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式住宅小区设计初探

2014-11-09杨厚和

山西建筑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式传统环境

杨厚和

(新加坡邦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后工业化的发展,传统中式建筑已不再是中国建筑的主体,由于其体量类型、特殊的构造方式以及使用的材料等特点,已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普遍要求。中国的建筑市场在盲目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度迷失,将所谓奢华的欧陆、西式建筑奉为经典,中国建筑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根基,西化建筑的形式模仿无法体现中国人本源的精神诉求,中国的建筑与文化面临流失与抉择。然而越来越多的本土建筑师也对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进行反思,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以万科第五园为代表,传统建筑“再造”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开辟出一条中式建筑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

现代中式建筑不是否定现代建筑,也不是照搬中国古典建筑,而是运用现代技术和方法来演绎传统建筑的内在精神。所谓现代中式即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运用现代建筑语汇来表达传统建筑的精髓;通过对传统建筑的消化、吸收,提炼出传统建筑的思维哲学,运用现代的建筑元素和设计手法在建造的过程中,体现东方人对空间的不同理解以及需求;并且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给予重新定位,形成了一种具有传统精神的新式东方建筑。

笔者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需要体现传统建筑特色的项目,当前地产商已不满足于对西式建筑千篇一律的抄袭,希望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传统”建筑。以此为契机,笔者也对新中式建筑做出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探索出能体现中国人淡然、豁达的人居场所。

以2011年笔者创作的淮安涟水中天·名人湾高级小区为例,对此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1 项目基本概况

中天·名人湾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新城区,东至安东北路,南到涟漪路,西靠待开发的居住用地,北邻某已建成安置小区,交通便捷,西侧300 m内为涟水一中新校区,教育资源良好,涟漪路以南为城市河流,环境优良,是一处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用地。项目占地4.68 hm2,呈规整的矩形;总建筑面积137 330 m2(地下建筑面积17 930 m2),容积率2.55。

2 现代的规划布局

本案基于对苏北地区传统人居环境及居住空间的研究,强调地方特色、居住空间特征的延续和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赋予现代的规划布局形式。

在设计中贯彻以下设计原则:

1)半开放的整体布局。

由于高层住区具有容积率大、密度大等特点,不可能再运用传统的街巷、聚落式布局来进行整体布局,只能通过现代规划设计手法营造出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从项目用地狭长,容积率高,商业配套设施较重等实际要求出发,将小区设计成半开敞的规划布局,既形成内部良好的居住空间,也与外部城市空间形成良好互动。在用地中部东侧设置了凹进的方形广场,既作为小区的主要人行出入口,又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商业广场,成为一个复合、半开敞的入口广场。由于容积率较高,为不降低居住环境质量,在用地东南角大型商业广场屋面作为上部两栋住宅的活动庭院,在视线上与城市环境联通,但是为内部住宅私有的空中花园(鸟瞰图见图1)。

2)简洁的路网结构和人车避免干扰流线组织。

明晰的路网结构和人车适度分离是创造人文社区的基础。根据用地狭长的特点,在小区内部设置一条简洁的南北向道路,并且在道路南北两端分别设有小区地下停车出入口,使车流在进入小区以及地下停车场后,能够保证小区内部人行的通畅以及舒适。

3)共生的建筑和环境。

建筑与环境共生是中国传统人居的理想。《楚辞》中的“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冬有突厦,夏室寒些。川谷径复,流潺缓些。坐堂伏槛,临曲池些”正是这种共生理念的生动写照。在规划设计中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共荣,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环境设计中采用多种中式建筑符号,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景观与建筑协调见图2)。

图1 鸟瞰图

图2 景观与建筑协调

4)合理的配套设施分布。

小区设置合理的配套设施,既满足城市的需求,也提升了小区的生活品质。除了在用地东南角设置大型超市等集中商业,还在东侧、南侧城市道路适度设置商业及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用房。根据地方供电部门要求,在小区绿地上设置少量小体量的配电房,色彩与材质和现代中式相符合;并运用遮挡性较好的植被进行围挡,保持小区良好的景观环境。

3 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

“正房、耳房、厢房、前院、后院”这些传统居住空间名词在现代建筑语汇中几乎销声匿迹,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仍能找到传统与现代空间具有的对应关系:如,入户花园—前院,起居室—内院,正房、耳房—主卧及书房,厢房—次卧等空间一一对应。在深入分析项目的目标人群类型、家庭组织结构及行为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在平面布局上采取传统空间的特色,如适当采用入户花园,客厅与餐厅互融。另外,根据个人在不同状态下或不同时间段内的特定行为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手法,赋予不同空间相应的功能特点。

4 现代建筑形式的传统表达

现代建筑首先需要满足现代的功能需求,也需要为使用者创造精神归属感。传统人居的回归并不意味着建筑形体的复古和传统符号的简化,如不是简单地对大屋顶进行复制或生硬地进行雕梁画栋,而是需要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手法、理念对传统人文精神以及东方特有的文化价值进行表达。

从项目实际出发,现代高层住宅不可能对传统人居进行简单的模仿,而如何处理好二者的“神似”才是关键所在。因此需要对“传统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重造,如:单元门头,屋顶,山墙,建筑细部,建筑色彩,建筑材料等(南入口立面见图3)。

在单元的门头设计上,我们采用中式元素的灰色雨棚配以门厅立面上的“传统”窗格造型,体现中式建筑的归属感。

屋顶摒弃传统的大屋顶,而将屋顶细化成几个错落的小屋面,同时与凸起的山墙相结合,形成优美灵动的建筑轮廓线(屋顶设计见图4)。

图3 南入口立面

图4 屋顶设计

山墙根据传统民居山墙较为封闭、对外展示形象的特点,突出山墙起起落落的造型,同时在山墙上加以“花格”造型,更加凸显中式元素和地域归属。

在建筑细部上,着重对楼电梯间、窗型、阳台栏杆、百叶等部位展现中式元素,使细部与整体完整地体现中式意味(阳台及空调百叶处理见图5)。

建筑色彩上,沿袭传统建筑灰白黑的传统色调,体现中式建筑干净简洁的特点。但传统建筑色彩单一,难免给人以阴冷、单调的感觉。因此注意在色彩中加入暖色调,栏杆及空调百叶等处运用木质暖色,很好地调和了大面积冷色的不利因素,使建筑更加充满生机。

建筑材料:在用材上,多使用灰钢塑造灰色的门头形象,同时也不感到压抑沉重;建筑底部运用灰色贴砖,可仿制传统建筑土砖效果,同时也加强建筑的底座感。

图5 阳台及空调百叶处理

5 景观设计

借鉴传统建筑空间及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项目总体空间布局以半开半合,疏密有致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带来的动静分区,将喧闹的商业和公共活动撇于沿城市道路一侧,将内部安静悠闲的居住组团空间沿内部小区道路展开,形成步步有景的组团景观。利用东南角大型商业屋顶建造空中花园,形成东南角两栋住宅专有的景观环境;也创造出立体的景观环境,尽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运用传统园林的理景和造园理念,对住区景观环境进行塑造。首先使景观与建筑相辅相成,在景观中采用与建筑配套的设计手法及元素;其次,在软硬景的比例搭配上采用传统园林的比例关系;方法上,采用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如对景、漏景、造景等,展现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色;植被上,多采用本土物种,以及传统园林的植物处理方式;建筑小品的处理上,则将中国文化进行提炼后融入其中,处处彰显中国文化的特色。同时也营造出一个惬意舒适的精神家园。

6 结语

现代中式建筑不仅是简单堆砌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伪传统”建筑,而是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化载体。它能够体现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和长久以来的文化价值观,突出建筑的文化内涵,同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符合地域文化和气候特点,是新时期“传统建筑”的再生长。

[1]丁宇光.新型中式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滑际珂,龚立君.高层住宅的新“中式”设计理念[J].建筑学报,2010(3):25-26.

[3]郑 鑫.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设计[J].价值工程,2011(13):11-12.

[4]赵 灿.中国住宅的地域主义——新中式住宅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0.

[5]佳图文化.新中式住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中式传统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老传统当传承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