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
2014-11-10钱理文
钱理文
老百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目前基础教育水平尚不均衡的矛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比较突出的教育民生问题之一。北京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但这些学校受占地面积的制约,教育资源的扩展受到约束;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但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学校建设、规划容易实施,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越来越迫切;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大量聚集,学位明显不足,社会矛盾突出;在城市发展新区,高端人群不断引入,学校规划和建设比中心城区相对容易,他们对高质量的教育需求非常高。
针对这些矛盾,市教委在城乡结合部、城市功能拓展区、新城建设区优先实施了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其目标是:通过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实行管理体制创新,在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尽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
通过优质校帮扶薄弱校来促进教育均衡,各个学校立足区域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各种措施,采用多种形式探索了多种办法。望京城市发展新区的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分校、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的铁二中长阳加州水郡分校、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的成功实践给当地解决了上学难、上好学校难的问题。在这项制度实施的背后,是教育工作者冲破一系列主观或客观的障碍,破解一个个难题的故事。
未来,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数量还将扩大。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进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贵在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要发展经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化,这是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的基础。由此突破北京城区与远郊区县义务教育过去由行政区域和教育生态形成的界限,将名校与薄弱校的合作从过去单方向的“扶贫”性质转变为共同发展,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最终丰富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机制,推进教育公平。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才能通过教育给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提供上升流动的机会,继而实现十八大提出的“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