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引领

2014-11-10李丽娜王靖华

前线 2014年2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城乡党员干部

李丽娜+王靖华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这就需要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实践中带领群众不断探索。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仅要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在各方面工作中的重要性,基层干部还要随时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及时发现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使“引领”成为基于群众现实需求和发展实际的“带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服务职能相适应,服务群众、引领发展,应该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的职能定位。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

在党和政府的科学领导和积极推动下,各地基层党组织在发挥引领作用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尝试,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在经济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逐步形成了“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多方参与、村民主体”四位一体的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模式,成效显著。

但是也要看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使一些诸如传统村落与新兴社区共存、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混居、农业与工商业经济形态并立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农村空心化造成的留守儿童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一些重点规划区域的征地补偿、农村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更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村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群众的信任。近年来,一些地区在拆迁补偿、征地占地等问题上存在较多的矛盾。村民对村干部存在不理解、偏见甚至怀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对农村权益的侵占,村干部的积极推动可能是出于个人利益的需求。一些村党组织成员因为村民不信任而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其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如何提升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是摆在干部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多重利益主体混居的新格局增加了农村治理的难度。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一方面,农村社会原本主要依托家族关系及熟人关系形成的旧格局正逐渐被农民、居民、外来人口等多元利益群体混居的格局所替代。多元利益群体的诉求差异较大,为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难度。同时,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新社区也对基层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干部缺少管理复杂人口、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管理机制也还不健全,由此多重利益主体混居的新格局带来的治安、利益纠纷等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基层干部在复杂局面下产生畏难情绪。在城乡一体化的复杂环境面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知识水平相对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的干部,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能力也相对显得不足,在带领群众发展的过程中工作效果不理想,进而产生畏难情绪。

探索引领农村发展的新方式

在新型城乡关系建构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建设,创新工作新思路,积极、主动、有效地为村民服务。同时,还要在实干中赢得群众信任,在学习中提升工作能力,在有效的服务中引领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与城市化进程主动对接。

树立“三个意识”,引领农村群众的发展。第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城乡一体化意识。城乡一体化是着眼于建设新型城乡关系的全新课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引领群众发展,首先要对这一课题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意识、土地集约利用意识、市场配置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等。同时,还要将这些意识或者思想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实施举措,在具体的工作中影响和引领群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适应这一要求,基层党组织要联系实际,主动发掘整合各村镇的发展资源,例如农业、观光、旅游、休闲资源等,寻找一切机遇,使乡村资源对接大市场,努力创造条件使村民在市场交换中实现资源收益的最大化,促进城乡资源的协调有序流动。特别是,要推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基于市场交换关系的新型协作关系。第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各地区之间、各类群体之间存在着具体的利益差异,这就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要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农民财产权、土地流转、教育、医疗、就业、户籍改革等各个方面,吃透政策,大胆创新,从服务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化解矛盾,解难答疑。

推动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传统农业变身为都市型农业。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观念,改变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经营方式,要在服务城市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以及农产品的多次售卖,从单纯的农产品交易,到体验、观光类产品的开发。

帮助农村居民积极融入现代信息社会。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和鼓励村民主动利用网络等信息传播技术与城市保持经常性的“在线”联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了解社会动态,并通过随时把握市场行情,对市场供求关系做出敏锐反应。

在城镇化工作中担当协调角色。城镇化是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工程。基层党组织要从村民需求和根本利益出发,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引导农民在传统农业之外扩展机会,使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率先实现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在工作推进中,要顺势而为,切忌使农民感觉“被城镇”、“被市民”,从而为干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城市和乡村是互为环境,互相支撑的。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是城市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如今,城市对于环境的治理措施频频出台,农村的发展不能走“先污后治”的老路,而应该放大视野,着眼未来,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大局观念,守村有责,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引领群众发展绿色农业,倡导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宣传清洁能源的使用,守住青山绿水,使乡村成为群众的“绿色菜篮子”、“健康米袋子”、“清新氧吧”和“快乐老家”。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责任编辑:郑 建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城乡党员干部
农村基层腐败犯罪情境预防机制构建探析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党员文摘》:基层党建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