓励大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大学生个人方面,一方面应提高自身的理性辨识能力,防止腐化思想的入侵。以自我探索为途径,提高自我对外界信息的鉴别能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我实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中提高抵制不良信息和不科学信息的能力,主动向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靠拢。另一方面应自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明晰资产阶级的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的科学性,并在其中寻找理论的当代价值,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体验,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新境界。
注释
① 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仁[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31.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6.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倍仰状况研究[D].燕山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