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4-11-10吕燕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构建

吕燕华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和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落实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应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只要占据了这个主阵地,研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合作精神;构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关键是要转变目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引导学生从以接受为主转变为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从而开发和张扬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让学生成为数学研究活动的主体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以知识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它关注的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渗透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

1.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情景。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质量也高;主动参与面广,教学效果就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强烈需求。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时,我首先安排这样一个活动: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数,移动一下小数点使它变成另一个数,看看能写出几个?在原数的左右按一定规律排成一排。由于活动情景是学生有兴趣参与的,任务又完全能胜任的,他们马上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继而主动研究小数点变化的规律。

2.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入手,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对什么样的问题存在疑惑,想去研究。其次,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选择研究的内容,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自己实现学习目标。

3.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面对一个未知领域,孩子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尝试一番。而对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知识,会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研究的方法

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共同研究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性学习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大力提倡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这种学习形式符合小学生“好合群”的心理特点,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模仿,取长补短,从而扩大眼界,打开思路,产生一个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萌发。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研究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和实质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养成时时想发现、事事想探究的认知习惯。应该说小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将研究性学习引进数学教学中,使数学学习方式从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自主探究转变,实施的途径是:

1.运用发现法优化教学过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接受式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无法经历“满怀欲望、痛苦、茫然、激励、充实和喜悦的探究过程”,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渐渐的其自主性、创造力被扼杀得荡然无存。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发现,使新知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在无人指路的时候也能找到通往知识之路”的本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构建“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套用,必须经过思考、探索、研究、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因此“问题解决”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模式,实际上是把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比较,认为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的思维和研究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研究能力,掌握研究的方法,还能使学生体验研究过程中失败的痛苦、成功的欢乐,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得以更充分发挥,也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构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