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2014-11-10白莉娜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内控制度财务风险事业单位

白莉娜

摘 要: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并做到有效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是目前各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工作。任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有其特殊性,但不论是哪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一个相同点,即每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打造一个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与商业企业的本质有所不同,所以,其内部控制制度与商业企业也有极大的差别。本文将在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背景下,探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

关键词: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近年来,财务风险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而伴随我国公共财政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它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就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与商业企业相比较,具备其特殊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另外,行政单位属于非盈利性组织,所以内控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概述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旁支,主要是由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其预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考量、辨别以及分析评价,并且挑选恰当时机采用高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用经济科学的办法进行处理,保证预算资金不遭受损失,并且达到预期绩效标准的管理活动。

而内控制度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实行,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准以及风险预防能力,为推进单位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目标而订立的流程和策略。

内控制度本身并未将风险管理当成是中心工作,而是将其作为自身的组成元素。我国的相关政策从发展策略、资金管控、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可能形成的财务风险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而我国2009年颁布的应用指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在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建设。

二、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机构,它以公共服务为目的,其组织结构、部门设立、职能权限等方面会受到各类体制和规定的束缚;其在资金来源、资本构造、会计处置等方面与盈利性企业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较小,但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却较为复杂。《规范》及《指引》尽管在基本理论、准则、方法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做出了规定,但其设计思路主要是针对企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所以,建设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系统,显得迫在眉睫。其建设对策如下: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明确职责,强化全体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COSO报告表明,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重要一环,积极的内控意识是保证内控制度得以全面执行的前提。我国国内某专家在对大批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后指出:很多企业在建构内控系统时,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内部控制程序中的文档、记录和管控活动的测验方面,却往往忽略内控的软环境,例如:企业文化建设、风险观念灌输、长远发展战略的订立等;所以,其执行力度远远达不到标准,内控制度流于表面。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本位主义、一言堂、形象工程等现象更为普遍,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始终停滞不前。所以,要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就需要重视软环境,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应建立起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的向心力,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风险知识培训,让员工养成风险意识,打造机关单位风险管理文化。

2.订立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责任书,保证各科室的管理者是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因为风险问题造成内控制度失效的,除开对当事人进行惩处外,还需要追究上级领导以及分管领导的职责。

3.将预算资金风险管理归入单位目标考核管理系统,预防急躁轻进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害。

(二)在内控制度中设立科学的预算资金风险管理目标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有三个目标,即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遵守相关条例。而科学的预算资金管理目标能推动内控制度的建设,而且会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起到监督作用。

1.内控要做到有的放矢,它会遵照预算管理的目标、方向和渠道进行科学管控。

2.内控可卓有成效地规避预算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现象,有效的内控将提升预算的准确性,并提升预算的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整体目标是获得并高效利用预算资金,以最大程度地履行其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的发展,即让预算资金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它与企业追求利润的终极目标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因此,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建设时,除开重视预算资金的合理性目标外,还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依法运用收入资金,重视国有资产的保护,预防国有资产闲置或浪费;重视资金使用绩效,预防资金链的断裂。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预算不到位引起的。“没有预算,各项工作无法开展”这句话明显指出了预算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和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进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措施。它不但优化配置了单位的各类资源,强化了内控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行政办公的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以内控为原则建设科学的绩效预算系统

对绩效管理理论进行比对,不难看出内控理论是有其局限性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运营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的,而绩效管理旨在建设公共资源管理的“5E”评价系统,即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以及公平性等五个内容进行检验和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的内控制度是为了预防以财务风险为主的单位风险,但是预防财务风险应不影响行政资金的运作绩效。

而绩效预算管理是指:借助当代和工商管理等理论重新塑造、安排和使用预算资源的过程,它旨在用绩效引导资源分配、利用和管控等工作。建设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的内控系统就是为行政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绩效管理并非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前发展的永动机;单纯强调绩效管理,极易使预算资金“被绩效化”,最后导致预算资金出现运作风险。因此,在单位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时,应以预算资金安全与绩效有效性为基础,将风险预警、风险考核、风险跟踪以及风险管控等风险预防措施融入到建设中,从而推动绩效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是一个繁杂的、长周期的系统工程,它不但是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也是对整体体系或单位内部各类资源的优化组合,它需要各职能机构的参与。同时内控系统的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必须由浅入深的推进和健全。伴随国家内控条例《规范》以及《指引》的发布和执行,其成功经验必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指明道路,打造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的单位内控制度。此外,建立以财务风险为中心的单位内控体制,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工作中查漏补缺,规避资金的浪费,提升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 任卫宏.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4,(1):72-73.

[2] 王金玲.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2):173.

[3] 傅娆.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和执行[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150-151.

[4] 张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管理对策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186.

[5] 孙丽侠.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14,(10):27-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控制度财务风险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