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2014-11-11刘千桂

人民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传媒业传统媒体核心

刘千桂

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刘千桂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应该怎样融合?北京又将从何入手,先动先行,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北京数字音像产业创新型商业模式研究”课题组认为:应以家庭需求为中心,活用传媒资源,延伸传媒产业链,着力推动多维、互动、融合的媒体生态系统建设。

媒介融合 家庭需求 传媒产业链 媒介生态

媒体融合发展的目的是“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也是主流媒体一直以来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新技术条件下,如何融合发展,则需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面临几个核心问题:一是新兴形态的迭代更新之困。媒体融合发展需要“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但是切忌“唯技术论”。瞬息万变的时代,传统媒体需要找到发展的根基,以不变应万变。二是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之谜。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但不能走互联网发展之路——以资本作为主要驱动力。中国互联网的资本驱动模式是外资的“选秀”游戏。例如,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瞄准中国互联网业广撒网,即便同类网站,投资也不止一家。如今,中国互联网产业基本上被外资控制,传媒业不能步其后尘。三是一亩三分地的商业模式迷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富足的收入渠道,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只能充当配角,为新兴媒体做嫁衣。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传统媒体需要紧紧抓住战略性、全局性的发展根基,需要拥有雄厚的产业实力,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为此,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打造核心引擎。

传承传统媒体的发展根基,以家为原点,融合一切。家是传统媒体的发展根基,客厅是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的核心舞台,一家人不会共用一个微信号,但会一起欣赏一部电视剧。新兴媒体或互联网侧重于满足个性需求,而传统媒体可以同时兼顾个人和家庭需求。而且,当前的互联网业态和新兴媒体形态主要以个人为基础,而忽略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因此,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家,从微观方面来说,是个人之根;从中观方面来说,是企业之根;从宏观方面来说,是国家之根。所以家是媒体融合以及融合一切的核心节点。

强化互联网思维,抓住互联网成功模式的核心基因。互联网的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均建立了强大的生态系统,尤其以阿里巴巴为最。阿里巴巴上市路演,马云24次提及其生态系统,归结于其长期以来在传播、商务和金融领域的精心布局。如今,淘宝网逼迫传统企业纷纷转型;菜鸟的目标是全国范围内24小时内到货,将谱写新的商业图谱;余额宝带给金融业的冲击余波未平,浙江网商银行又横空出世,传统金融业面临重构。

新兴媒体形态——微信则从颠覆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服务开始,发展到“连接一切”,集新闻资讯、社交、支付、理财、微店等各类服务于一体,随时随地满足个人需求,已不只局限于媒体形态,正在成为个人的媒体中心和商业活动中心。

简而言之,跨界、融合、多维生态是互联网或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核心基因。传统媒体拥有最强音——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却没有与之相等的产业实力,不能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局限于传媒领域的深耕细作,而应当将传媒的触角延伸到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完美融为一体,时时刻刻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成为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智能化助手。

综上所述,“家”+“生态系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是:以家庭需求为中心,构建媒体传播、商务活动、金融服务等多维互动融合的生态系统,使融合业态或产品应用随时随地地满足家庭需求,成为家庭的生活管家,甚至成为家庭生活的智慧大脑。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举措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不能只看到现有技术、资源和条件,不能局限于传媒领域的一亩三分地,不能寄希望于脆弱的民族资本,不能将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混为一谈。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传承精髓、自力更生、步步为营。在我国民族资本实力尚弱、传媒业的体制和机制有待突破的情况下,最好方式是以增强媒体自身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产业实力作为主要驱动力。与之相应的核心举措是:以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基础,延伸传媒产业链;以重组报刊发行渠道为核心,掌控互联网的核心环节;着力推动多维、互动、融合的媒体生态系统建设。

传承精髓,延伸传统媒体产业链。入口是互联网最重要的争夺领域。基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活用互联网思维,让传统媒体成为互联网流量暴涨的强大入口,既延伸了传媒产业链,又拓展了其产业空间,为媒体融合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例如,可选择电视非时政类节目先行先试。观众欣赏节目时,可以通过二维码或新颖的节目形式,“即刻”通过电商平台下单,实现媒体传播力和家庭购买力的无缝嫁接。中央电视台的“央视网商城”和浙江卫视的“开心大买卖”节目都是很好的尝试。但是,得走传媒的特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模式,让传播力和销售力无缝嫁接,反之,跟随互联网既有的规则发展,只能碌碌无为或无疾而终。

组建最后一公里物流网,掌控互联网的核心环节。没有物流的互联网只是空头支票,而最后一公里物流是产品或服务入户的重中之重。当前,建设最后一公里物流,互联网巨头和物流企业也只能试点,而报刊的发行渠道具有天然的优势。借助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东风,着力推进报刊发行渠道重组,可以以社区为单位或一刻钟商圈为单位,建设高效、快速的物流配送站(类似于传统的报刊亭模式),并以此为基础组建最后一公里物流网。一方面,必将牢牢掐住互联网的命门,调动互联网资源为传媒业服务;另一方面,传媒集团可共享物流渠道,协同创新;再者,传媒产业链能够无限延伸,从而使媒体融合形态与家庭生活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构建多维、互动、融合的媒体生态系统。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媒业、各类企业、金融行业亟待转型。与之对应,构建媒体传播、商务活动、金融服务等多维、互动、融合的生态系统,让传媒业、传统企业和金融业抱团发展、互惠互利。多平台、多屏幕、多终端丰富媒体融合形态、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家庭提供一站式、管家式贴心服务。让传媒业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深入人心;让传媒业拥有组合拳,自由地选择商业模式参与市场竞争;让合作企业和金融机构壮大传媒业的服务能力和产业实力,同时为传媒业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

(作者为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数字音像产业创新性商业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ZHB012)和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重点项目《新媒体广告与商务融合发展模式研究》研究成果

责编/刘瑞一 美编/于 珊

G21

A

猜你喜欢

传媒业传统媒体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