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化路径研究

2014-11-10郝作奇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镇化

郝作奇

摘 要:中国的城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文明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使城镇化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进行探索和发展,改变固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打造精神与经济和谐发展等方法,使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更绿色持续的动力。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文明;人文和谐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27-02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12年底城镇化达到了52.6%,也就意味着中国已经有几亿人从农村到了城市。然而,中国城镇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镇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中国城镇化片面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而忽视城镇化的内在质量和生态环境,从而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与资源问题。现今,摆在中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面前的最大难题,是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以生态危机为本质的危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则明确阐述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因此,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必须尊重生态与环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避免盲目性建设和求量不求质的粗放型建设,必须走“生态文明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即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探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一、生态文明对城镇化的指导意义

城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力,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会取得很大成就同时也会造成许多问题,人类必须对城镇化的负面效应加以限制,这需要正确的理论方法加以指导,需要生态文明的全局性、可持续性作为发展的导向。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强度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演替进程相适应,保证城镇化的发展始终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范围内。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用全面、长远的眼光部署城镇化。政府推进城镇化需要着眼于全局,从整体上筹划安排,整体规划人口、资源与环境,促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系统达到各自功能和整体功能最优,使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在时间、功能、发展速度上交互促进和协同完善。改变以往单纯的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简单地以GDP作为衡量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标准,狭隘的、盲目的追求发展速度等粗放性发展方式。

在城乡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上,以生态系统理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大城市要发挥辐射和传导作用,增强城市与农村的产业交流,打造城乡一体的工业农业相结合的产业系统,以此带动周围城镇产业发展。并且城市的发展要综合导,城市宜居性、循环型、美观性、舒适性、低碳性和可持续性等其他方面,生态文明整体观对解决城镇化偏向发展、不平衡发展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乡镇的建设中,要注重区域间的广泛协调性,包括在人口、用地、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环境与职能、以及政策区域发展协调等。例如在建设农村合作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产业和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选取既适易于人类居住和发展又不破坏环境的地址进行建设,全面把握乡镇城镇化的正确方向。

第二,随着城镇化不断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工业化学需氧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增长0.48%和0.44%。致使城市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大量乡村居民走出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在生活和生产上给城市造成污水、垃圾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增长量。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侵占了大量的绿地和植被,致使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气体无法被吸收、过滤,土地黏着力下降、城市失去遮挡沙尘的屏障,沙尘天气与水土污染越来越严重。

因此,生态文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积极推进节能降耗的新型产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

二、以生态文明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我国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是以土地财政为主要驱动力的,这种以地为主的城镇化降低了城镇人口、资源和产业的密度与联系,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城镇经济缺乏自生能力等众多与生态文明建设矛盾的“病症”。未来要全面、和谐的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倡导生态文明产业发展,利用生态文明技术的科技创新刺激经济增长点,并且对城市现有的工业系统进行绿色改造。

生态文明产业是指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低碳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生态文明产业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降低工业与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垃圾和有害气体,改善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可以预见,生态文明用品将在未来的市场上成为主流产品,例如,清洁燃料取代汽油和柴油、可降解的分子材料取代塑料制品、太阳能和核能逐渐取代化石燃料等等,而生态文明产业将改变现今的生产方式甚至逐渐取代工业体系。

大力发展生态文明产业,我国政府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采取综合手段对生态文明产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和支持。第一步,国家要将发展生态文明产业上升到政策的高度,对发展生态文明产业以文件或者政策的形势加以规定,将其列为今后城镇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督促和监督地方对生态文明产业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并且配合各种文化媒介对生态文明产业进行传播和宣传,造成舆论影响,教育民间大众和政府官员对生态文明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第二步,在财政政策上,政府首先要引领和加大对生态文明产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环保投资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核算机制,利用财政拨款、金融政策和发展民间资本市场等各种经济手段,为生态文明产业注入资金,并且加速地方的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产业的发展和转移;其次,国家要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粗放经营的企业利用财政政策限产,制定高税率税种促其淡出市场。再者,要对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规范,对超出额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收取增值税,而对促进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的公司、企业以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和贴息等各种措施给予施援。endprint

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城镇化完善碳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甚至全球各个地区的气候都逐渐变暖,并可能已达到临界点,而超过这一临界点就有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将会关乎人类的生死存亡。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扩张,工厂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

中国的城镇化要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必须对过程中工厂排放的气体量加以规范,必须尽快构建并且完善碳交易市场,这对缓解城镇化所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趋势日益严重的现象,解决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强雾霾天气也尤为重要。将二氧化碳排放权市场化,企业为使排放成本最低则会主动减排,这可以使企业被动接受政策转变为主动响应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对减排技术主动科技创新。

碳金融市场作为新兴市场,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及产品做铺垫,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对各种金融要素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创造或引进新的碳金融银行产品包括碳现货、期货、期权等金融及衍生品市场,为政府和消费者构建碳排放交易平台,不仅有利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低价获得碳减排额度,然后通过高价卖出获利。我国的部分商业银行应该在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上,为政府和消费者构建碳排放交易平台,不仅有利于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低价获得碳减排额度,然后通过高价卖出获利。

四、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打造双重“美丽城市”

城镇化进程中会不断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走向城市生活,城市在对待这些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问题上,不仅要切实解决其就业和居住等基本的生存问题问题,还要关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各种身心和谐问题,展现城市的包容胸怀。城市政府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政策和技术手段,促进农民工在城市中和谐安定的生活,提高中国城镇划的质量和人文情怀,建立更加稳定、更加人性化的现代城镇规划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使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文化的高品位,提高精神的舒适度,使其乐在其中,和谐共处其间,使每一位农民工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更加热爱城市。城镇化只有满足和谐和稳定这两个因素,才能打造物质和精神双重美丽城市。

第一,城市要为这些农民工创造再教育和再学习的机会,因为这些农民工刚脱离乡村生活,无法在短时间内自主动掌握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此时需要外力帮助他们在精神和文明上快速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城镇化注入文化因素,建设具有东北特色的包容性、和谐式城市,打造和谐社会和幸福城市生活。这样不仅会使城市居民更好的接纳农村兄弟姐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也可以使农民工在精神上摆脱自卑的束缚,从内心中更乐意接受热爱城市生活。

第二,城市应该为计划在此地长期居住的农民工和其家庭成员解决城市户口的问题。因为这些农民公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城市生存繁衍,或者将农村的家庭搬迁至此城市。农民工的户口问题,关系到农村务工人员孩子的出生、上学问题和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此问题得以解决,不仅解除了农民工的搬家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节假日铁路、公路拥挤堵塞的问题,尤其是对缓解春运的压力起到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 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 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

[2] 杨继学,杨磊. 论城镇化推进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2-156.

[3] 黄安胜. 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城镇化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