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课间活动“标准化”模块设计的研究
2014-11-10张伟
张伟
摘 要:本文对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体育大课间“标准化”模块设计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对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有效性和实际性的特点进行探索。通过三年的实践论证,八个模块之间的“标准化”设计深受学生喜爱。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 “标准化”模块 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84-02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但目前,部分基层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没有“标准化”模块的建立,导致存在自由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质量。
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在三年的时间里,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实践做法和反思体会进行整理分析,期待对基层体育工作者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 研究背景及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1.1 研究背景
2007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各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共青团委等共同决定,从2007年新学期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9月,安阳市百万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正式启动,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也将“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计划落实到一天两次的大课间活动中。
1.2 开展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活动,经过亲身经历,反思体会,同伴互助等多种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模式,轰轰烈烈的大课间活动让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提升。而在开展过程中,身处一线的体育教师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了更为客观性、评判性的评价,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问题一:大课间活动创编内容如何制定。
问题二:大课间活动参与模式如何规范。
问题三:大课间活动参与人员如何安排。
1.3 现状问题的分析
在对安阳市区24所公办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总结出三类模式。(见表1)
2 大课间活动“标准化”模块设计的探索
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通过“调研—— 论证—— 实践—— 创新”的途径,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大课间活动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设计出一套“标准化”的体育大课间模块体系。
2.1 在创编内容的设计上分为八个模块(见表2)
2.2 “八个标准化”模块的实施参照表
(1)“队列及行为规范类”模块实施参照表(见表3)。
(2)“操武类”模块实施参照表(见表4)。
(3)“特色跑类”模块实施参照表(见表5)。
(4)“班级创新项目类”模块实施参照表(见表6)。
(5)“中招体育考试类”模块实施参照表(见表7)。
(6)“展示评比类”模块实施参照表(见表8)。
3 结论
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体育大课间“标准化”模块设计对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有效性和实际性的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三年的实践论证,该设计符合“标准化”的特点,八个模块符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运动负荷达到既定要求,各模块之间的“标准化”设计深受学生喜爱。该设计注重一线体育教师的可操作性,立足基层,贴近实际,期待把成功经验和方法向基层学校甚至是农村学校推广,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2007.
[2] 杨成文,杨鑫.“阳光体育”在武汉—— 以武汉市育才小学,青少年宫小学为例[J].考试周刊,2009(32):162-163.
[3] 方晶.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1(88):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