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鄂伦春族传统儿童游戏

2014-11-10董梦瑶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鄂伦春清代

[摘 要]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黑龙江沿岸,伴随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鄂伦春族游戏。鄂伦春族游戏可分为冰雪游戏、体能游戏、跳跃游戏、绳类游戏以及生活游戏等种类。通过各项游戏的训练,鄂伦春人增强了民族体质,锻炼了狩猎能力,被纳入八旗后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关键词]清代;鄂伦春;儿童游戏

一、鄂伦春民族的兴起

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游及其支流地区。清朝之前,历代中央政权对其并不十分了解。元朝以前其被纳入室韦;元朝称其为“林中百姓”;明朝又被称为“北山野人”,即“使鹿部”;“明人编《辽东志》引《东戍见闻记》记:‘北抵黑龙江曰江夷。……江夷之外,曰阿哈娄得这里的江夷指赫哲族,阿哈娄得为鄂伦的对音”。(1)清初文献中常出现的“索伦人”中,有些就是鄂伦春人。

清朝第一次把鄂伦春人与其他民族共同体区分出来,是在崇德五年(1640),“兀鲁苏屯之博穆博果尔、索伦、俄尔吞、奇勒尔、精奇里、兀赖布丁屯以东”,(2)可见,当时清朝称鄂伦春人为“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后,多次出现“俄罗春”、“鄂罗春”、“鄂伦春”等名称。(3)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始,“鄂伦春”才作为统一的名称被固定下来,此后,频繁出现于各种史书和文献中,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清初尚无专设机构对鄂伦春族进行统治,只是将其归入“索伦部”或“打牲部落”统治体系中。崇德五年(1640年)鄂伦春族成为八牛录之一,正式纳入了清朝的统治,这就为鄂伦春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康熙元年(1662年),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清廷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级为宁古塔将军,统辖外兴安岭以南的东北广大地区。康熙八年(1669年)宁古塔将军下设“布特哈八旗”,鄂伦春人即包含其中4。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首任黑龙江将军,下设八城,鄂伦春族隶属布特哈总管衙门,纳入路、佐体系。此后,鄂伦春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加强,一个独立的民族——鄂伦春族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其儿童游戏也不断发展起来,并对鄂伦春族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鄂伦春族传统儿童游戏的种类

(一)冬季冰雪游戏

鄂伦春族生活在茂密原始森林覆盖的兴安岭山脉上,受高纬度和山地地形影响,这里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期长达六至七个月。如此寒冷的气候使得鄂伦春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冬季冰雪游戏。

1、冰车

进入冬季捕鱼期,鄂伦春人用冰爬犁或桦皮船运输打捞上来的鱼,孩子们则在冰上玩耍,以爬犁、桦皮船等作为滑冰的工具,模仿大人的样子运输货物或载着伙伴在冰上嬉戏玩耍。有的用木头做成冰车,孩子坐在其上,每次运动时,以双手各持的冰钎为支撑,在结冰的河面上迅速滑行,这个游戏可以个人玩耍,也可几个人之间比赛。

2、“特更色怕然”(野猪皮雪橇)

下雪过后,鄂伦春人用一块未加工的野猪皮作为滑雪工具,让孩子们坐在其上,每组两至三人,前面的孩子用脚控制前进的方向,后面的孩子抱住前面的孩子,从山顶顺着雪坡迅速滑下,经常会有孩子从雪橇上滑落,但这丝毫不会减少孩子们再次玩耍的兴趣,摔倒的孩子不哭不闹,站起身来,重新奔向起点,等待同伴回来开始下一次的冲刺。

3、“格音那”(滑雪)

入冬后的兴安岭,积雪较厚,这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然的滑雪场。孩子们取两块矩形木板,拴在“其哈密”(皮靴)上,将鞋和木板一起用狍皮包起来;有的把木板拴上狍皮套子,把脚伸进皮套子往里一蹬即可挂牢,穿上滑雪板后,将双手各撑的杆插地并向后用力,就能在雪地上滑行起来,看谁速度快,滑得远。

(二)体能游戏

鄂伦春人是一个游猎民族,在狩猎的过程中,对猎手的体能要求很高,所以在鄂伦春儿童的游戏中,有一些是有关增强体能方面的训练。

1、“卷地仁”(摔跤)

摔跤是鄂伦春族比较传统的游戏形式,一般是青年男子和男孩子爱玩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双方互相用手抓住对方的肩,用力扭倒对方,被扭倒的为输家,摔跤有坐、站和蹲几种不同的姿式,经常是几个孩子相聚时的娱乐项目。摔跤比赛也经常出现在各种集会和节日期间,人们整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摔跤比赛,评比出全族最优秀的摔跤勇士。

2、“吐山地然”(赛跑)

在鄂伦春族早期的狩猎生产中,鄂伦春人只能用棍棒、石器或弓箭对野兽进行攻击,如果能追上受伤的猎物并迅速将其捕捉,就能获得丰盛的食物,所以赛跑对经常追逐猎物的鄂伦春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赛跑可分为负重跑和不负重跑,由赛跑演变的跑步游戏有很多,有把双腿捆上蹦或单腿蹦等形式;也有两个孩子一起跑,一个追,另一个跑,当追的人抓住被追的人时,角色互换,以此反复。

(三)跳跃游戏

1、“干嘎利任”(跳高)

大家相互比试跳跃的游戏。一种方法是撑木杆跳跃小沟壑,另一种将一横杆放在高处,助跑跳跃,不断提升横杆的高度,跳得远、跳得高为胜利者。

2、“闯绰哈仁”(蹦蹦跳)

玩家列成一横排,成蹲姿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当比赛开始时,裁判一声令下,人们便向终点跳去。领先的人在途中还不时地边跳边用摆动双臂、旋转等姿态模仿“树鸡”,显示自己的领先并取笑落后者,当最后一名到达终点时游戏才会结束。(5)

(四)绳类游戏

1、跳绳

需要两人各执皮绳一端,匀速摇动皮绳,一个或几个孩子从同侧或异侧冲向皮绳与地面接触点或与地面较接近处,按照皮绳的摇动速度进行跳跃。

2、“俄西沃图提地仁”(攀绳)

“攀粗绳游戏”大多数是青少年参加,把两根或几根粗绳子系在粗壮的高树杈上,选出一人作为裁判。在比赛开始之前要制定比赛规则:讲好攀几次,几次为一回合。速度最快,时间最短者获胜。

3、“嘎互吉尔地仁”(荡秋千)

用兽皮拧成的“嘎胡吉卡特”(绳索),把长绳的两头固定在高木架或高杈上,在绳中间搭一块木板,孩子坐在木板上悠荡,起伏的高度与系绳处达成水平位置即为获胜。

(五)生活游戏

1、“伊如地然”(赛马)

马与鄂伦春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用于狩猎和交通运输。孩子们从五、六岁起就可以单独骑马,十几岁就可以成为熟练的骑手。“鄂伦春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专用的马,一般不混用。即使家里马匹少,男人和女人使用的马也必须分开,女人使用的马具男人也不使用。”6每当春节、氏族集会或举行婚礼时,人们都要赛马。赛马有长途、短途之分,以部落为单位派代表参加,所有的人都用自己的马,备好马鞭,嚼子和缰绳,可用缰绳作为马鞭。

2、拍兰地然(射箭)

比赛方法有定点射击和移动射击。定点射击即距靶一定距离站立射击,移动射击即骑马在移动中射击,以中靶者为胜。“鄂伦春族的玩具弓一般以煮蒸后的山槐木或榆木为弓背,以犴筋或狍筋为弦,箭杆用笔直的树枝或木棍削制而成,箭头有石、铅或铁头的。比赛时的靶子也多种多样,或用桦树皮和动物毛皮剪出各种飞禽走兽的模型,或者以天空中的飞物为靶子,若是夏秋之间,还可以将山中的野果当作靶子来射击.许多孩子没有马就骑着一根木棍当马,非常投入。”(7)

3、打球

打球是鄂伦春族古老的游戏之一。球多用皮革制成并在里面填充些兽毛,小球可两人或多人一起玩,用手当球拍相互击打球;大球可用脚踢或用手投掷。还有一种球,用柳树菌制成,鄂伦春语称“播那天波汗”,就是长在柳树上的一种树菌(学名叫“蹄形菌”,俗称“老牛肝”),把它采下来削成圆球。打法是两人相距十几米相互扔球,用球击打对方,被击打方进行躲闪或接球,接住后再扔向对方,能准确地投打对方即可获胜。

4、“包利克坦”(抓瞎)

玩法是划定范围一个人用帽子蒙住双眼,通过听声音判断其他人的位置,并将其抓获。当抓住一个人后,要立即准确说出对方是谁,如果判断错误,就要继续装盲人。

5、“萨夫克坦”(化妆游戏)

一个人躲在暗处用树枝、裘皮、禽羽等物品进行伪装,可以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用东西或浓颜色涂盖在脸上,突然跑到亮处,做怪相并发出怪声,大家要迅速认出其身份。(8)

三、鄂伦春族传统儿童游戏的作用

鄂伦春人通过各项游戏的训练,增强了民族体质,锻炼了狩猎能力,其被纳入八旗后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这些作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鄂伦春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增强了鄂伦春民族的体质

体质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

强健的身体是出色的猎手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原始森林生存环境比较艰苦,常有野兽出没,山地难行,多丘壑,这种环境需要有良好的体质才能进行狩猎。经常进行摔跤、攀绳等游戏,增强了鄂伦春人的臂力。野兽不能一箭致命时,就要有面对猛兽进行搏斗的可能,经过游戏的训练,鄂伦春人的体质优势便显现而出。赛跑、跳高、蹦蹦跳等游戏可以锻炼腿脚的灵活性,增强腿部肌肉。如果能追上受伤的猎物并迅速将其捕捉,就能获得丰盛的食物。灵活性强、速度快对经常追逐猎物的鄂伦春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这些游戏恰好能锻炼这项能力。

良好的视力、听力也是出色猎手必备的条件。射箭游戏,锻炼了他们在射击时百发百中,弹不虚发的能力。他们善于发现动物的踪迹,这与萨夫克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游戏,他们能熟练地掌握野兽的习性、生活规律,迅速识别野兽的种类,果断采取措施。抓瞎游戏的训练,使猎人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准确而迅速地判定野兽的所在位置,从而进行狩猎。

通过各种类型游戏的训练,使鄂伦春人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摔跤、射箭、打球、跳绳,萨夫克坦等游戏,可以提升鄂伦春人的洞察力。跳跃游戏,使孩子们对沟壑深度,小丘坡度的判断力得到提升。冬季长时间的户外玩耍增强了鄂伦春孩子的御寒能力,冰车、雪橇、赛马这种高速运动,增强了孩子们身体的平衡力以及感知力。

(二)锻炼了鄂伦春人的狩猎能力

狩猎是鄂伦春族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兴安岭蕴含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鄂伦春族始终保持着较为单一的狩猎经济,对于鄂伦春人来说,狩猎就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雪橇、雪板这些游戏工具都源于狩猎生活。大雪封山的冬季,猎人乘驯鹿或马匹狩猎非常艰难,于是他们在狩猎中发明了这些便利的滑雪工具,又将其衍化成孩子们娱乐玩耍的工具。鄂伦春人对滑雪板的使用早已轻车熟路,这些经验来自他们儿时的滑雪游戏,使他们能游刃有余地控制滑雪板的方向速度。

经常进行摔跤比赛,充分调动了鄂伦春人的观察力、注意力,当发现对方动作出现失误,立即抓住机会扳倒对方,多年的游戏训练培养了孩子们动作的敏捷性,反应的灵活性。当野兽未能一箭致命时,与其进行搏斗,并用扎枪刺杀,强大的臂力正是通过攀绳、打球等游戏的训练出来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射箭成为鄂伦春族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掌握一些狩猎的知识和技能,鄂伦春人将射箭应用于儿童的游戏当中。因为不同的箭有不同的性能,孩子们开始就会接触不同类型的箭。射箭时,双臂和手指的动作连贯性、精确性、协调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六七岁后,儿童就能骑马随大人一起出猎了,十六、七岁就能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猎人。

清初马匹开始传入鄂伦春族,并逐步取代驯鹿的地位,使鄂伦春族成为一个骑马民族。马匹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不但为驮运、迁徙带来了方便,也为出猎和追赶野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赛马游戏使鄂伦春儿童适应了在马背上的生活,了解马的脾性,可以娴熟地驾驭马,从而进行狩猎活动。

(三)提高了八旗的战斗力

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将鄂伦春族纳入八旗。“今黑龙江将军所属八旗兵,满洲、汉军之外,有索伦兵、达呼尔兵、俄伦春兵、华喇尔兵,皆土著之户,而附以自蒙古迁往之巴尔呼兵、鄂勒特兵,是为黑龙江八部落云。”(9)鄂伦春族被纳入八旗与民族自身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鄂伦春人精通骑射,英勇善战的体魄适合纳入八旗作战。鄂伦春人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在传统游戏中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摔跤、射箭、打球、跳绳,萨夫克坦等游戏,提升了鄂伦春人的洞察力。跳跃、射箭、萨夫克坦使孩子们判断力得到了提升。长时间在户外玩耍增强了鄂伦春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冰车、雪橇、赛马这种高速运动,也增强了孩子们身体的平衡性以及感知力。鄂伦春人纳入八旗后对八旗的战斗力有了大大的提升。

鄂伦春人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狩猎,通过各项游戏的训练使得他们善于骑射,吃苦耐劳。桐城方式济在《龙沙纪略》中曾称赞说:“索伦音近蒙古,间杂汉语,挽弓十石,能自缚于树,射熊虎洞穿,负之而归焉。”(10)可见鄂伦春人精通射箭,他们精准的箭术,枪法,极大地提升了八旗的作战能力,为反抗沙俄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形成于十七世纪的鄂伦春人,在常年的狩猎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儿童游戏,而这些儿童游戏又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鄂伦春民族的体质,锻炼了鄂伦春人的狩猎能力,进而提高了八旗的战斗力。

注释:

(1)《辽东志》卷七艺文四

(2)《清太宗实录》卷51

(3)《清圣祖实录》卷112

(4)《朔方备乘·圣武述略二》卷2

(5)白洁博士学位论文《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

(6)赵雅芝《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族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第41页

(7)孟淑珍《鄂伦春族传统娱乐和游戏》《黑龙江民间文学》第9期。

(8)以上这些游戏参照宋兆麟《最后的捕猎者》第252页,吴雅芝《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族文化研究》第231页,白洁博士学位论文《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整理而成。

(9)何秋涛《朔方备乘·圣武述略二》卷2光绪七年

(10)苏钦《关于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2期。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董梦瑶指导老师:魏影

猜你喜欢

鄂伦春清代
第五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
简述库玛尔路鄂伦春协领于多三
鄂伦春原生态音乐遗产保存现状研究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鄂伦春的明月
凝望鄂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