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与激情流淌在课堂
2014-11-10周彦伶
周彦伶
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源于语言魅力的召唤,而最具有美感效应的语文,即是诗的语言。王老师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孩子们徜徉于古典音乐的世界,一轮千古明月映照古今,一曲低吟浅唱流芳百世,学生在乐声的激荡下“读、品、写”,老师“范、导、兴”, 这位栖息在“诗意语文”里的大师以其灵活变通的方式,增强学生感情的体验,让学生将智慧的碰撞、知识的竞争演绎到巅峰对决,课堂正能量在无限流淌。
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充满灵性,充满激情,充满智慧的课堂。“诗意语文”不是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不是老师把语文当作诗来教,也不是教师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更不是把学生当成诗人来培养。它注重用文本的人文精神来熏陶学生,注重营造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听完王菘舟老师的课,真的是如坐春风,似乎随着学生跟着王老师到了泗水河边,欣赏了桃红柳绿,如诗如画的美景,倾听了孔子与弟子们无拘无束自由随性却内涵丰富的一堂课,更体悟到孔子这位和蔼可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老师的非凡魅力。
台下无数听课老师为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讲课艺术,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展示出诗意语文的无穷魅力而折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不是王老师在教什么,学生在学什么,而是一种交流,一种感染,一种感悟。他真正把语文变成了精神的家园。也许,这才是我们的语文,一个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美妙的语文,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
如果说追寻语文课的诗意是一种“激情”,那么,这种教学语言的激情,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相链接。可要达到这种结合、链接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我们诗意地活着。
我想,诗意语文的学习和领悟绝不是学王老师之一招半式,而应该是通过发现诗意语文,发现王崧舟老师,最终发现那个追寻诗意语文的自我,并将诗意语文的精华融入到自己对语文的理解之中,追求教育的至境。
王老师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我想读书积淀、厚积薄发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是的,丰富的读书积淀会形成一个人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了文化底蕴才能支撑起一个语文老师所特有的教育诗境,学生才能在你所营造的课堂森林中诗意地栖居,从中受到语文魅力的感染,受到你人格魅力的熏陶。
我们作为一名传播精神文明的语文老师是需要一定的境界的。一个有境界的语文老师就是一堂有境界的好课了。让我们用平和的心境、理性的态度、厚重的积淀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去创造让学生享受幸福的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