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桩锚支护体系下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

2014-11-09邓祖裕张兆龙梁笑寒

山西建筑 2014年24期
关键词:土方侧向锚索

邓祖裕 张兆龙 梁笑寒

(1.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2.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因此,基坑的深度越挖越深,以满足或缓解用地的紧张,但是进而带来的是基坑支护难度的增加[1]。深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工程之一,施工技术复杂,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安全隐患较多,风险性大[2,3]。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应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建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本文以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基坑安全施工监测方案。通过对其桩锚支护体系组成部分的锚杆轴力、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等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变形特性,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安全施工。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共三栋建筑,均为高层建筑。其中,A楼建筑高度74 m,共15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B,C楼分居A楼东西两旁,建筑高度均为38.8 m,共8层,为框架结构。三栋建筑共用连体的3层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约45 000 m2。基坑总面积约15 700 m2,支护总长度约567 m,开挖深度14.0 m~15.2 m。

基坑西侧紧靠城市市政道路,其下埋设有城市市政电缆、电信及排水管道等;南侧紧靠城市规划道路,该规划道路另一旁为某工业用房;东侧为他方建设空置地;北侧为该项目二期开发用地,可作为施工临时用地。

2 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腹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经填土整平后整个地块总体上比较平坦。根据前期的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 基坑支护设计

该基坑开挖深度为14.0 m~15.2 m,属于深基坑工程,考虑到支护结构变形过大会对基坑自身、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地下室结构施工等影响较大,确定基坑安全设计等级为一级,取γ0=1.1。

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影响因素,结合基坑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本基坑支护采用东、南、西三侧旋挖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结合放坡及北侧多级放坡+挂网喷锚的支护形式,南侧及北侧局部考虑到地下水较丰富,采用搅拌止水桩。支护桩直径800 mm,间距1 300 mm,桩间挂网喷锚(100 mm厚)止水;搅拌桩直径800 mm,间距600 mm。一桩一锚,设2道或3道锚索,锚索直径150 mm,采用4根φs15.2钢绞线,桩锚支护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桩锚支护体系

4 基坑监测方案

4.1 基坑监测内容

为了能够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准确地反映出桩锚支护体系、周边建筑物等变形发展情况,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结构特点及所处周边环境条件,并按照相关技术规程[4],对该深基坑工程进行安全监测,建立预警预报系统。本基坑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控制指标见表2,监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表2 监测项目和监测控制指标

4.2 基坑监测周期及频率

基坑监测从基坑土方开挖时开始至地下室回填至±0.000时结束,并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各监测项在基坑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观测次数不应少于2次。一般基坑正常开挖期间,每2 d~3 d观测1次,当土方开挖至基坑底10 d内,每1 d观测1次。地下室施工期间,每3 d~5 d观测1次。

5 监测结果分析

图2 基坑监测布置图

考虑到基坑工程、地下室工程等施工过程长,监测点多,数据量大,限于篇幅,数据采集从第一次监测开始至垫层混凝土浇筑后一个月内。

5.1 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

图3 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

由图3可以看出,0 d~10 d期间,该曲线呈近似水平状,说明此阶段基坑开挖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很小;10 d~90 d期间内,曲线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此阶段随着土方开挖的不断加快,导致支护结构和基坑外侧土体变形增大,从而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加快,其累计最大沉降量已达到6.1 mm,但仍未超过累计报警值30 mm,说明周边建筑物沉降仍在安全可控范围内。从90 d后,随着土方开挖结束及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该沉降曲线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接近水平的趋势,说明此后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慢慢趋于稳定。

5.2 桩顶水平位移分析

图4 水平位移变化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0 d~10 d期间,位移曲线变化趋势不明显,近似水平,说明前期土方开挖对桩顶水平位移影响较小;10 d~100 d期间,位移曲线快速上升,说明随着土方开挖的不断进行,使得基坑外侧土压力不断释放,支护桩变形不断增大,从而导致桩顶水平位移不断变大;100 d以后,位移曲线变化开始逐渐变缓,接近水平,说明此后桩顶位移变化趋于稳定。总体上说,累计最大位移发生在WY10监测点,约为13.4 mm,未超过累计报警值30 mm,说明桩顶水平位移变形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5.3 深层水平位移分析

从图5a)曲线可知,桩体侧向位移始终向基坑内侧发展,开挖前期,前后两条曲线变化明显,说明前期支护桩侧向变形增大明显,主要原因是土方开挖过大而基坑外侧土压力快速释放导致的。开挖后期,前后两条曲线变化不明显或基本趋于重合,说明后期桩体侧向变形慢慢趋于稳定。

图5 桩体变形曲线

图5b)为侧向位移最大时,CX1~CX4桩体侧向位移分布曲线。由图5b)可知,各支护桩侧向位移变化曲线大致相同,侧向位移沿着基坑深度逐渐减小,最大值基本都在桩顶冠梁附近处,而桩底位移接近于零,桩体变形类似于悬臂梁结构。所有支护桩累计最大侧向位移发生于CX3,为14.2 mm,约位于埋深0.5 m处,但未超过累计报警值30 mm,说明支护桩侧向变形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基坑稳定,安全可靠。

5.4 预应力锚索拉力分析

图6 第一排锚索拉力变化曲线

由图6可以看出,第一排预应力锚索锁定后,测得的锚索拉力较小,在外界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是稳定的。而一段时间后,锚索拉力值突然增加,然后下降,最后慢慢趋于稳定,说明土方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开挖的不连续性,使得支护结构与土体反复作用,导致锚索拉力不断变化。整个开挖过程中,第一道锚索最大拉力值为218 kN,发生在MS3处,未超过报警值,说明第一排锚索内力变化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图7 第二排锚索拉力变化曲线

由图7可以看出,曲线刚开始变化不明显,说明第二排预应力锚索锁定后,土方开挖对其影响不大,锚索拉力变化较小。而之后曲线开始出现小幅变化,说明第二排锚索下部土体的反复开挖对锚索轴力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后期曲线又渐渐趋于稳定。整体上说,第二排锚索轴力变化不剧烈,说明从张拉锁定直到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拉力值一直比较稳定。

6 结语

1)深基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施工过程既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及稳定,又要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最终保证地下室工程顺利施工及土方回填,所以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2)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的桩顶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均呈现为开挖前期变化不明显、开挖中期快速增加、开挖后期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

3)桩体侧向位移随着开挖的进行不断增大,但开挖后期又慢慢趋于稳定。侧向位移沿基坑深度分布基本类似于悬臂梁结构;锚索轴力在基坑开挖前期变化较大,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4)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监测项目累计最大变形值均未超过报警值,表明该深基坑工程桩锚支护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基坑稳定,安全可靠,基本满足了施工要求。

[1]许贵生,柳 茵.桩锚支护结构在深基坑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4,40(4):65-67.

[2]孙凤江,段 浩.深基坑监测的目的及项目和方法[J].山西建筑,2010,36(27):116-118.

[3]王海飙,杨海旭,张 华.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J].建筑技术,2010,41(3):257-260.

[4]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猜你喜欢

土方侧向锚索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弯月薄镜的侧向支撑
侧向风场中无人机的飞行研究
基于 L1自适应控制的无人机横侧向控制
土方计算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深基坑土方开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