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贝多芬奏鸣曲OP.109的演奏技术与节奏形式

2014-11-10陈耀飞武莹徐静雯

艺术评鉴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主部大调奏鸣曲

陈耀飞 武莹 徐静雯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崇高加以概括。正如他的英雄史诗般的交响曲创作,反映了那个革命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贝多芬的音乐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肯定。

一、简介贝多芬以及贝多芬奏鸣曲op.109

(一)贝多芬生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827.03),德国钢琴家、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他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他的作品按照常规一般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阶段直到1802年;中期阶段:1802-1815年;晚期阶段1815-1827年。

(二)贝多芬奏鸣曲op.109的历史背景

贝多芬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创作于1820-1821年间,是贝多芬献给给予他帮助的富商弗朗兹的女儿马克西米利安娜·布伦塔诺小姐的。那时候贝多芬生活困难,并且忍受着耳聋给他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尽管是这样,贝多芬仍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顽强地与现实做着抗争,贝多芬将自己生活上的挫折与苦闷都投入到音乐的思考和探索之中,将自己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幻想都寄托在音乐中,而这一特点在奏鸣曲Op.109中尤为突出。

二、贝多芬奏鸣曲op.109的演奏技术

(一)弹奏速度

速度基本上是通过节拍来表现的,拍子既表示速度更用于表示音乐表情的方式开始出现,通过节拍表现出更细腻、更微妙的表情。这首奏鸣曲中加入了“conaffetto”(深情地)的术语,使以前原有的意思表示改变。而且在乐章结构内部的速度变化也比其它的作品更有柔韧性和戏剧性,对“同一曲不同速度”方法表现的更详细,用术语的种类也很多,要贯穿相同的、稳定的、匀称的速度,不能忽快忽慢,不要渐强时快,渐弱时慢,充分保持统一的速度。十分小心地运用渐快、渐慢、延长、自由等节奏修饰手段。

(二)力度和强音

这首奏鸣曲的力度篇幅较大,强弱反差也比较大,乐曲的高潮由弱音逐渐递增以致达到强音的顶点来表现,同时还可以采用逐渐加强到达顶点时又突然减弱来增强音乐的紧张感。强和渐弱后面加上点线(---)来标识具有渐近性的表情变化界限。这部奏鸣曲中的sf、sfp这些极大的大幅度渐强与渐弱非常多,要格外注意,不能把贝多芬弹成了李斯特。

(三)旋律的处理

1.单音旋律的歌唱式演奏

乐曲的声乐性和钢琴的演奏法相适应,从而带有一种特有的滑音唱法,即一个弱音由弱至强再渐弱(<>),这种右手演奏有连线的后一音符应反复按键,但不能太强。

2.和声旋律的歌唱式演奏

贝多芬采用的和声旋律和合唱一样有四部或者五部和声。既有使用六和弦和四六和弦也有使用其它和弦进行的歌唱演奏。作曲家有时用单手演奏,有时两只手同时演奏多个和声,甚至同时演奏八个音和声。

三、貝多芬op.109中音乐节奏形式

第一乐章的形式是加以自由处理的奏鸣曲式快板,主题很压缩,总共才8个2/4拍的小节再加上一个不完全小节。它停止在中间,结束的属和弦并没有解决到主和弦,而立即过度到升c小调的减七和弦。副部又开始。速度标记也起了变化,节拍也变了(3/4代替了2/4)。可是,基本脉动丝毫不变:柔板部分的八分音符等于活泼板部分的四分音符。因此,柔版部分的一个小节等于活泼板部分的三小节。副部运用即兴的手法:奇思妙想的节奏和力度变化。有些地方的精巧的小提琴功法,应当万分细心的毫无差错地去完成这一切。

副部以自由的小节结束,这小节有5拍,它的右手由先下行或上行的三十二分音符的B大调音阶组成,最后两拍是十六分音符进行。音阶以ritard和dim结束,并且转入了展开部分。

展开部在B大调上开始,是2/4拍。长时间的cresc在第六小节中开始。Cresc被意外的p打断,接着重新再开始,最后达到再现部开端的f。在再现部中,主部的陈述具有变奏性,它结束在基本调(E大调)上,中间它曾向下中音(C大调)离调。第二主题的再现部中也以自由的小节结束(9个八分音符)。

尾声在A大调上开始,并且以第一主题的素材为基础。在尾声的中间出现了一个由和弦陈述出来的段落。除了前两个被四分休止符隔开的和弦以外,所有的和弦都是连贯的四分音符进行。它们以属和弦上的短短的停顿告终。随后原先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又出现了。四分休止符把最末一个和弦与前面的结构隔开,这和弦在第二拍上进入,可以任意延长它。[不完全小节]主部陈述在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同时进行。这些十六分音符两个一组地相连,而且由一手转到另一手上。作者把右手第二个十六分音符写成附点八分音符而且加以延长,而在左手,第二个十六分音符每次在休止符前轻巧地放掉。

第二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具有刚强的性质。它的形式极其压缩和简练。

主部由两个8小节的乐段组成。其中第二个乐段整个陈述在低音声部延长的属音B上而进行反复。在第二次的结束和弦中,延长的低音B解决到主音E,引向重属音和副部开始的中介段落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它们都建立在新的主题材料基础上,其一由八度进行陈述出来,并且停留在e小调的属音上。副部就在这个属和弦上开始,它在主题上近似主部的第二乐段。

副部的开始是一个由4小节的和6小节的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它与主部的第二乐段相同,也建立在低音声部延长的属音升F上并且在第二乐句末解决到主音。接着开始的是由两小节的动机组成的模进式段落。这动机两次向下,最后引向C大调。

第三乐章里的变奏曲是贝多芬变奏曲最好的典范之一。这个变奏曲写得很自由:在每个变奏中,既改变速度,又改变拍子:3/4,2/4,9/8,3/4。节奏和音乐的性质也起了变化。变奏曲的钢琴写法惊人完美。其基本的情绪是安详沉思的,充满了深沉的感情和高尚的淳朴;这情绪有时被俏皮的幽默的段落打断。

四、结语

贝多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崇高加以概括。正如他的英雄史诗般的交响曲创作,反映了那个革命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贝多芬的音乐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肯定。奏鸣曲op.109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特征。那个时期贝多芬的人生观转变,作品的风格和表达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和超脱。

猜你喜欢

主部大调奏鸣曲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手机上的奏鸣曲
G大调随想曲
春天的奏鸣曲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饥饿奏鸣曲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