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角度看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4-11-10张祖群
张祖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好这个部署,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主体,然后紧密结合这些主体的自身特点分门别类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成主体
一般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区。不过,由于身份等因素的差异,它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先看政府。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随着政府行政理念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人本管理在基层政府职能定位中日益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领域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本质要求。因此,政府应当扮演主要角色,发挥核心引导作用。
再看企业。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竞争参与主体。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多元化主体与之相适应,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也需要文化主体的多元化适应。深化文化体制、文化运行机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公共文化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关系,在文化事业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使企业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良性竞争的格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除经济责任外,还包括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政府改革客观需要企业成为政府部分职能转变的承担者,而企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政府顺利转型。总之,企业应当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的一员,主要扮演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角色,优化文化服务供应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
非政府组织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建设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社会力量的平等参与。在我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以自身独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应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
社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主体。社区文化既承载着群众学习提高、休闲娱乐等实用功能,也肩负着宣传教育、文化传播等重要使命,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真正为人民群众平等地参与行使自己基本的文化权利提供平台,真正使社区居民自主地参与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具体到北京市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认为也要从上述四个主体上下功夫。
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必须承担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职责,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转变政府职能,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各级政府应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使政府切实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的职能。第二,建立健全文化法规体系。政府应加快文化产业立法步伐,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管、公共文化事务、规范文化产业行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第三,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要明确北京市“十二五”末、“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的目标、重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支持体系。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一系列政策、法规,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支持引导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金融、财政、税务等相关政策。第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政府应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和运营的体制创新,逐步形成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由市场调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平等参与的文化运行新机制。第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加强高质量队伍建设和培育,特别是重视培育“文化+经济+新媒体+管理”复合型人才,这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供给关键。
文化事业单位和企业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其一,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企业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争取上市,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收购兼并,壮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政府于此可设立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扶植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大型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以发挥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和“发动机”功能。其二,让公共文化服务融入企业。中央所属、北京市属图书馆与博物馆等单位可以大力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共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其三,发展好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市集是指在特定时间、场地展示、售卖创意性小型日常生活用品的市集。在通州区“万达旅游文化城”、房山区文化硅谷项目、密云古北水镇等重大项目带动下,北京的文化创意市集以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大、影响广泛且具有持续性而令人瞩目,未来可进一步打造成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特色板块,吸引多种社会主体参与主办,推进有潜力文化创意空间集聚。
非政府组织工作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私营组织、社会组织或者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可经营、管理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经营者按照市场经济合同约定,完成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实现公益性服务目标。私营组织、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北京市政府的引导下设立文化专项基金,资助文化产品,赞助文化活动或文化设施,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和开发,提高文化资源分配效率,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内容和服务形式,可有效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其次,充分发挥北京市民间文化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合作伙伴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健全参与机制。政府可制定对文化中介等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对它们的培训和使用,提高它们的生存、创新和组织能力,壮大文化发展力量。再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体系。从市情出发,非营利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可纳入社会管理和市场管理体系,非政府组织、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最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监管体系。社会组织的设立及运行要受政府全程严格监督,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并向社会公开。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须接受包括律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在内的第三方审计。同时,建立北京市非政府组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行业自律。
社区文化的基本功能决定了社区应当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参与者。社区文化应发挥以下主要功能:第一,整合功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北京市各个社区文化是推动社会沟通、增强心理凝聚力、实现社区整合的有力驱动,在促进人民群众思想和行为趋于一致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第二,导向功能。社区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在倡导社会认同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沟通,在强化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传承功能。社区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对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具有推动作用。第四,发展功能。社区文化立足基层、接近群众、贴近生活、面向未来,融科教文卫体于一体,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北京市不同层次社区居民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叶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