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11-10管红刚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探究

管红刚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者根据高三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索出一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关 键 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导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时传统的重教师“教”的教学方式应该向重学生“学”的模式转变,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协助者,应该由以前的“重教法”研究向“重学法”探索转变。它要求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但学会知识,更应学会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自主合作、学案导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一、“自主合作、学案导学”的含义

所谓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课堂学习导学材料。而“自主合作、学案导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互动、迁移训练、总结提升等环节,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体验成功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他还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认为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汇总信息、综合评价、理论上升,学生发现自己探索到的结论是正确的以后,便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进一步探求的更大力量。“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价值,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提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主张力图改变学生的地位与现状,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改进和调整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时,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工作中的座右铭。”这句话凝练地表达了教学工作最本质的规律,教师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中的成功者。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在教学目标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以外,其他都是次要的。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用学生的自律代替他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他主张教师认真组织好教材以便于学生自己学习,不要直接一味地去讲解,要用咨询、辅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以代替外来的学习评价。所有这些,无不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自主合作、学案导学”就是关注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和“学”上,突出学生意识,把学生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三、“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为了体现“先学后教”的原则,也为了使学生学有所依,教师在每次授课前,将针对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的预习学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案的导航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通过尝试解决学案上设计的导学题,使学生获得对即将新授内容的初步了解,并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课堂实施的基本环节

1. 预习展示(1~2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或默写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时不点名、不暗示,各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积极踊跃抢答,同时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回答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调控课堂。

2. 学案评价(1分钟)。根据批阅的学案情况,从学生的收交、书写、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小组评价,并表扬表现最突出的同学及小组,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指出1~2个问题。

3. 目标解读(1~2分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每位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

4. 合作探究(10分钟)。将传统的座位排序稍加变动,使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6人小组。上课时,要求每组学生围绕学案上的导学题,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屏幕上列出讨论要求,前3~5分钟保证一对一讨论。一对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提交到组内讨论,学生在所在的层次上解决部分问题后,然后一个A拓展,另一个A教B;一个B教C,另一个B准备展示,一个A准备点评,这样通过兵教兵,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还有的疑问,以小组为单位反馈给老师,老师总结后再精讲点拨。通过讨论,可以使A的目标达成率高达大概120%左右,B的目标达成率100%左右,C的目标达成率80%左右。

5. 展示与点评(15分钟)。教师在上课之前制定好展示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和点评。

具体要求:(1)展示的内容必须有价值,有足够的思维含量,能真正反映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2)搞好分层展示,细化展示的每个环节。在展示时,80%的内容由C层学生展示,B层学生点评,20%的内容由B层学生展示,A层学生点评,这样可以充分发展C层学生。展示时充分利用前后黑板。以书面展示为主,口头展示为辅。书面展示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书写的规范和解题步骤的规范,给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模板,并在展示后要有规律方法的总结和疑难问题的反馈。不展示同学要有明确的任务安排,使全体同学在展示环节上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人人有事做,提高效率。(3)调控点评环节:开始要培训小组长或几个学生带动点评,点评同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点到优点,又要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说明改正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有规律方法的总结和对问题的拓展。(4)展示、点评拒绝独角戏,提倡合作点评、特色点评,体现小组特色和个人特色。如①减数分裂过程,利用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学生表示同源染色体的行为;②利用对桌的两排学生表示染色体,部分对桌坐下,站着的对桌代表基因,形象的表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 质疑互动(7分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就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学生有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源泉。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比较强的问题意识。对于(下转63页)(上接61页)能够大胆质疑出有价值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即时表扬鼓励,增加质疑学生的信心。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高屋建瓴地进行点拨,要点中要害,入木三分,让学生听后,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7. 迁移训练(6分钟)。紧扣知识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时间允许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展示,必要时由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8. 总结提升(3分钟)。在学生展示成功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引导学生把知识点梳理成线,编织成网络以加深印象,并选取学生知识构建中的典型代表作,及时展示,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习惯。另外,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到导向作用。

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总之,实践出真知,“自主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它对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了,思维发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的各项能力必然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杨兆林.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

[2] 刘成坤,杨秋玲.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 学科教育,2000(1).

[3] 胡学发. “问题驱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2).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