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2014-11-10杨正国赵金娟郑金亮蔡新利刘利慧闫新爱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甲状腺炎泼尼松皮质激素

王 霜,杨正国,杨 波,赵金娟,郑金亮,贾 伟,张 盈,蔡新利,徐 磊,刘利慧,闫新爱,李 倩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近几年,亚甲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易复发,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轻症患者经适当休息、对症治疗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可缓解;如甲状腺局部或全身症状严重,则需糖皮质激素治疗[1]。传统治疗方法为口服泼尼松治疗,近年来有报道甲状腺局部免疫注射治疗甲状腺疾病有较好疗效[2-4]。笔者采用甲状腺内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甲炎,并与口服泼尼松治疗亚甲炎进行比较,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2009年07月—2012年07月在笔者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亚甲炎患者98例;男12例,女86例;年龄24~64岁,平均(42!12.6)岁;病程7~60 d。全部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吞咽痛或放射痛,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颈部淋巴结肿大等);②血沉增快,甲状腺功能高于正常;③甲状腺彩超示有片状低回声病灶,局部有触痛;④排除桥本甲状腺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甲状腺肿瘤、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结节内或囊内出血;⑤局部或全身症状较严重,经对症治疗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⑥无糖尿病、糖尿病调节受损,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并同意应用糖皮质激素。

1.2 治疗方法 98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49例,选择甲状腺肿大明显或结节触痛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3 mg/次)甲状腺局部注射,3次/7 d,7~14 d后改为1~2次/7 d,治疗至甲状腺疼痛消失,甲状腺肿大减轻或消失,共观察2个月。B组49例,给予泼尼松10 mg/次,3次/d口服,7~14 d后每周递减5 mg,同样治疗至甲状腺疼痛消失,甲状腺肿大减轻或消失,共观察60 d。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吲哚美辛25 mg/次,3次/d口服,疗程14 d。

1.3 观察方法及疗效评定

1.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观察体温、甲状腺疼痛及肿大程度、血沉(ESR)、血糖、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超敏甲状腺激素(S-TSH);治疗后观察体温、甲状腺疼痛和肿大改善程度,前 2周每周测 ESR、血糖、T3、T4、S-TSH,2周后每2周测ESR、血糖、T3、T4、S-TSH。贝克蔓公司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法测定,正常参考值T3 2.39~4.9 pg/ml、T4 5.80 ~15.2 ng/L、S - TSH 0.35 ~5.5 μIU/m l。

1.3.2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体温正常,甲状腺疼痛消失,甲状腺肿大消失,ESR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②有效:体温正常,甲状腺疼痛明显缓解,甲状腺肿大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甲状腺功能正常;③无效:发热、甲状腺疼痛、肿大均无明显缓解,ESR仍快,甲状腺功能仍异常。

1.3.3 观察不良反应 是否存在多食、肥胖、痤疮、感染、骨质疏松等激素样不良反应,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疼痛、损伤周围组织器官情况,观察反酸、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观察两组总疗程及糖皮质激素总用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逐渐改善,但A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P<0.05,表1)。两组治疗后 ESR、T3、T4均逐渐下降,但 A组治疗2周后ESR、T3、T4 下降较快(P <0.05,表2);治疗4 周后 ESR、T3、T4大致恢复正常,治疗8周后全部患者均恢复正常,统计学无差异(P>0.05,表2)。治疗前后两组血糖均正常,统计学无差异。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d,±s)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d,±s)

组别 n 退热时间 甲状腺疼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消退时间A组49 1.57 ±0.46 1.94 ±0.94 8.31 ±2.01 B组49 2.93 ±0.72 3.87 ±0.69 11.26 ±1.57

表2 两组亚甲炎患者治疗后两组ESR、T3、T4检测结果(±s)

表2 两组亚甲炎患者治疗后两组ESR、T3、T4检测结果(±s)

观察指标A组(n=49)治疗7 d 治疗28 d B组(n=49)治疗7 d 治疗28 d ESR(mm/h) 32.15 ±5.23 14.56 ±3.21 46.56 ±7.69 15.17 ±4.26 T3(ng/L) 49.6 ±15.7 29.7 ±17.2 61.3 ±33.4 34.2 ±22.6 T4(ng/L)17.9 ±8.3 10.8 ±6.5 2.27 ±14.8 16.3 ±12.1

2.2 疗效评价 两组治疗14 d后病情均有改善,28 d后大部分患者为有效,8周后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治疗14、28 d后显效率高于B组,A组总疗程短于 B 组(P <0.05,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疗效及疗程(±s)

表3 治疗后两组疗效及疗程(±s)

?

2.3 糖皮质激素用量 A组人均地塞米松总量为60 mg,相当于泼尼松400 mg;B组人均泼尼松900 mg,A组糖皮质激素用药总量明显低于B组(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血糖增高患者。A组未出现明显肥胖、痤疮、感染、骨质疏松等激素样不良反应,无反酸、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穿刺局部无严重出血、疼痛,未损及周围组织器官,但部分患者诉注射时局部疼痛,可耐受。B组有3例出现多食,体重增加(2~3 kg),有2例出现痤疮,有1例出现返酸,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占甲状腺疾病的5% ~6.2%,常见于20~50岁成年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3~4倍。亚甲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感染可破坏甲状腺滤泡,释放出的胶体引起甲状腺组织内的异物样反应,其典型病理变化为间质淋巴细胞及多核细胞浸润,围绕胶原块形成巨细胞,滤泡受到破坏,形成纤维化。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治疗亚甲炎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抑制细胞或体液免疫反应,增强甲状腺滤泡膜的稳定性,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嗜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肉芽组织的形成,并可减少滤泡的破坏,故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是当前亚甲炎治疗的首选。

传统治疗方法为口服泼尼松,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口服泼尼松属全身用药,有服药时间长、剂量大、易复发等缺点,部分患者可出现向心性肥胖、痤疮、多毛、无力等库欣综合征表现,故不良反应大,目前倾向于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克服全身用药的缺陷,增加甲状腺炎症部位局部药物浓度,有效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和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改善高代谢症候群,消除甲状腺肿大,可相对维持较长的有效治疗时间,从而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且显效快、疗效显著。本文结果也显示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与口服泼尼松相比,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消失时间明显缩短,ESR、T3、T4下降快,疗程短。

既往发表的有关甲状腺局部注射的研究报道均为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2次/周甲状腺局部注射,1~2周病情缓解后逐渐调整为1次/周[3-5]。笔者在最初的治疗中沿用常用治疗方法,发现用药当天及次日发热及甲状腺肿大疼痛均明显改善,但部分患者第3日开始有病情反复倾向,再次出现低热,甲状腺疼痛再次加重。经反复临床探讨,笔者减少了每次用量,病程初期增加了注射次数,调整为地塞米松注射液3 mg甲状腺局部注射,3次/周,治疗1~2周病情稳定后改为1~2次/周;结果显示小剂量多次用药(3 mg/次,3次/周)与常用方法(5 mg/次,2次/周)同样安全有效,同时解决了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的问题,且地塞米松总用量也较常用方法减少。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地塞米松在机体代谢半衰期有关。药典记载肌肉注射地塞米松于1 h达血浆高峰浓度,血浆半衰期为3 h,组织半衰期为3 d[6]。目前尚无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后在体内代谢的研究报道,但甲状腺局部血运丰富,估计全身代谢时间与肌肉注射类似。亚甲炎初期甲状腺局部炎症明显,需要较高、较稳定的药物浓度缓解病情,少量多次用药方式可维持较高、较稳定的药物浓度,故临床疗效更好。

总之,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甲炎具有疗效明显、疗程短、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小剂量多次用药(3 mg/次,3次/周)同样有效,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亚甲炎临床治疗的新选择。在治疗时,地塞米松剂量应个体化,选择甲状腺肿大明显、有结节触痛处注射疗效更好。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81-83.

[2]蒋琳,刘超.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9):851 -853.

[3]顾明君,沈玉美,李翔,等.甲状腺内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和口服泼尼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3):321-323.

[4]廖光新.地塞米松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J].广西医药,2006,28(4):534 -535.

[5]李云松,李强,杨凤梅.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云南医药,2012,33(1):80 -81.

[6]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6.

猜你喜欢

甲状腺炎泼尼松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