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4-11-10骆金良
骆金良
【摘 要】 自主探究学习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这一新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驱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新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1]小学阶段的教学,尤其应该如此。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期。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又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也可以称自我导学,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2]在小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以下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搜集相应的背景资料,预习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就预习中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并能够根据学习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下,能够自己检验学习结果,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并适当修正以后的学习思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整体素养都能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力。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用科学的策略和方式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培养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人才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虽然教学设备或者跟不上时代发展,但农村场景的多样性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场景中去探究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非常有效的。西方学者也提出过这样的论点,即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课堂环境要乱中有序,教学策略要新鲜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会自己动手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获得发现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使用国外的先进理念进行教学活动。
三、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贴近生活,导入概念
新课改提出数学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密切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层次出发,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由教师作课堂的主导者,教学步骤都被事先设计完整,学生只要跟上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完成知识的学习,基本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探索知识的前因后果。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能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但弊端也非常明显,因为学生没有经过自主独立思考和摸索前行的阶段,一旦出现新问题,就会不知所措,没有随机应变的解题能力。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意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那点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学会从数学角度出发去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是这样创设情景的:有一天,馋嘴的狐狸偷了老大爷家的小鸡,准备美美吃上一顿,正好老虎从这里经过,于是一把抓住了狐狸。狐狸哪里甘心被老虎吃掉,它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对老虎说,“我抓的鸡是想给您吃的,你个头大,吃二分之一,我吃点剩下的,可以吗?”老虎不愿意,说我要吃得再多些。狐狸做出为难的样子,哭哭啼啼地说,那您吃四分之二,行了吧?老虎终于同意了。狐狸一转脸,悄悄说了声“傻子!”通过讲述这样一个场景,既满足了同学们听故事的愿望,又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讲解接下来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做了有趣的铺垫,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铺垫。
(二)动手实操,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是概念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让他们理解概念。概念是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审视、联想、思索、分析、验证、比对而获得的。在这个教育教学过程初期,让学生着重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其产生的原理和方式,增强学生在审视、联想、分析和验证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对其的产生和发展拥有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感受概念的内涵和意义,这样会给学生一个更愉悦的主观体验,激发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如笔者在讲解有关于“圆”的教学知识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个答题板、一枚钉子一根细线和一支笔。学生通过不断改变钉子在题板的位置和笔与钉子之间的线的长度获取不同位置和不同大小的圆,最后各小组推举一个同学来概括其中的规律。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密切数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笔者还组织学生出了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用圆形组成了许多漂亮的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圆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与把握,培养了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欣赏美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勤于思考,总结概念
通过动手实践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思考质疑的时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交流、质疑、碰撞,从而让自主学习有着更进一步的延伸。不同学生对概念的理念也不相同,有的同学可能会在内涵或外延上出现偏差。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请理解正确的同学阐释自己的推理过程,以帮助认识有偏差的同学从思维方式上修正自己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能清晰地把握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因为数学知识的表述比别的学科在言语上要更周密、简练、精确,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表述的过程中可能有所差别。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不厌其烦地修正他们的说法,直到学生能够自己完整地把概念一字不差地说出来。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讲完百分数的概念后,让学生自由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百分数和小数”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区别。“理越辩越明”,学生通过讨论,体会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后,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了。
(四)巩固练习,深入概念
概念的讲述只是数学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自主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练习去巩固基础知识。教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念的练习:(1)概念辨析。学生限于自身阅历和学习层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模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认知误差。为了帮助学生对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就要通过对比、辨析和判断等形式,在重复性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2)举一反三。在基本练习后,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概念,还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举例。(3)换词游戏。在教师讲过某个数学概念后,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同一含义。学生通过立体式多维度的表达,可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4)亲自实践。在“圆的知识”学习后,让学生用不同的工具画出大小不一的圆,可以帮助学生有进一步的直观感受。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目标,是使小学生在自主、主动、创造学习行为中,不断内化,积淀相应的学习数学的素质。[4]小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单独完成学习课程的能力,数学课程也不例外,小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数学知识的教学任务,还要潜移默化地完成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教育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韩焕开.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2):199.
[2] 支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轨道[J]. 考试周刊,2011(45):63-64.
[3] 张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新课程(教师版),2007(4):41.
[4] 王晓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谈[J]. 山东教育,1996(1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