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寻踪华夏建筑魅力长卷

2014-11-10陆杨

时尚北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太岁徐明藻井

陆杨

穿过街道中间那座大红色的牌楼,一股清幽而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大街上的喧闹似乎也消失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便位于这已有六百年历史的先农坛内。

刚进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前建筑界泰斗罗哲文先生所题的“中国古代建筑展”几个金色大字。博物馆馆长徐明介绍说,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镌刻着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被视为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标志。中国古代建筑更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财产。先农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1991年9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这里落成,正式对外开放。此后经过几年的修缮和复建,一座完整的明代皇家坛庙建筑群已恢复雄伟的英姿。

古今结合展示建筑文化深邃内涵

徐明馆长说,如今的博物馆分为先农坛古坛区、中国古代建筑展以及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三个参观区域,以古代坛庙氛围和现代展览形式相结合来展示建筑文化的深邃蕴含。

徐明馆长说,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前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类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及辉煌的艺术成就;后者展示了先农坛近600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展览以丰富多彩的文物、图片、照片、模型等反映中国建筑的灿烂成就;以独树一帜、雅俗共赏的展览体例、编制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神韵。

先农坛古坛区

徐明馆长介绍,先农坛古坛区包含了位于太岁殿南侧的具服殿、观耕台、一亩三分地、地祇坛石龛和先农神坛。观耕台是皇帝观看大臣行耕礼的观礼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砖石结构,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台西是皇帝亲耕田,即一亩三分地。台北大殿为具服殿,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

天神地祇坛是明嘉靖时期根据典章制度改革的需要,于先农坛内坛南门外增建,用以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丰收。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目前尚有保存完好的地祇坛石龛座移入博物馆内,以绿色植物示意地祇坛原有形制。

先农神坛位于地祇坛石龛西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坛台座北朝南,四面各建有八层台阶。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

中国古代建筑展

太岁殿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包括拜殿、太岁殿正殿及东西配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叫太岁坛。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

徐明馆长介绍,太岁殿、拜殿、西配殿如今是中国古代建筑展区域,共分为五个主题。其中拜殿展出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风格。

太岁殿正殿中间是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复原了清光绪末期(1900年以后)太岁坛的祭祀场景。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所以它既是星辰,又是民间奉祀的神灵。原来是作为明代山川太岁、天神地祇诸神合祀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分建天神地祇坛后,殿内只供奉太岁神,并一直持续到清亡。太岁殿正殿左侧区域展出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建筑风格,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右侧区域展出的是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城源于政治统治与军事防御,市源于经济发展。二者的逐渐合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轨迹。

另外,西配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展厅以住宅、宫殿、园林、坛庙、陵墓等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作为重点,将其功能、形态作出了系统说明。

徐明馆长说,中国古代建筑展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奥,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就。

徐明馆长还介绍了一个花絮,中国古代建筑展中,像门墩、石敢当这些小物件,不少都是博物馆人员从北京大街小巷的胡同里发现的。十多年前正好是北京改造如火如荼的拆迁期,工作人员常常骑着三轮车串胡同,那些废弃的古旧“垃圾”却是我们眼中的“宝贝”。当时的先农坛石墩、石龛都散落在坛区各处,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其梳理后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完成了先农坛文物的摸底,并在展览中展出。

先农坛历史文化展

位于太岁殿西侧的神厨院落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准备牺牲祭品及存放先农神牌位的地方。徐明馆长介绍说,神厨院落是先农坛历史文化展区域,但这里因内部修缮,自2014年6月20日起暂停开放。

徐明馆长说,这部分展区主要介绍的是先农坛的历史沿革和建筑风貌。另外还有展现清代皇家祭祀先农之神和亲耕田的礼仪过程、祭祀陈设、祭祀礼器,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文化。最后是古代祭农文化介绍。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开创者的化身。自汉代起,祭祀先农被列入国家典章制度,并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祭祀先农之神,既是中国古代祭农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农神崇拜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稀世国宝”隆福寺藻井

说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徐明馆长说,“先农坛古建筑群本身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此外,在中国古代建筑展上,我们重新恢复了隆福寺四组藻井。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上的一种装饰处理,是小木作装修技术施展的高峰。隆福寺这些藻井是改革开放初期被文物部门抢救下来的,幸运地躲过了隆福寺被焚的劫难,我们馆一直妥善保管。”

其中安居在太岁殿殿顶的这组“云顶天宫”造型藻井,被誉为“稀世国宝”,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组藻井原挂在隆福寺正觉殿释迦摩尼佛顶部,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惟妙惟肖。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说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整座藻井美轮美奂,是独一无二的珍品。

徐明馆长最后说道,先有中轴线,后有北京城。作为中轴线上与天坛交相呼应的祭祀建筑,先农坛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从为帝王服务的建筑到而今的文物遗迹,它无处不体现着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于此,就有责任担负起梳理先农坛历史、展示先农坛精髓的任务,在恢复北京城原貌和中轴线申遗的工作中,尽一份力量。

正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帝王及百姓们都非常崇敬先农神,先农坛也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走出博物馆,流连于这些古老的建筑间,感慨古人精湛技艺的同时,回味着窗棂斗拱间带来的凝重气息,体会到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的永恒之美。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

猜你喜欢

太岁徐明藻井
靠颜值洼地上央视:一个丑角“挑”成人生赢家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沥青路面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
“太岁头上动土”说的啥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POP CULTURE CORNER
“太岁”到底是何方神圣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HMAC-20)在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的应用研究
微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篇 比拟苍穹—— 古建筑中的藻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