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阅读 炼题意 用策略
2014-11-10吴金聪
吴金聪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数学审题能力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助于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关 键 词】 审题能力;数学;能力培养
审题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先导。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指导小学生形成审题策略呢?笔者以下观点,与读者分享。
一、指导数学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教会学生迅速地阅读,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阅读数学题材,理解题材。读题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在作业或检测中,许多学生经常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或看完了不假思索,根本就不读题,见题就做。如某饭店三月份的营业额是8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该饭店三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元。这道题在45人的考试中,做对的仅有10%,大部分学生填写的答案是(4)元。80×50%=4学生们忽略了题中80万元,而问题则让我们求的是( )元。若学生在读题时能将题中“80万元”做个重点号,( )元我应当不会错。另若从联系生活实际出发,“80万元缴纳的营业税应不止(4)元”。
因此,建议教师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在关键字词句下画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审题教学必须把学生对题目里数学语言及生活常识的真正理解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
二、优化阅读技巧,提炼题意方法
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
“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一台电冰箱原价5000元,现价400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通过学生读题解读:“降低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谁与谁比?谁是标准量?让学生明白“电冰箱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几”经过添加信息即“扩句”, 使题意“由薄到厚”更为清晰,让隐藏的信息更为明了。
“由厚到薄”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贯连起来,加以融会贯通,进而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成精练的内容。可以说,“由厚到薄”是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如“五一”劳动节放假三天,游乐场第二天的门票收入为1200元,比第一天增加,游乐场第一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元?让学生读题后,通过精简信息,将题目进行“缩句”,一是找出关键句:比第一天增加;二是精简信息即缩句:1200比( )多,使题意“由厚到薄”更为清晰,学生自然能扫除思维困扰,思路明确,正确地解决问题。
三、破解题意圈套,选择运用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因此,个人认为教师在审题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教给学生选择重要信息的方法。如公交汽车开到A站,有的乘客下车,又上来8人,这时车上乘客比原来多1人,原来车上乘客( )人。很多学生愣住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细细分析,讲题时只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换一下表述方式,问题就很清晰明了。先撇去“的乘客下车”这个条件,抓住“又上来8人,这时车上乘客比原来多1人”进行解读,说明下车的有7人,随即分析得出“7人下车”与“的乘客下车”组成一组对应量,(8-1)÷得出车上原有35人。实际上,在指导学生做数学题时,要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好策略,将复杂的、隐藏的、抽象的问题转成简单的、已知的、具体的问题。又如,三年级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女生12人,相当于参赛总人数的。比赛结果,男生共有8人获奖,占获奖总人数的。女生有多少人获奖?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将条件:“三年级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女生12人,相当于参赛总人数的”列为本题的关键条件,此类是学生没有区别有用的信息与无用信息,看到条件、数据就用,没有关注细节,因此在指导学生读题时要让学生懂得辨别题意信息,删除无用的信息,围绕有用的信息进行思考,不受题目圈套的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数学审题能力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助于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励春梅. 如何提高审题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 董云. 审题能力重在培养[J].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
[3] 孙银萍.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