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非功利读书
2014-11-10晏建怀
晏建怀
真正的读书,应该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更非功利的。宋朝读书人中间,不乏汲汲于科举之途者,但也有很多毫无功利意识的神会者。穿越宋代历史,你会发现有许多名臣、名儒,随便拉出一位就是一大堆励志故事,足以让人感佩。
苏舜钦是宋仁宗时期的大诗人,欧阳修把他与梅尧臣并称为“苏梅”,名重一时。据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记载,苏舜钦好读书,也好饮酒。年轻时,他寄居岳父杜衍家,每夜读书,必饮酒一斗。杜衍是当朝宰相,爱婿如子,却对苏舜钦每晚饮酒竟达一斗深为不解,便安排子弟暗中观察,一探究竟。某晚,苏舜钦正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时,猛然拍手道:“可惜没有击中。”于是,满饮一大杯。当读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时,拍案说:“君臣知遇,怎么如此难啊!”恨怅不已,又痛饮一大杯。杜衍听到子弟报告后,哈哈大笑道:“有这等下酒物,一斗不多啊!”苏舜钦遂以“汉书下酒”闻名于世。
苏东坡在《又答王庠书》一信中说:“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意思是每一本书要读数遍,一遍带着一个问题去求索,心无旁骛;读下一遍,又带着另一个问题钻研。如他读《汉书》,第一遍学治道,第二遍读兵法,第三遍看人物,第四遍览官制,如此几遍,则融会贯通。学成之后,便不惧知识和学问上的挑战,即使“八面受敌”,都能轻松应对。这就是苏东坡曾传为美谈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如果说苏舜钦读书体现性情,苏东坡读书追求卓越的话,那么苏门学士黄庭坚读书则注重心灵。黄庭坚在《宁浦书事六首》诗中说:“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他明确表示读书不为荣达,聊以解忧而已。不过,解忧还不能完全表达黄庭坚对读书的情有独钟。他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他是那种对读书喜欢到骨子里的人,无书不读,而又不能片刻无书。所以,解忧又怎能成为他读书的真正目的呢?自嘲罢了。他的读书目的,可概括为“三养”:养身、养心、养精气神。黄庭坚因在政治上坚持讲真话,多次陷入“党争”,一生屡遭贬谪,颠沛流离。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他甚至被朝廷削籍除名,羁管于广西宜州,形同囚犯。羁管宜州后,他先寄居城西一居民家,太守认为按罪不能安置这么好,最后他被迫搬到城南戍楼。戍楼破败不堪,晴天一屋灰,雨天一屋水,纵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黄庭坚依然焚香读书,自得其乐。命途多舛,但精神高蹈,这或许就是黄庭坚终生读书,得书滋养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结果吧。
责任编辑:许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