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对策研究

2014-11-10常玮张颖殷洁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对策能力

常玮 张颖 殷洁

摘 要:该文针对年轻科技人才群体的特点,通过对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将年轻科技人才从新员工到成为科研骨干的成长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即适应期、成长期、提升期和成材期。同时,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年轻科技人才不同成长阶段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素质,以及有效的培养措施,为今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培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技人才 成长规律 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21-02

人才是永恒的主题,是核心竞争力。年轻科技人才学历层次高、思想新、有活力、想干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能力,缩短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周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企业以往人才培养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特征、成长周期及内在规律,对新时期加强年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1 年轻科技人才的作用及特点

年轻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关系着事业的长远发展。年轻科技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他们经历开放的社会环境,接受传统的现代教育,感受多元的价值文化。他们志向远大、学历较高、富有热情、思维活跃。他们工作干劲十足但经验缺乏,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能力较弱,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建立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他们主体意识和自我观念强,注重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敢于质疑。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人才成长的一般发展过程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与梅尔,对于人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成熟度提出了人生发展的“八阶段”理论。1979年我国科学家赵红州提出了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峰值为37岁。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研究复杂程度提高,最佳创造年龄产生了后移,科研人员在35~45岁的年龄段上,创造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2.2 科技人才能力成长过程研究

美国学者库克认为,人员参加工作后创造力的发挥呈S形状(如图1),以表示在参加工作前3~4年的学习期间创造力增长情况,如果不改变环境和工作内容,其创造力将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上述关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各有侧重。他们指出,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指导。虽然不同的学者在阶段划分上有所差异,但都认为每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情况关系到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状况。

3 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3.1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学术训练,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科技人才,主要是指从新员工到成长为科研骨干的年轻科技人才群体。为了深入研究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及成长规律,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履历分析、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得出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和成长周期,并对年轻科技人才成为科研骨干的成长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提炼了科技人才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要素,以及在不同阶段采取何种有效的培养措施能促进年轻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骨干人才。该文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3.2 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该文将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看作是其各方面能力素质逐步成熟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重点分析科技人才在各个阶段的成长目标、培养内容,以及针对能力提升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来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从而总结出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基于对年轻科技人才群体特点的分析和培养实践,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将年轻科技人才从入职工作到成为骨干的成长成才阶段进行了细化分解,即适应期、成长期、提升期和成才期,具体描述为:

(1)适应期(1年内)。年轻科技人才从院校毕业到能够适应岗位要求。

这一阶段,年轻科技人才学历层次高、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更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是,他们刚刚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对企业业务、研制流程、技术制度和规范都不清楚,岗位适应能力还需加强,对企业文化也缺乏深入的理解。他们发现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仅仅依靠学校里学的知识和有限的技能是难以解决的,很多年轻科技人员感到压力大,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迫切需要资深科研工作者的指导与协助。在这个阶段,年轻科技人才重点是要熟练地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各项工作技能,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总结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通常采用导师的经验传授、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记录了前人研究成果及经验总结的科技档案等方式培养。该阶段是年轻科技人才能力初步发展的阶段。

(2)成长期。年轻科技人才从适应岗位要求到参与到科研任务中,能够独立分担完成相应的科研岗位任务,一般需要2~3年时间。

年轻科技人才已经基本适应了岗位的要求,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特定的科研领域和特定的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对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各项专业技能有较熟练的掌握,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有较好的继承。他们会渐渐表现出谦虚好学的特征和积极、热情的一面,愿意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观念逐渐加强。但是也存在设计水平不够、工程经验缺乏,科学作风没有形成,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锻炼提高自身的系统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在这个阶段,年轻科技人才初任科研角色有了自己的科研任务,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工作形式,成为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并能够对所做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此阶段应是年轻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迅速增长的阶段。

(3)提升期。从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科研岗位任务到能够提出和承担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一般性科研课题,一般需要4~6年的时间。endprint

随着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增长,年轻科技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主观上希望能够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企业也希望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他们的钻研,使某个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个阶段要求年轻科技人才需要对其知识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必须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有较广泛的了解,并能借助外界的启发和自己的判断思考,发现和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企业某业务领域技术水平的新建议和新课题,并有能力付诸实现。在经过培训后,一些员工在本专业领域内已取得一定成绩,成长为基层专业骨干。此时年轻科技人才心态趋于稳定,工作较为扎实,渴望得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该阶段是年轻科技人才研究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4)成材期。从能够负责完成一定难度的科研任务到基本具备牵头组织完成较大型或较高难度攻关任务的能力。一般是工作时间在7~10年。

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年轻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观上则表现出对事业成就的进一步追求,企业也需要他们逐步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科研事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应就要求科技人才能够积极跟踪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能够抓住业务领域内较为关键和具有较大意义的攻关课题,能够综合利用各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具备一定的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够取得多方面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协调好各子系统、各专业和各类人员之问的合作,牵头组织完成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较高难度的业务攻关任务。该阶段应是年轻科技人才科研组织能力有较大增长的阶段。

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所划分的“阶段”只是一个概念框架,并不是严格、清晰的边界,实际上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是渐进的,阶段之间的分离以及阶段之内的稳定都是相对的,成为科技人才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历程而不是终点,任何科技人才的成长都从未停止过,是一个在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动态流变的过程。

4 年轻科技人才培训培养对策建议

根据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企业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培训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的培养目标,使得年轻科技人才的学习与发展更具科学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年轻科技人才能力提升进行双向塑造。

4.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个人学习发展地图

要针对年轻科技人才的不同成长阶段,依据能力要素和岗位所需业务知识要求,科学合理设计培训课程大纲,明确科技人才任职培训、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形成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此外,积极构建从上岗培训、成长培训到发展培训的长期“学习地图”,为年轻科技人才指明成长路径。

4.2 注重企业文化传承,培养优良品质和科学作风

要发扬文化育人作用,增强年轻科技人才的责任意识和提升自身素质的内生动力。以企业优秀文化传承为牵引,通过形象展示、榜样塑造、荣誉激励、情感沟通等工作,坚持技术传承与精神传承并重,激发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4.3 搭建实践平台,积累工程经验

以重大工程搭建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的平台,推动人才与事业的同步发展。一方面,坚持以工程项目为牵引,以业务研制为平台,尽快让年轻员工参与到重大项目中去,在科研生产的实践中增长本领;另一方面,应注重在工程时间中加强交流和岗位锻炼,助推他们成长。

4.4 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鼓励对外交流

一方面,建立知识和经验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资深科研工作者培养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继续教育、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年轻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速人才成长。

4.5 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针对年轻科技人才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课堂讲授、实地参观、现场体验、行动学习等方式相结合,提升培训实际效果。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创新课题等方式,鼓励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为年轻员工提供可以发挥个人创新智慧的平台。

5 结语

综上所述,年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周期长,培训实施专业性强,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统筹规划,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做好培养和培训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支撑。

参考文献

[1] 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223-225.

[3] 李德才,杨成平,吴勇.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6):40-42.

[4] 佟新蓉.中央部属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特点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207-210.

[5] 方桂玲.关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19(3).

[6] 梁红静.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J].科技创业月刊,2008(7).

[7] 王广民,林泽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政策建议——基于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

[8] 郭美荣,彭洁,赵伟,等.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及特征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01(1):135-138.endprint

随着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增长,年轻科技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主观上希望能够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企业也希望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他们的钻研,使某个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个阶段要求年轻科技人才需要对其知识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必须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有较广泛的了解,并能借助外界的启发和自己的判断思考,发现和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企业某业务领域技术水平的新建议和新课题,并有能力付诸实现。在经过培训后,一些员工在本专业领域内已取得一定成绩,成长为基层专业骨干。此时年轻科技人才心态趋于稳定,工作较为扎实,渴望得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该阶段是年轻科技人才研究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4)成材期。从能够负责完成一定难度的科研任务到基本具备牵头组织完成较大型或较高难度攻关任务的能力。一般是工作时间在7~10年。

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年轻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观上则表现出对事业成就的进一步追求,企业也需要他们逐步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科研事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应就要求科技人才能够积极跟踪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能够抓住业务领域内较为关键和具有较大意义的攻关课题,能够综合利用各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具备一定的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够取得多方面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协调好各子系统、各专业和各类人员之问的合作,牵头组织完成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较高难度的业务攻关任务。该阶段应是年轻科技人才科研组织能力有较大增长的阶段。

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所划分的“阶段”只是一个概念框架,并不是严格、清晰的边界,实际上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是渐进的,阶段之间的分离以及阶段之内的稳定都是相对的,成为科技人才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历程而不是终点,任何科技人才的成长都从未停止过,是一个在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动态流变的过程。

4 年轻科技人才培训培养对策建议

根据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企业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培训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的培养目标,使得年轻科技人才的学习与发展更具科学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年轻科技人才能力提升进行双向塑造。

4.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个人学习发展地图

要针对年轻科技人才的不同成长阶段,依据能力要素和岗位所需业务知识要求,科学合理设计培训课程大纲,明确科技人才任职培训、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形成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此外,积极构建从上岗培训、成长培训到发展培训的长期“学习地图”,为年轻科技人才指明成长路径。

4.2 注重企业文化传承,培养优良品质和科学作风

要发扬文化育人作用,增强年轻科技人才的责任意识和提升自身素质的内生动力。以企业优秀文化传承为牵引,通过形象展示、榜样塑造、荣誉激励、情感沟通等工作,坚持技术传承与精神传承并重,激发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4.3 搭建实践平台,积累工程经验

以重大工程搭建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的平台,推动人才与事业的同步发展。一方面,坚持以工程项目为牵引,以业务研制为平台,尽快让年轻员工参与到重大项目中去,在科研生产的实践中增长本领;另一方面,应注重在工程时间中加强交流和岗位锻炼,助推他们成长。

4.4 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鼓励对外交流

一方面,建立知识和经验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资深科研工作者培养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继续教育、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年轻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速人才成长。

4.5 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针对年轻科技人才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课堂讲授、实地参观、现场体验、行动学习等方式相结合,提升培训实际效果。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创新课题等方式,鼓励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为年轻员工提供可以发挥个人创新智慧的平台。

5 结语

综上所述,年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周期长,培训实施专业性强,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统筹规划,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做好培养和培训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支撑。

参考文献

[1] 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223-225.

[3] 李德才,杨成平,吴勇.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6):40-42.

[4] 佟新蓉.中央部属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特点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207-210.

[5] 方桂玲.关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19(3).

[6] 梁红静.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J].科技创业月刊,2008(7).

[7] 王广民,林泽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政策建议——基于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

[8] 郭美荣,彭洁,赵伟,等.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及特征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01(1):135-138.endprint

随着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增长,年轻科技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主观上希望能够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企业也希望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他们的钻研,使某个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个阶段要求年轻科技人才需要对其知识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必须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有较广泛的了解,并能借助外界的启发和自己的判断思考,发现和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企业某业务领域技术水平的新建议和新课题,并有能力付诸实现。在经过培训后,一些员工在本专业领域内已取得一定成绩,成长为基层专业骨干。此时年轻科技人才心态趋于稳定,工作较为扎实,渴望得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该阶段是年轻科技人才研究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4)成材期。从能够负责完成一定难度的科研任务到基本具备牵头组织完成较大型或较高难度攻关任务的能力。一般是工作时间在7~10年。

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年轻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观上则表现出对事业成就的进一步追求,企业也需要他们逐步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科研事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应就要求科技人才能够积极跟踪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能够抓住业务领域内较为关键和具有较大意义的攻关课题,能够综合利用各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具备一定的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够取得多方面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协调好各子系统、各专业和各类人员之问的合作,牵头组织完成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较高难度的业务攻关任务。该阶段应是年轻科技人才科研组织能力有较大增长的阶段。

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所划分的“阶段”只是一个概念框架,并不是严格、清晰的边界,实际上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是渐进的,阶段之间的分离以及阶段之内的稳定都是相对的,成为科技人才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历程而不是终点,任何科技人才的成长都从未停止过,是一个在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动态流变的过程。

4 年轻科技人才培训培养对策建议

根据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企业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培训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的培养目标,使得年轻科技人才的学习与发展更具科学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年轻科技人才能力提升进行双向塑造。

4.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个人学习发展地图

要针对年轻科技人才的不同成长阶段,依据能力要素和岗位所需业务知识要求,科学合理设计培训课程大纲,明确科技人才任职培训、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形成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此外,积极构建从上岗培训、成长培训到发展培训的长期“学习地图”,为年轻科技人才指明成长路径。

4.2 注重企业文化传承,培养优良品质和科学作风

要发扬文化育人作用,增强年轻科技人才的责任意识和提升自身素质的内生动力。以企业优秀文化传承为牵引,通过形象展示、榜样塑造、荣誉激励、情感沟通等工作,坚持技术传承与精神传承并重,激发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4.3 搭建实践平台,积累工程经验

以重大工程搭建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的平台,推动人才与事业的同步发展。一方面,坚持以工程项目为牵引,以业务研制为平台,尽快让年轻员工参与到重大项目中去,在科研生产的实践中增长本领;另一方面,应注重在工程时间中加强交流和岗位锻炼,助推他们成长。

4.4 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鼓励对外交流

一方面,建立知识和经验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资深科研工作者培养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继续教育、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年轻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速人才成长。

4.5 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针对年轻科技人才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课堂讲授、实地参观、现场体验、行动学习等方式相结合,提升培训实际效果。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创新课题等方式,鼓励年轻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为年轻员工提供可以发挥个人创新智慧的平台。

5 结语

综上所述,年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周期长,培训实施专业性强,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统筹规划,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做好培养和培训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支撑。

参考文献

[1] 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223-225.

[3] 李德才,杨成平,吴勇.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6):40-42.

[4] 佟新蓉.中央部属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特点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207-210.

[5] 方桂玲.关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19(3).

[6] 梁红静.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J].科技创业月刊,2008(7).

[7] 王广民,林泽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政策建议——基于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

[8] 郭美荣,彭洁,赵伟,等.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及特征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01(1):135-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对策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