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废旧材料利用谈现代园林景观的与古为新
2014-11-09张万荣王晓燕
林 震 张万荣 王晓燕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大量的日常生活垃圾、废旧物品、建筑废料以及工业生产所遗留的废弃机械设备,充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这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垃圾”是否具有功能,“垃圾”是否具有美感,“垃圾”是否具有文化,“垃圾”是否具有情感。垃圾能否应用于景观。伴随景观与艺术的不断发展,园林突破了以往表现手法的制约,设计上的开放性也让园林选材变得更加宽广和自由,这让废旧材料作为景观创作的材料应用于园林成为可能。
1 废旧材料在城市中的角色转变
低碳时代的到来和现代艺术的发展为废旧材料的重生带来机遇。绿色生态引导人类的景观生活进入全新的低碳时代,人们对废旧材料有了新的认识,其拥有的新的重要意义也开始被人们逐渐理解。废旧材料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在园林景观这个大舞台上获得新生。
1.1 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环保运动的高涨
伴随着可利用资源不断减少所带来的经济压力,现有环境资源的循环利用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诸如对旧有建筑的改造翻新、效果不佳的公园及绿地的景观提升、工业废弃地或者破败的城市设施进行重新设计与利用等。在绿色低碳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两种新视角下,“垃圾”被视作一种资源,废旧材料的资源开发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们对失去了最初价值或逐渐变得无用的废旧材料进行了适应性再利用的探索,以谋求更广泛的资源开发。尤其在园林景观方面,设计师们也一直努力,不断尝试。
1.2 现代艺术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思想和形式语言
异彩纷呈的现代艺术是掀起园林景观中废旧利用潮流的催化剂。如波普艺术与达达艺术中的非常规的材料、鲜明的色彩和戏剧性形式以及对材料的拆解与重构,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美学标准[1]。这些理论认为将废旧材料应用于艺术创造中是可行的,那些生锈的生产机械设备、废弃的建筑垃圾、无用的生活资料等不再是肮脏的、消极的,只要能够表现艺术思想的事物,甚至垃圾都可成为创作的材料。因此,废旧材料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园林中,并以其在景观构建中的巨大潜力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2 废旧材料在园林景观中的新生——与古为新
2.1 与古为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园建材料日益丰富,新型材料以其特有的优势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在不少园林作品中可以看到设计师对新型材料使用的态度,有些是工程建设的需要,有些则是出于对新材料的崇拜。社会进步,园林景观事业蒸蒸日上,设计师要求创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但这并不表示要一味的追新求奇,排斥旧有资源,进而忽视场地现状,将一些通过改造便可应用的废旧材料弃如敝屣。园林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发明、新的创造,它应当被理解成是一种编辑的过程。我们要知道已有的事物与新生事物一样,很容易产生出新的含义,创造性地重新调整和定位已知事物,会带来新的感悟和演绎,也会形成独特的意义[2],所以“立新”未必就要“破旧”。然而很多设计师对“新”的概念认识过于狭隘,对“新”的解读只停留在表面上,“新”就必须是最潮流、最前线的新型材料,从而忽略了“与古为新”这层含义。与古为新是一种创新:“为”是“成为”,不是“为了”,“古”在这里指“废旧材料”,“今”与“古”为“新”,就是用现代的处理手法将“旧”材料与景观结合,巧用新工艺,发展新用途,创造新景观,丰富我们的园林艺术作品。
因此,对于设计师而言,没有材料的新旧,最主要的是材料可以利用。那些所谓的“旧”材料绝非垃圾,它们潜在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可以成为景观创作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发现废旧材料的新用途,充分挖掘废旧材料新的应用手法,旧材新用,与古为新,为园林景观材料的应用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2.2 废旧材料应用于景观的手法表现——“慧而不废,惠而不费”
在园林中,废旧材料稍作修饰,可直接运用于景观,如废弃的雨靴可以用来种花,废弃的酒瓶用来堆砌墙体,这样既美观又实用;也可通过技术改造间接参与造景,如废钢筋、废竹木料、废旧板材等经回收加工可再次运用于景观建设。只要善于挖掘,这些在工业上、生活中毫无用处的材料就会有利用价值;只要能巧妙运用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创造出新奇的景观。当然,废旧材料所具有的这种景观表现力,并不是能够自然展现的,必须经过设计者的预先规划与精心推敲,再通过施工者对工艺的合理选择与制作的细致琢磨,才能充分发挥其本质的审美特征[3]。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凭借对园林艺术和材料的独特理解让废旧材料“慧而不废”,从而发挥其“惠而不费”的利用价值。
2.2.1 功能开发,旧材新用
废旧材料再次利用的前提就是具有新的功能。设计师运用现代处理手法将失了原始功能的废弃物赋予新的含义,使其再次发挥使用价值。很多废旧材料经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便可获得单纯的景观功能应用于园林,如经过简单的艺术加工,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瓶收集起来可以做成有趣的停车棚,废弃的自行车通过艺术的搭配做成美观的围栏(见图1)。
图1 自行车围栏
图2 杭城九墙之杂院轶事
当然,废旧材料的开发利用不仅限于此。设计师运用废旧材料与景观要素结合或者作为建筑的构造元素参与景观构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观”“用”两全。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超过7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被作为校内建筑的构造材料进行使用,这些从浙江省各处回收的旧砖瓦建成的教室、图书馆等,让美院校园别具风格。又如对工业遗迹的改造,设计师引入植被、水体等景观元素与原有废弃的土地以及材料进行融合,经适当改造使原有的砖石、工业设施等服务于新的功能,成功地将工业废弃地恢复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绿色公园。
2.2.2 情感激发,隐喻场所精神
废旧材料在历史流变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生命印记能够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的经济关系、文化思想、技术水平,以及在其使用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社会文化内容等[4]。如生锈的自行车,破败的砖墙,废弃的房子,都承载着各自的一段历史;如加以修饰,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场所,或许就会引发人们的情感联想,去思索他们背后的情感故事……
作为记忆的载体,废旧材料所具有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以及其蕴含的文化情感,已成为现代景观空间意境创造的重要因素,而且以废旧材料作为设计元素创作景观也成为隐喻场所精神的重要手段。设计师利用废旧材料的这些生命印记创造的空间意境能体现连续而非断裂,熟悉而非陌生的地域性特征。杭州南宋御街的《杭城九墙》[5]便是最好的例子(见图2)。
在《杭城九墙》的创作中,杨奇瑞教授对废旧材料所蕴含的情感因子进行充分挖掘,通过“移花接木”式的组织再造和艺术表达,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生活物品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老式的煤炉、破旧的自行车、木楼梯、老电表、换气扇等老物件在这里被灵活运用,设计者将这些分散的元素进行提取浓缩,精心安置在粗犷墙体的特定区域,展示了它独有的历史风韵、街巷记忆和市井风情;正是这些带有生活痕迹、令普通老百姓感到温馨却又无法留存的废旧材料,让静态的老墙散发出永恒的生活气息,唤醒人们对其长期使用所产生的眷恋之情。《杭城九墙》不再是单纯的景观构筑物,它承载了老百姓心中那难以忘怀的老城记忆,极易引发过往观者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对过去生活的遐想……
2.2.3 艺术生成,营造趣味景观
日常的生活垃圾虽然无用但是却有着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优点,设计师正是利用这些特点使乏味的垃圾焕发生机,创作出充满趣味的作品。艺术家Nerdbots团队和安·斯密斯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弃物拼凑出了一批有趣的作品,如用软盘、打印机部件、硬盘驱动器、发夹、胶带座、电灯插座等组合而成的鹤,用鼠标配件、卤素灯泡、排线、耳机、橡胶键盘、硬盘驱动器部件、钟表内的黄铜齿轮等物件制作的猫头鹰等(见图3);这些被拼凑形成的“动物”栩栩如生,极具喜感。通过精心的设计,这些由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抽象或具象的艺术品,其质感的变化、颜色的反差以及极具艺术的几何造型等,都会让人耳目一新,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除了这些小的艺术作品外,废旧材料在园林中也常常被设计成各种有创意的装饰或小品,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例如设计师常常在儿童游乐场进行废旧材料的趣味创作,通过在素材选择、色彩搭配、造型设计过程中对儿童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控,用废旧材料创造的具有奇特造型和变幻色彩的游戏设施,能够增添游乐场趣味性的心理体验,成功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用五颜六色的废旧轮胎堆成可以攀爬的高台(见图4),枯死的大树做成的秋千,废弃的机械设备改造成供孩子嬉戏的设施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使他们沉浸在废旧材料营造的乐园当中。不仅如此,在临时性花园展、艺术展中废旧材料的趣味表达也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如2007年英国的生态花园“废物”艺术运用易拉罐、废旧轮胎、水箱等创造出唯美的生态花园,废旧材料的灵活应用让整个花园充满灵气,富有艺术气息,每一株花草、每一处设计都让人觉得充满趣味;又如2010年7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成全球首个废弃物主题园,在这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经过精心改造,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向公众展示。
图3 “猫头鹰”和“鹤”
图4 废旧轮胎堆设高台
总之,通过大量的例子可以看到,废旧材料作为景观创作材料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而且应用形式也灵活多变;不管是对其功能价值的开发还是情感元素的挖掘又或者是趣味表达,经过设计师的巧妙运用确实做到了与古为新,也达到了“慧而不废,惠而不费”的效果。
3 结语
如今废旧材料以其独特的文化表达和艺术体现获得设计师的肯定,已然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尽管如此,废旧材料也还是面临不少问题:如公众对废旧材料运用的观念并未普及,在很多的项目中宁愿忽略场地情感也不敢冒险去尝试使用废旧材料;运用于景观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率不高,收集、分类、设计任务繁琐,不能形成系统的运作机制。虽然目前废旧材料在使用上存在局限性,但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本着节约生态、物尽其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与古为新。我们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使得对废旧材料应用的探索可以取得可观的成果,通过大规模的普及可以量化并向大众展示,以此拓宽园林设计材料使用的思路。当然,这个过程是充满挑战的。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18.
[2]高斯·罗卡斯尔.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J].孙凌波,译.世界科技,2006(5):17-19.
[3]王华涛,由国林.对于木材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建筑,2009(4):33-34,36.
[4]唐 浩,陈伯超,徐永战.废旧物品在景观营造中的文化情节[J].山西建筑,2006,32(8):12-13.
[5]令 香.《杭城九墙》艺术创作研究[J].雕塑,2011(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