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发展民营经济与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关系

2014-11-10杨丽颖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

杨丽颖

摘 要: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研究企业倒闭的美国学者阿乐德·曼曾统计,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企业倒闭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发展;民营经济;企业家素质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之中的关键是企业家人才,民营企业尤为如此。企业的人才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领导者和关键的生产性要素,是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是最重要的创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发展资源,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之一。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大都是企业的投资者和所有者,拥有对企业的绝对决策权和处置权,其作用更为突出。造就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培养民营企业家人才,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家是第一人才资源的观念。要培育企业家人才队伍,促进民营企业家人才健康成长。要鼓励企业家干事业、创大业,支持企业家干好事业、创成大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供企业家人才保障。

改革开放30多年,经过民营企业家的艰苦努力,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生机的新的增长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蓄势待发,须在上一个台阶。而民营企业家素质上的缺陷却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目前的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1、如果不调整结构、提升档次,就不会有新的发展,要调整结构就必须有较高的知识结构。2、竞争日趋激烈,参与竞争的越来越多,既有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又有国际财团和中小企业。3、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必须适应形势,不断提高素质,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树立创新、敬业精神。

在今天的新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各种生产要素中最稀缺的要素。没有知识就没有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就很难准确把握时机,就不能具有克敌制胜的创新。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政策,民营企业家要学习这些知识,增强利用这些优惠政策的能力,提高自己经营管理的水平。 由此而言,发展民营经济与提高企业家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迫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强化“着眼大局,追求长远,坚持理性发展”的战略意识。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已作出战略部署,不能只顾闷头发展企业,不关心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的大局大势。实践证明,企业家必须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发展企业要尊重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业,要懂得放弃,懂得控制节奏。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这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第二,要完善“产权明晰,制度规范,实行科学管理”的制度平台。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产权归属是市场经济中企业有效激励和约束的来源,是企业追求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符合客观要求、受到法律保护的财产组合形式和企业制度,是调整各方利益、有效调动积极性的杠杆。同时,创造良好的管理基础,摆脱家长式管理和“人治”模式是民营企业取得持久发展必须逾越的又一个“关口”。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需要在这些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性方面下大力气,为企业建立良好决策机制、运营机制、管理团队等构造坚实的制度性平台,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坚定“坚持创新,突出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突破方向。规模只是企业竞争实力外在的表现,没有以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拳头产品、自有品牌支撑的企业,规模越大风险越大。民营企业要克服浮躁心理,防止掉进企业规模的陷阱,不要把企业规模做大当作主要的目标。安心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持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持续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能力、持续创造先进营销手段的能力等。

第四,要走通“创建品牌,诚信经营,实现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信誉是一种社会公信,一个失去信誉的企业就失去了客户,就等于自绝于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商品市场,没有未来发展可言。信誉的凝聚就是企业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本质上只是“车间”,也谈不上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说,信誉和品牌是企业持续发展、做成“百年老店”的基本要素。民营企业要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抛弃短视行为模式,从追求企业持续的发展和效益出发,建立和培育自己的企业信誉和品牌。

第五,要具有“与时俱进,扬长补短,不断提高素质”的人生境界。在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民营企业家,有着目光敏锐、敢冒风险、踏实肯干等成功的素质。然而,随着市场发展、社会进步,随着企业做大、事业成功,在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前,一些人在企业家素质上存在的缺陷和弱点也很明显。创业者在民营企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自我矫正、自我提升的“带头人”。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理性对待既有的成就,在市场中不断锤炼自我,扬长补短,修炼智慧,提升境界。

第六,要具备“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勇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努力。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准则,除了以法律形式规范的部分,更多反映在支配企业决策和行为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价值观之中。作为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就不能仅仅停留于道德和良知的呼吁,而且必须内化为企业价值观、文化观的重要部分。当前尤其要强调的是,企业要遵章守法,善待员工,协调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方面关系,对社会和谐做出实际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思量.当前经济时期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贸.2011(23)

[2]冷宜臻.新形式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贸.2011(16)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