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2014-11-10运文强陈威志李文召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展

运文强 陈威志 李文召

摘 要: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为此,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培养,进行课程改革;建立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创新 能力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3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知识能力的要求。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平台、资源更加丰富的实践育人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独立自主、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发现问题、主动探索和交流合作等创新素质成为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建设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是,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1 大学生创新工作的现状

1.1 学生现状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的入学成绩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比。他们的基础知识有缺陷,综合素质差;进入职业院校后,学校的培养侧重点在动手能力,理论研究和实验偏弱;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个别学习能力、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只是被老师选择后被动跟随,做些资料收集等初始工作。

1.2 教师现状

主要问题在教师方面。以本人所在学校为例,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来源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偏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师在科技创新中对问题的创设、发现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指导学生力不从心。由于从学校层面缺少要求和激励机制,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搞科研在选题时没有让学生参与的意识,他们认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结构、动手能力、求知欲都有问题,帮不上什么忙,却要花大量时间弥补他们的不足,带学生成了累赘。

1.3 领导现状

领导没有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做重要的工作对待,组织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活动很少,使创新活动流于自然。我们学校在顶层设计上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比如设计了一个“技能提高工程”,其中包括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内容,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希望在3~5年内达到“建设7~9个创新实践基地,资助创新实践项目250个,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常态化”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在投入方面缺乏有力的支持,师资培养方面的设计不够明确,停留在个别项目个别支持的水平。

2 对策

2.1 转变观念

加强师资培养,强调课程改革。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要通过课程改革,摒弃传统的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条件的课程一定要理实一体化,强化学生的动手环节,开发有利于学生动脑的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以非常规思维验证实验结果。同时,要突出职业院校特色,创新成果未必出自电脑、试管,所有通过动手引发的灵感、创意均是我们追求的成果,均对学生的智能、技能、创业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在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领的观念,如此才能推动师资培养、创新平台搭建和教学改革等工作。

2.2 激励机制

2.2.1 教师奖励机制

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领,鼓励教师在本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与学习有关的创新案例及创新项目库,制定含有项目说明、知识要点、实验条件、成果鉴定标准及学分奖励等的实践指导手册,同时积极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教师的工作可根据学生的创新成果核定教学工作量或科研工作量,其工作量由学术委员会鉴定。要加大对教师参与项目建设及指导的奖励力度,在教研教改、年终考核、评定职称、工资晋级等方面均可获得加分,促使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进而得到创新成果带来的喜悦与收获。

2.2.2 学生奖励机制

学生通过参赛可获得能力拓展学分,同时对应课程获得课程考核加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活动。有了不同的评价手段,就会使部分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创作的冲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带动其他同学跟着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3 搭建平台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1 开发创新项目并建立优质成果库

我校通过“技能提高工程”,设想通过“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机制,实现人人参与竞赛的目标;市级技能竞赛要成为开阔学生眼界,锻炼教师队伍,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平台;国家级竞赛要作为引领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三级竞赛,鼓励学生技术创新和追求精益求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但笔者认为竞赛是功利的,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会局限于竞赛内容,训练项目少。要想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训练项目,这就需要鼓励教师在本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与学习有关的创新案例,大胆实践,其中的优质案例、成果以项目形式集中建库,供所有有兴趣参与竞赛和创新活动的学生选择,达到既可示范,又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辅助教学的效果。

3.2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

根据项目库提出的有关条件完善实训条件,同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满足学生提出的基本工作条件。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每个实训室要设专人负责运行管理,配套管理制度要建立。其中,应根据出自该实训室的成果给管理人员相应的奖励或补贴。在我校,曾经利用国家专项建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综和改革试点项目-复杂和异形件加工技术研究室。这个研究室积极与高校、企业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不断,成果频出,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研究室的设备条件,组织部分参加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学生开展训练,也参与研究项目的制作。这样的运行模式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在学习、训练的同时,既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取得了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这个研究室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研究室取得的成绩表明,一定要舍得投入,要综合设计使用功能,并有专人管理。

3.3 每个项目均设立创新大赛(机构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

对应项目库的项目建立竞赛机制,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遴选优质成果。创新项目的设立,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每个项目都应设立创新大赛,要说明本赛项涉及的基础知识点及可能需要的拓展知识点、必须实现的基本成果及可能实现的预期成果、成果报告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3.4 创新项目进课堂(项目源自课堂-人人参与-人人参赛-案例反馈课堂)

创新项目应围绕教学设立,以教学为出发点,才能使创新成为有木之本,才能绵延不断。从教学中产生的创新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参赛。而创新成果又必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丰富教学案例,易于学生接受,最终仍能回到教学,辅助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3.5 学生作品展示窗

作品展示是推广创新成果、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创作者的自豪感、促进教学与创新活动蓬勃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学校部分学生的作品放在了实训车间内展示,创作者很自豪。如果放在校园内,效果一定会放大。

4 结语

总之,高度重视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就业和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更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将这项工作视为可有可无、无关重要,有钱做做、没钱放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李明江.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3] 张栋文.以课外科技竞赛为牵引 培养低年级本科学员的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S1).

[4]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实施“技能提高工程”的通知,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发展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