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系统风险问题研究综述
2014-11-10张格儿
张格儿
摘 要:对虚拟经济的研究主要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为我国经济界所重视,且最近10年成为理论经济学研究热点,其中,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属于重要的研究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为了对我国虚拟经济风险有进一步的认识,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试图从对10多年来学者们在虚拟经济系统风险问题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我国虚拟经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经济;系统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49-03
目前,我国对研究如何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的文献已经比较丰富,但是,以虚拟经济为对象来研究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理论研究却十分薄弱,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研究急需经济理论的支撑,这就需要将系统风险发生的根源和机制搞清楚,同时也要观测风险来源,形成机制以及变化规律的新方法。本文以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理解、虚拟经济风险形成的诱因、防范我国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措施这三个方面对学者的相关研究和讨论进行了梳理。
一、对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理解
(一)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概念
对于虚拟经济系统风险,学术界尚无准确的定义,国内外对于系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也无严格的区分。目前,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普遍被承认的定义为证券市场中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的风险,也称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或剩余风险,如经济衰退、战争、利率变动等。而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ck)多年来有两种定义,一个是普遍被承认的定义,是由G卡夫曼G.Kaufman于1995年提出的,他将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ck)定义为“一个事件在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1],另外一个定义是国际清算银行于1994年将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ck)定义为“在金融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不能履约引起其他参与者违约由此引发的连环反应从而导致广泛的金融困境”[2]。
对于以上三种不同的定义,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如王国忠同意G卡夫曼对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ck)的定义,他将G卡夫曼的定义予以阐发,认为虚拟经济系统风险是指“虚拟经济过度波动引起泡沫经济的可能性”[3]。
而刘晓欣则对王国忠的观点进一步阐发,她认为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涵盖了当代对系统风险的研究内涵,严格区分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ck)和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并没有必要,为了采用从投资者的视角来研究虚拟经济,需要强调系统本身的重要性,应该使用的是“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ck)而不是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的概念”[4],故她将虚拟经济系统风险定义为“由一个事件或一系列共同发生的事件引发大批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或金融系统被迫全面紧缩,从而危及整个金融系统正常运转,引爆金融危机的可能性”[4]。
其他学者对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讨论也与以上学者类似,如王红强认为虚拟经济系统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由于某一因素发生变动,由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外部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 可能引起其他金融市场较大范围的价格波动,导致金融体系的大范围崩溃,无法完成如资金的有效配置、资产定价和传递货币政策等一项或多项功能,进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5]。
(二)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类别
对于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类别的讨论,学者们主要都认为与金融系统风险类同,个别学者对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类别做出明确界定,如杨运星在阐明了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区分了“基于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系统风险类别是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6];郑纯雄也认为“系统性风险是证券市场整体相关的风险,如利率风险、政策性风险和市场风险”[7]。
二、虚拟经济系统风险形成的诱因
将系统风险发生的根源和机制、诱因搞清楚,并研究这些风险传递过程,包括哪些步骤,传递的机理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是我们研究、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重点。比较引起虚拟经济出现系统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学者们分别从宏观和围观层面上对诱因进行了探讨。
(一)宏观层面
王国忠认为,诱发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原因基本可以分成以下两类:“一种是系统性的风险,它是由各种个别事件由于传染机制的存在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或崩溃的传染性个别因素;二是整个系统由于某种外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而发生整体的下滑,在正反馈机制下导致系统崩溃的整体性风险因素。”[3]
而对于王国忠所指的个别因素、内部因素等,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刘晓欣教授对其直接的关系展开了探讨,并对系统风险的产生则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角度。她认为,系统风险的积聚和扩散不但与放松金融监管直接相关而且与虚拟经济的独特运行方式以及资本积累的特殊方式密切相关。她的这个解释“既包括了系统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也包括了个别风险与系统风险的内在联系,系统风险是个别风险社会化,系统化积聚和积累的结果系统风险的积累则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2]。
(二)微观层面
其他学者分别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基本关系、虚拟经济本身体系、市场机制这三个微观方面具体分析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诱发因素。
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基本关系
虚拟经济依附于实体经济,一旦实体经济发生问题,将对虚拟经济造成巨大的风险,甚至发生金融危机。
对于两者关系引发虚拟经济系统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一种观点认为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基本关系体现在“(1)实体经济系统结构失调;(2)虚拟经济系统与实物经济系统内在关系失衡”[7]这两个方面,其中“实体经济系统运行失常、结构扭曲是引发虚拟经济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7]。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体经济盈利的不确定性是致使虚拟经济产生风险的基础来源。对于两者关系引发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诱因,还有学者认为实体经济信息与虚拟经济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是虚拟经济风险的又一来源[7]。endprint
2.虚拟经济体系
就虚拟经济体系本身来说,已有的研究思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就虚拟资本的本质特征而言,二是虚拟经济系统的管理体制。就虚拟资本的本质特征而言,一种观点认为,投机是虚拟资本的本质特征,在虚拟经济领域,交易者们既可以用各类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转移风险,也可以基于投机的目的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投机性也是造成虚拟经济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就虚拟经济系统的管理体制而言,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虚拟经济管理体系建设未能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制度性落后是造成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又一大诱因,虚拟经济管理体系的落后突出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虚拟经济监管的法律制度不完善;2.我国的虚拟经济监管体制尚未理顺;3.现代科技与新兴业务对传统监管方式的挑战。”[7]
3.市场机制因素
影响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因素既有虚拟经济体系本身因素,也有市场机制这样的外部因素。我国学者认为,对于市场机制因素的防范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信心丧失,易产生“信任危机”;二是国际虚拟经济风险“传染”。对于第一个因素,学者认为一旦出现问题,虚拟经济市场却“会在由于投资者乐观情绪的破灭及信息的不对称而在总体上出现了一种过度的恐慌,匆忙地迅速撤走资金,导致了资本逆流,造成市场信心丧失”[7]。对于第二个因素,国内学者都认为要对国际虚拟经济风险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其中,有学者认为要“建立在对国内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管理基础上,降低国际投机力量对国内虚拟经济的过度投机冲击”[8]。
三、防范我国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措施
我国学者通过对虚拟经济系统风险形成诱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是关于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问题讨论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反映学者们的意见。
(一)从宏观层面上指出防范系统风险的基本方向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多数学者提出了一般性的、初步的设想。有学者认为对待金融风险要综合防范,认为第一“要密切关注并研究分析我国金融业运行的态势,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切实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第二要“大力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特别要培养中国的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9]。
还有学者提出今后风险防范可以努力的大致方向,如“立足于利用本国资源,利用外资以吸收直接投资为主,防止外汇资产急速流失;抑制游资造成的虚拟经济,确保实体经济,重视国家经济计划的实施;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消除国家金融风险的诱因,健全国家金融监控体系;追踪金融高科技动态,培养国际型的金融科研队伍;国家利益至上,启动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工程”[10]。
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一主要目的就是要防范金融危机,故有学者认为要充分吸取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尽量发挥虚拟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而避免其负作用,因此要把重心放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要“改变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更大程度上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增强我国经济自身的稳定性,减轻发达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安全、平稳和健康发展”[11]。
(二)从微观层面入手提出防范系统风险的针对性措施
1.调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可以从侧重于调整与优化实体经济结构来调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基本关系,“防范虚拟经济风险的根本办法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只有提高国内经济运行质量,才能真正改善长期的国际收支状况,确实保护自身不受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7]有学者认为其“基本思路应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要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最新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的力量,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7]。
另一种观点更强调则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主张在注重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加强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的修订与完善。主张将虚拟经济的发展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以此来实现两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有学者提出要从“虚拟经济规模扩张的判断与风险防范”[12]以及“优化虚拟经济资源配置”[12]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
2.建立健全虚拟经济体系
(1)完善虚拟经济体系的管理体制
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目前存在的金融危机的隐患,主要是旧体制下过分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造成的。要真正拥有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着重虚拟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奠定预防和抵御金融危机的基础,保障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目前实施监管的现状,学者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健全虚拟经济监管与预警体系。
一种观点主张建立“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这部分学者认为关注经济安全问题就必须关注虚拟经济的稳定性,研究系统风险的来源,研究它生成、合成的机理,研究其变化的规律,需要对整个经济系统与其最易变部分的“价值关系”进行观测。“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就是根据虚拟经济的理论认识以及实践中提出的观测思路来设计的,它“直接标示的是资金流量与交易量、资金流量与价格水平及价值存量增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以观察到经济不稳定因素的来源、生成和传染机制,从而对研究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平台[8]。
另一种观点则从金融工具出发,认为要完善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监管机制。这种观点认为,“发端于次贷危机、蔓延于整个金融链条并严重威胁实体经济的金融海啸对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防范和监管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5],“监管者的工作必须包括禁止特定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在这两种风险之间充当‘警卫,以便防止市场信心丧失造成金融恐慌。”[5]endprint
第二,建立我国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其他预警机制。
风险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转化加大了系统风险的危害。故有学者认为,除了监管虚拟经济本身的系统风险,还应该注意建立其他预警机制,如客户风险预警。“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或基础市场上交易对手在资产质量逐渐恶化之前,往往会出现许多预警信息。客户风险预测和预警就是要及时探测出这些信息,并提前采取预控措施,为控制和降低系统风险创造有利条件。”[5]
第三,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有学者进一步阐释,认为虚拟经济与其他金融风险相比,虚拟经济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所以关键是要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对各类金融交易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鉴别: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模型,评估正常情况下金融工具交易活动中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估计可能损失的大小:通过压力测试,确定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最坏情形下企业可能出现的最大亏损,并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财务实力,评估企业能够承担的最大风险”[5]等。
(2)提高虚拟经济体系中虚拟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信息化
加强风险监管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从众行为给虚拟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风险管理技术的开发与提高将有助于加强风险监管,故有学者建议要推进金融产业的信息化。在金融工程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金融产业的信息化已成为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条件,“从国际虚拟经济监管的沿革看,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往往为监管机构改进监管技术提供了方法论。”[5]
3.抑制市场机制的消极因素
对于虚拟经济如何应对市场机制的挑战时,有学者提出的措施主要是与预警和监管制度相结合,认为当“研究某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安全时,需要从全球角度着手,从虚拟经济的价格和资金流量角度出发”[3],以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来观测国内虚拟经济的变化,衡量国家经济的安全的程度。
还有学者认为,要降低系统风险,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抑制市场机制中的消极因素:“1.实行灵活的汇率政策;2.加强资本流动管理;3.积极推进虚拟经济监管国际合作。”[7]
而其他学者则是从宏观层面上强调要注意国内外资源的协调,通过国际合作,密切监控国际游资的流动,主张“要加强金融国际合作,促进建立一个稳定、均衡、公平的世界货币制度,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密切监控国际游资的流动”[9]。
参考文献:
[1] Kaufman,George G.,Research in Financial Services:Banking,Financial,Markets,and Systemic Risk(Vol.7)[M].Greenwich,CT.:JAI
Press,1995:47-52.
[2]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64th Annual Report[R].Basel,Switzerland,1994.
[3] 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基于经济虚拟化的探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84-285.
[4] 刘晓欣.个别风险系统化与金融危机——来自虚拟经济学的解释[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4).
[5] 王红强.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宏观效应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
[6] 杨运星.论虚拟经济的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J].商业时代,2013,(24).
[7] 郑纯雄.中国虚拟经济风险管理初探[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8] 许圣道,王千.虚拟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1).
[9] 成思危.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J].经济界,2004,(6).
[10] 杨健.关于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2,(6).
[11] 贺建.世界经济虚拟化与我国经济安全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12] 周莹莹,刘传哲.土地资源价格评估中的风险细化及其预控管理[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2).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